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驾之风为何难治
2014-02-28翟永太
文 翟永太
农村酒驾之风为何难治
文 翟永太
“不行不行,查得严”,这是城里开车人士拒酒的流行语;“放心放心,没人查”,这是乡村一带劝驾驶员畅饮的常用说辞。
流行语也好,常用说辞也罢。不可否认的是,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的严查酒驾风暴,特别是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后,全国酒驾发生起数和酒驾致人伤亡人数,分别呈现大幅度下降的态势。而这样的下降,却难以让交警部门高枕无忧。虽然城市酒驾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农村地区,酒驾之风依然盛行,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既然“醉驾”已“入刑”,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干部,还是农民,都应该一把尺子量到底,可在一些农村地区,有的人却视“醉驾入刑”为儿戏。农村酒驾之风为何盛行?在笔者看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在有的农村地区,很多人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压根对“醉驾入刑”就没有当回事,总是抱着“没人查”的侥幸心理,喝酒后,不管是开大车、小车、农用车,照样上路,直到惨祸发生,才后悔莫及。其二,农村地区查处酒驾的力度不够。当前酒驾整治重心在城市,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道路被忽视。尤其在重要节日期间及乡亲邻里结婚、丧事、过生日等各种聚会的时候,酒驾更是司空见惯。其三,受警力限制使查处酒驾鞭长莫及。据了解,目前,全国农村公路达350.7万公里,但管理农村公路的警力只有2.1万人,人均管理近200公里。由于基层交通管理部门人员少,酒精测试仪器配备不够,难以对农村酒后驾车现象进行及时、有效的查处。
但是,在笔者看来,农村酒驾之风虽然盛行,却并非不可治愈。要使“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深入人心,仅靠一般的开开会、发发文、提提要求,或者坐着车子到农村转一转,是难以奏效的。只有来真的、动硬的、干实的,才会对农村酒驾之风盛行,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
古人云:风起于青萍之末。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小事不在乎,大问题就往往会出在小事上。就此来谈农村酒驾之风治理,笔者认为,如果不从小事上进行治理,任其蔓延发展,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应当说,为遏制农村酒驾之风盛行,有的地方交警部门,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据报道,江苏省江阴市建立了13个交巡警勤务中队,其中有10个设在乡村,在民警和协警的联合行动下,基本实现了酒驾查处的全覆盖。而河南省修武县交警大队,通过联合县电影院开展了“交通安全电影下乡巡映”活动。电影放映前,大队民警向村民发放珍爱生命拒绝酒驾等宣传资料,并设立咨询台,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关于“醉驾入刑”等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疑难问题,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酒驾的危害。
以上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但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要破解农村酒驾难题,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让法律意识与发展水平同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外,还要将治理农村酒驾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由政府牵头综合施治,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酒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