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孕周期妊娠合并阑尾炎麻醉效果的比较
2014-02-28吴丽丽
韩 兰,吴丽丽,曹 晖,王 洁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000)
不同孕周期妊娠合并阑尾炎麻醉效果的比较
韩 兰,吴丽丽,曹 晖,王 洁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000)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期妊娠合并阑尾炎麻醉效果的差异。方法:妊娠合并阑尾切除术的妊娠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为妊娠中期14周-28周,根据患者的妊娠时间分为早期(14周-20周)和晚期(21周-28周),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记录患者的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黄碱用量和麻醉平面、到最高麻醉平面(MSBL)的时间和麻醉平面回落两个节段(TSR)的时间。结果:妊娠中期晚期组的MSBL、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妊娠中期早期(P<0.05);两组到达MSBL的时间和TS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8mg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平面孕中期的晚期要高于孕中期的早期,并且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麻黄碱的用量更大。
妊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孕中期
妊娠妇女合并阑尾炎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椎管内麻醉是孕中期妇女的首选麻醉方式,因为采用该方式胎儿接触到的药物量最少且能减少潜在畸形的发生[1]。本研究对比观察了不同孕周期的妊娠妇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妊娠妇女47例,ASA Ⅰ-Ⅱ级。所有患者均为妊娠中期(14周-28周),根据妊娠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14周-20周)和晚期(21周至28周)。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未矫正的血容量减少,体重<50kg或>100kg,多胎妊娠和由于胎膜破裂不能侧卧位打椎管内麻醉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用药。患者达手术室后,进行标准监测,包括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麻醉前所有患者静滴8-10ml/kg的平衡液。患者左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L3/4间隙穿刺成功到达硬膜外腔后置入腰穿针,当有脑脊液流出后,将0.5%等比重布比卡因8mg以0.1ml/s的速度注射到蛛网膜下腔,退出腰穿针放入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管4cm。麻醉完成后患者恢复平卧位并在其右髋部下垫一楔行枕头,5min后开始手术,术中给予面罩给氧,流量5L/min。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黄碱剂量和麻醉平面。使用酒精棉片在左侧锁骨中线上检测麻醉平面,记录达到最高麻醉平面(MSBL)的时间和麻醉平面回落两个节段(TSR)的时间,每个麻醉平面按照L3=1、T6=10的顺序评分后进行分析。以基础血压的80%作为干预血压,如果血压低于干预血压或血压低于90mmhg,或患者恶心呕吐,给予麻黄碱5mg静注;当血压继续下降时,重复给予麻黄碱5mg。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手术时间(min) 孕周(w)妊娠中期早期 22 30.4±3.2 162±6 66.5±6.8 51±12 16.2±1.2妊娠中期晚期 25 29.3±5.6 151±7 67.8±10.4 52±10 26.5±1.6 P >0.05 >0.05 >0.05 >0.05 <0.05
2
.2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资料比较 妊娠中期晚期组的MSBL、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妊娠中期早期(P<0.05);两组到达MSBL的时间和TS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资料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资料比较(±s)
组别 n MSBL(节段) 到达MSBL时间(min) TSR时间(min) 低血压(n/%) 麻黄碱用量(mg) 恶心/呕吐(n/%)妊娠中期早期 22 7.4±1.2 11.7±4.3 58.5±12.8 0/0 0 0/妊娠中期晚期 25 11.3±2.6 10.8±2.9 57.8±10.4 9/36.0 5.1±3.6 6/24.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妊娠中期晚期的孕妇麻醉后麻醉平面较高,术中容易发生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孕妇椎管内麻醉麻醉平面容易扩散的机制尚不清楚,机械因素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引起硬膜外静脉丛的扩张,使脑脊液的容积减小,麻醉平面更易扩散[2-3]。有研究表明,孕中期孕妇(平均孕周15.7周)行椎管内麻醉后的麻醉平面较高,使用重比重布比卡因7mg的最大麻醉平面是T7,比未怀孕的妇女麻醉平面高3个节段[4]。另一个机械因素是脊柱生理弯曲的改变。足月妊娠时增大的子宫会使腰椎前凸增加,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变化可以影响麻醉平面的扩散[5]。但力学因素的作用并不能为孕中期早、晚麻醉平面扩散的不同提供完全的解释。
作为非力学因素,血浆和脑脊液中孕激素的水平被认为可通过改变神经对局麻药的敏感性来增强麻醉平面的扩散[5-6]。有人检测了未孕、第一孕期、第二孕期、第三孕期和足月妊娠妇女脑脊液中孕酮的水平,发现第三孕期和足月妊娠妇女脑脊液中孕酮的水平明显高于未孕、第一孕期和第二孕期,但第二孕期、第三孕期和足月妊娠的麻醉平面更高。上述研究表明,加强麻醉平面的扩散不仅需要脑脊液中孕酮处于一定水平而且需要维持一定时间[7]。尽管孕酮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有人研究了孕酮对神经阻滞的作用,发现随着孕酮水平的增加,麻醉药物对神经阻滞的敏感性增强[8]。因此,在特定时期孕酮水平升高导致的麻醉敏感性增强,导致了孕中期晚期比早期麻醉平面更易扩散。
本研究中孕中期晚期的孕妇由于麻醉平面高,因此,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高,导致麻黄碱的使用量增加[9]。
本研究表明,等比重布比卡因8mg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平面孕中期的晚期要高于孕中期的早期,并且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麻黄碱的用量更大。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区别是将孕中期分为早期和晚期,并发现孕中期麻醉平面的差异是依据孕周变化的。
[1]Lee GY,Kim CH,Chung RK,et al.Spread of subarachnoid sensory block with hyperbaric bupivacaine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J].J Clin Anesth,2009,21(7):482-485.
[2]Hirabayashi Y,Shimizu R,Fukuda H,et al.Anatomical configuration of the spinal column in the supine position. II.Comparison of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J].Br J Anaesth,1995,75(1): 6-8.
[3]Igarashi T, Hirabayashi Y,Shimizu R,et al.The fiberscoptic findings of the epidural space in pregnant women[J].Anesthesiology, 2000,92(6):1631-1636.
[4]Greene NM.Distribu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solutions with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J]. Anesth Analg,1985,64(7):715-730.
[5]Hirabayashi Y,Shimizu R,Saitoh K,et al. Cerebrospinal fl uid progesterone in pregnant women[J]. Br J Anaesth,1995,75(6): 683-687.
[6]Fagraeus L,Urban BJ,Bromage PR.Spread of epidural analgesia in early pregnancy[J]. Anesthesiology,1983,58(2):184-187.
[7]Datta S,Hurley RJ,Naulty JS,et al.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s in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J].Anesth Analg,1986,65(9):950-954.
[8]Bader AM,Datta S,Moller RA,et al.Acute progesterone treatment has no effect on bupivacaine- induced conduction blockade in the isolated rabbit vagus nerve[J]. Anesth Analg,1990,71(5): 545-548.
[9]Capeless EL,Clapp JF.Cardiovascular changes in early phase of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1989,161 (6 Pt 1):1449-1453.
R614.3
A
1004-6879(2014)05-0403-02
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