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4-02-27李艳娟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例子面粉长方形

李艳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74-0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地应用性以及含有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等特点。著名数学教育家斯特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

将新旧知识作比较,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掌握新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比的时候,因为初学这部分知识,可与学过的除法、分数作比较,得出2︰3、2÷3、23三者只是形式不同,即读法、写法不同,其本质(数值)都是一定的,都是23。由此进一步得出 表示分子是2,分母是3的分数;也表示2除以3的商;还表示2比3的比值。这样把除法、分数、比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并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比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将类似的知识相比较,从类比中找区别,从差异中找联系,求"同"存"异",防止混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①新新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23吨,运来面粉多少吨?:②新新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23,运来面粉多少吨?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真审题,两题虽然相似,但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把新课所需的旧知识,变成推理性较强的题目来复习,运用迁移规律,自然地有旧知识复习引出新知识的教学。例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出示32÷2=( ),我这样来设计:从20÷2=( ),2÷2=( ),再出示22÷2=( );从32=20+12,,20÷2=( ),12÷2=( ),试问32÷2=?怎样除?

2.在教学中,注重变换思路教学,锻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变化思路教学,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述同一算式。如"15-8"我设计出不同的叙述方式:15减去8等于几?15减去8还剩多少?8与什么数的和是15?15比8多多少?8比15少多少?8加上什么数等于15?15减去什么数等于8?这样既使学生透彻理解了数量关系,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多想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题目。最简单的例子,如9+7=( )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如果改为( )+( )=16就是开放性的,可以有多种解法,学生喜欢,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才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们到知识的太空中翱翔。

猜你喜欢

例子面粉长方形
面粉大战
我爱长方形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面粉多少吨
分类数 不出错
面粉为什么会爆炸
巧替换 妙解答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小灵通磨面粉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