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银发浪潮”与政府政策选择

2014-02-28通讯员周昱成

人民公仆 2014年4期
关键词:空巢老龄老龄化

■ 特约记者 齐 平 通讯员 周昱成 唐 杰

应对“银发浪潮”与政府政策选择

■ 特约记者 齐 平 通讯员 周昱成 唐 杰

一部电视剧《老有所依》,让广大观众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电视剧真实刻画了进入老龄社会的一群普通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审视了现实社会居家养老面对的不同伦理道德和社会环境,精彩演绎出各种家境下老年人养老的生活百态。其实,电视剧也在向当今中国社会提问: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以及我们每个家庭,如何对待已经来临的“银发浪潮”……

去年,我国发布了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 2013年,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龄人口2.02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按照国际上通常的看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龄化已达到14%,到2050年,这一数值将高达34%,中国每三人中就有一人超过60岁。

中国社会老龄群体的扩大,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老龄化市场,带来了“银发经济”,也助推出老龄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老龄产业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从养老服务业、老年卫生保健业到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十余个门类。其中,养老院服务业、老龄医疗保健业、殡葬业、保险理财领域需求前景将极为旺盛。但与此同时,“银发经济”的背后,越来越凸显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窘境,势必给政府在医疗、就业、住房、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带来不小的压力。事实上,目前我国养老保障资金缺口很大,现今的养老体系无法支撑未来即将产生的巨大老年人群体。

“银发浪潮”对中国各级政府未来政策的选择是一个重大挑战。近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主办了“老年健康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本刊特约记者全程跟踪,将专家们的精彩观点奉献给本刊读者。

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代表何安瑞博士认为,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大趋势,将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全世界每秒钟就有两位老人庆祝他们的六十岁生日,每年共有5800万人迈入花甲之年。从人口比例上看,目前全球九分之一的人年过六旬,这一数字在2050年将达到五分之一。80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目前全球有1.6%的人口在80岁及以上,而到了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3%。

世界范围内如此迅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对于社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何安瑞博士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他说,加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国家的健康保障和服务领域带来的挑战极为显著。这突出表现在老年人患病状况日益严重。新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患者是老年人。其中,缺血性心脏疾病、中风和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杀手,而视觉和听觉障碍、老年痴呆症和骨关节炎,则是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身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人数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各类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老年人口医疗负担持续攀升。特别是在较贫穷的国家,老年人重大疾病带来的负担十分沉重,甚至会给整个家庭带来重压。高昂的医疗支出可能使全家人的生活水平倒退数年。

为此,何安瑞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正在采取策略,从社会各个方面促进健康和积极的老龄化。首先,在所有年龄段推广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以防止或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包括身体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避免使用酒精,不吸烟或不使用烟草制品。其次,通过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高质量的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慢性疾病的后果。最后,重塑老龄化观念。社会必须改变态度,鼓励老年人参与其中。

何安瑞提出,在20世纪人口构成相当年轻,社会形态与未来有很大不同。在21世纪,我们需要发展老龄化下的新思考模式,并创造一个老年人愿意参与其中的新社会环境。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健康服务、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加,老龄化问题的影响日益超出社会民生范畴,成为关系国家与全球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与各国政府在人口老龄化政策制定方面的合作,推动与资助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与研究,为政府制定合适的方针政策提供所需数据,并支持他们将老龄化政策融入国家发展框架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毅教授提出,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这一发展趋势面前,国内外学者不约而同地研究健康长寿老人,希望从他们身上知道如何促进老龄健康。为此他领导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经过6年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出了一些共性而有研究价值的结论。比如,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超过800万人的速度增长,60岁及以上老人在2013年底超过2亿人,即每七人中将有一名老人。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高达33.4%,即每三人中有一名老人。最需照料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2010年的2000万迅猛增加到2050年的1.1亿~1.6亿。与此同时,还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比如,我国社会中女性高龄老人是弱势中的弱势,儿童健康与老龄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女儿提供的养老回报优于儿子(尤其是在农村),鼓励三代家庭同住或老年父母与子女近邻居住,有益于社会发展与家庭幸福,保护环境有益于提升老龄健康,幸福家庭与基本社会养老保障有利于健康长寿,养老护理措施应面向个体层面、实行差异化发展等等。

