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结合神经生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2014-02-28刘兵
刘 兵
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结合神经生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是我院近几年来开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且临床疗效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87例均系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来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其诊断符合1995年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患者排除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的禁忌证,年龄32~78岁,平均56.2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存在较重肢体功能障碍(Rivermead评分在3分以下)。将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组45(男27,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4岁,脑梗死29例,脑出血16例;对照组42(男25,女17)例,年龄32~78岁,平均55.9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肢体功能评分(Rivermead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神经生理疗法:所有患者于入院病情稳定后接受神经生理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依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状况不同,综合应用 Rood、Bobath、Brumstiem、PNF运动再学习疗法等技术,按卧位→翻身→离床→步行顺序进行治疗,训练方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主辅运动,主动运动,桥式练习,平行训练,步态训练。训练时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充分体会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的正常运动感及所需力度,经由被动到主动的训练过程,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和提高运动控制能力。每天训练2次,每次40 min。(2)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疗法:45例患者在运用神经生理疗法康复治疗同时,辅以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进行治疗。采用PT991型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超声扫描头置于病侧颞区、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处;中频Ⅰ、Ⅱ电极片放置于患侧上肢伸肌、下肢屈肌处。超声扫描头剂量为0.3~1.5 W/cm2,中频剂量为运动阈,每次20~30 min。连续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Rivermead评分[2]和Barthel指数[2]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组Rivermead评分和Barthel指数测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ivermead评分和Barthel指数测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 Rivermead评分和Barthel指数测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Rivermead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s)
表1 2组Rivermead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 2.22±0.48 10.07±0.43ab30.3±12.2 75.2±11.5组别 例数 Rivermead ab对照组 42 2.20±0.52 8.12±0.38a 29.9±11.8 62.4±12.6a
3 讨论
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治疗剂量超声对血管无损害作用,通常可观察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3]。笔者运用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超声扫描头置于患侧颞动脉、基底动脉、颈动脉处可以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损伤大脑组织的恢复,而中频电流经皮作用瘫痪的肌肉,预防其萎缩。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属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患者肌力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运动控制障碍造成。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运动再学习以来[4],以神经生理疗法为中心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该方法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脑卒中后患者自身原始性本能活动及临床简单依靠肌力评定容易诱发错误运动模式,造成误用。Rviermeaf运动指数是英格兰Rviemeand康复中心制定的专门用于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方法,操作简单,针对性强,结果可靠,可评定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且与Barthet指数高度相关。
鉴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以神经生理疗法作为一般性治疗,并在治疗组辅以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依据现代医学指标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确切;同时,采用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的治疗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这说明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对提高脑卒中的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379-379.
[2]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8.
[3]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38.
[4]黄永嬉,徐本华.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1-118.
(本文编辑:王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