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2014-02-27王晓娥
王晓娥
摘要: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敢想、敢问、敢做、敢说,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自主;导;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90-0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小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我们还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敢想、敢问、敢做、敢说,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做数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创造参与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
1.1 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工作。为了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习惯,我常常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如:在讲实际测量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10米有个感性认识,以便以后的目测,我让学生们每人都准备10米长的绳子(或毛线),然后接起来就是一根测绳,这五颜六色的测绳,同学们用起来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们亲自做的。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做数学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更多地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以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去探讨,这时,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通过激烈地讨论,共探索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A:(长+宽)×2;B:长×2 +宽×2;C:长+长+宽+宽。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有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产生了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教师的"导"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现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逐步完善思想,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导"。
在教学中我抓住知识引进、知识内化、智能形成三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师的"导"。使之"导"在学生学习上,"导"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处,"导"在对知识巩固提高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离不开教师的"导",导之有法,导之有序,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
3.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后,我提出"把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认为剪成两个小三角形后,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这时,我利用计算机演示,先把大三角形任意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取出其中一个三角形,再在这个小三角形里面画上长方形,以长方形的每条边为轴翻转,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刚好拼成一个平角,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另一个小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知,三角形不论它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4.交往是"做"数学的基本形式
交往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活力。"做"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动方式。课堂上学生可以互相商量,互相模仿,互相帮助,教师从旁协助指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互相争论,相互交流,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构建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总之,教师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做数学,获得的知识是比较牢固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己主动探究,才算是真知,才会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