政府部门和公共卫生系统要做好老龄化社会的政策应对

中国疾控中心吴静研究员认为,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十分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如法国130年、瑞典85年、美国79年,而中国只用了27年。在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老龄化面临的又是经济的不发达,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一般在1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刚达到84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呈现地区的不平衡与城乡的倒置。中国的老龄化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国家,城市的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而目前我国农村比城镇高,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吴静认为,老龄化将导致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劳动力供应压力空前增大。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国际上其他国家在老龄化的进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鼓励生育与移民、提供育儿津贴和带薪产假、鼓励老年人就业、实行弹性退休年龄与改革养老金制度、发展老年产业等。

因此,吴静提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应对老龄化,抑制老龄化的负面效应,激发老龄化的正面效应,化挑战为机遇,寻求老龄时代的人口红利。我们要转变传统上消极养老、将赡养老人视作社会负担的看法,努力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与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社会活动的能力与机会。鼓励老年人通过积极锻炼、增加社会参与,以保持心理健康。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建新认为,在中国,社会地位对健康存在影响。研究表明,社会地位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贯穿于各个年龄阶段,并在某些健康指标上具有累积性。就此,李建新提出,由于老年人在社会地位与健康方面的分化和变动较大,未来我国社会地位与健康方面的不平等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尽快调整社会公共健康政策,注重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地位差距,积极扩展社会地位对健康的正向作用,探讨老年人群地位对健康影响的积累或消减因素,对于提高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和建设健康老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郑真真研究发现,牙齿脱落是口腔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口腔健康差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在中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年龄是影响失牙的最主要因素,身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最可能失牙。因此,他建议在全社会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口腔卫生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

中国疾控中心吴静研究员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在政策选择方面,最首要的是发展经济,这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最根本保障。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以促进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在逐步放开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突破“养儿防老”的旧思想的束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将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构建居家式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她还建议卫生系统要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大力发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建立更加专业化的老年人疾病防控队伍与体系,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和养老的一体化。还要尽快建立老年人的长期社会化护理照料制度,以期实现至少应包括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三个层次的护理服务。

尽快完善为空巢老人提供保健服务的政策框架

当前,我国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日渐严重。我国城市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已由10年前的26.4%增至49.7%,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已达38%。以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进入老年,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工作,我国的家庭空巢率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突出问题,空巢带来的问题和社会性矛盾将进一步凸显,给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带来更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陆杰华认为,目前我国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保健服务资源的可及性比较低。比如,我国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政策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老年人公共卫生政策体系;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的政策、实践与需求难以适应;现有的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政策并未完全落到实处;相关政策构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明显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相关政策构建城乡间差异巨大,农村老人所获服务明显低于城市老人。

陆教授还认为,空巢现象也折射出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能提供的保障服务不相适应,适合老龄社会要求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因此,陆教授提出,应从个体、家庭、社区与政府四个层面,建设空巢家庭老年保健服务政策体系框架。在个体层面,鼓励老人通过适度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实现积极老龄化。在家庭层面,应增加对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关注,协助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秩序,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与环境。在社区层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建立和普及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推行社区老年护理照料;建立并完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在政府层面,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上解决空巢老人卫生保健服务面临的问题。切实保证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同步,通过建立大病住院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互助制度等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机制,有效解决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合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募捐等社会资金,支持空巢家庭老年保健服务。

陆杰华还提出,政府应大力推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基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尤其要注意向内地、农村等地区倾斜资源。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由社会劳动和保障部门及卫生部门牵头,制定岗位准入规范,成立专业服务公司或授权医院相关部门组织管理,加强老年保健服务方面的专业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空巢老龄老龄化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空巢生日不孤独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