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丽江雪桃缩叶病防治效果研究
2014-02-28习惠珍马桂明汪朝阳杨春震
习惠珍,马桂明,汪朝阳,杨春震,和 巍
(丽江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丽江 674100)
丽江雪桃是近年开发出来的桃树新品种,利用丽江市特有的优越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选用一种玉龙雪山下独有的山毛桃树为砧木,经过多年精心优化培养出来的目前国内较为高档的新型水果。但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尤其是雪桃缩叶病,严重制约了雪桃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雪桃缩叶病的病原物为畸形外囊菌,主要为害新梢及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花、幼果。嫩叶刚伸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叶片逐渐开展,卷曲及皱缩的程度随之增加,致全叶呈波纹状凹凸,严重时叶片完全变形;花和幼果受害后多数脱落,直接影响雪桃产量。为有效防治其危害,我们开展此组试验,旨在通过试验筛选出有效防治雪桃缩叶病的高效低毒的药剂,供生产上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
试验选择在玉龙县具有代表性的雪桃重要生产基地拉市乡海东行政村农户木士光家的果园进行,试验田所选果园面积约3333.3m2(5亩),土壤类型为紫色黏壤土,地形平整,土壤肥力上等,灌溉条件好。该桃园雪桃树龄为6年,属盛果树龄。桃缩叶病发生较为严重,2010年调查桃树的发病率均在5%以上。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各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例如土壤类型为紫色黏土、肥料上等或中等、耕作精细)均一,而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规范化栽培相一致。
1.2 试验处理及药剂
共设5个处理处理,A:70%丙森锌800倍(安泰生)(德国拜耳公司);处理B:60%唑醚代森联 (百泰)1500倍(德国巴斯夫公司);处理C:25%吡唑醚菌酯(凯润)1500倍(德国巴斯夫公司);处理 D:75%百菌清500倍(山东大成农药股份公司);处理E:空白对照(CK),清水喷雾。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间排列。每小区选择2棵雪桃树,并在边行设2棵以上的雪桃果树为保护行。处理区按设计浓度现场配药喷雾,亩用水量75kg。整个试验过程共施药三次:4月15日调查在试验田内出现少量病症桃缩叶病发生时第一次施药,隔10d4月25日施第二次药,5月10日施第三次药。
1.3 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2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固定5个点,每点调查20片叶片。每小区共调查200片叶,记录是否发病。
药前4月15日调查基数,药后7d、14d和最后一次施药(6月 24日)后的 30d(7月 24日)进行三次药效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相对防效。计算公式:
式中:pt0——处理区药前
Pt1——处理区药后CK0——对照区药前CK1——对照区药后c.显著性测定采用DTTR法
2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以及应用生物统计方法计算分析试验,结果附表 1、表 2、表 3、表 4。
1)药前调查与药后调查结果相比较,各处理病情都有明显变化,病情变幅0~88.5%。
2)方差分析结果区组间(重复间)F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病害发生程度在试验区内分布均匀,试验结果正确可靠。
表1 丽江雪桃缩叶病药前病情调查结果记录统计
表2 雪桃缩叶病药后病情调查结果记录统计
表3 雪桃缩叶病病叶记录统计
表4 雪桃缩叶病平均病叶F测验方差分析
表5 雪桃缩叶病平均病叶新复极差测验
3)各处理间新复极差测验(t测验)结果表明所有农药品种的处理组合中处理A(70%丙森锌800倍)、处理B(60%唑醚代森联1500倍)、处理D(75%百菌清500倍)与对照比较病害发生程度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这三种组配农药品种对雪桃缩叶病有较好防治效果;而处理C(25%吡唑醚菌酯1500倍)与对照无差异,说明该药剂品种对雪桃缩叶病无防治效果。
3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从安全性方面来说,各处理对作物无药害,其生长正常,无明显影响。试验农药70%丙森锌800倍、60%唑醚代森联1500倍、25%吡唑醚菌酯1500倍、75%百菌清500倍4个处理,对雪桃真菌性穿孔病、白粉病、褐腐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试验区上述病害发病都较轻。
从防治效果来看,通过比较及新复极差测验比较,60%唑醚代森联(百泰)1500倍对雪桃缩叶病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8.5%,其次是70%丙森锌800倍(安泰生)防治效果也达到79.2%,接近80%,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雪桃缩叶病的主要药剂使用。而75%百菌清500倍虽然防治效果不及上述两种药剂(防效69.8%),但其优势在于价格低廉,防治成本低,因此可作为辅助、轮换药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