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2014-02-27赵红梅
赵红梅
中图分类号:G 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5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化,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从整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健康状况也大为提高。但是仅仅是依靠物质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应该从体育锻炼方面来增强体质,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而中学体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及现行的中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改变自已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切实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健康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新课改背景下要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首先就要分析清楚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有效教学成果。这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中学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轻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没有能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出现了文化知识水平与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不能实现身体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第二,部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项目过于传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进步。在我国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许多学生的兴趣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项目的范围。这就使体育的魅力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
2.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有效教学的建议
2.1 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
2.1.1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1.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2.1.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1.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1.5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2.2 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 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2.3 结合运动训练,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毛泽东曾有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源于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 的培养是体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不但要会教,还要使学生努力的学,形成一种习惯。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4 着重培养学生坚韧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去考验他们,培养学生坚韧、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锻炼学生冷静、果断的个性心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集体间的人际关系交流会更加直接、更加广泛,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初步踏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此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摆正心态,正确交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怎样去适应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从而培养他们交往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结语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的领悟到,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分析,适应学生的自身情况的变化。因此,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