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窍门
2014-02-27朱茜
朱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54-01
数学是人类经过长期活动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以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数学不仅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还包括人类通过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形成数学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被动接受、模仿与记忆,它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认识数学的价值,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对学生学习将起着巨大的情意作用。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时代对公民提出的一个十分具体而重要的要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有益于对问题的争辩与交流,也更易于获得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2.紧扣数学问题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数学是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能动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但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充满亲近感和探究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抓住数学知识生活性,认真研习教材内容,找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切入点,创设出具有生活特性的数学问题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奋点,能动探究问题的亢奋点,自觉进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3.紧扣数学问题多变性,实现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提升
数学知识是一个关系密切、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有机体。数学学科不管是在为其他学科提供数学模型的外在联系上,还是在各知识点体系的内在联系上,都展现出了丰富的关联特性。数学问题作为学科知识的具体展现,表现出鲜明的丰富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点与章节体系之间的广泛联系,将多个知识内容有效渗透到数学问题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实现"异曲同工"的效用,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4.紧扣数学问题探究性,实现学生动手实践性的提高
探究是学生具有的内在特性,学生总是对各种现象和问题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就可以在设置问题时,将需要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的知识放置到数学问题中,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鼓励性、启示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探究欲望得到增强,在教师及时引导和指导下,实现对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准确把握,切实提升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际成效。
5.初中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阶段性
由于数学知识是具有严谨的演绎系统,所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由于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再现,而每一次再现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有所提高,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呈螺旋式的阶梯状上升。如方程贯穿整个初中数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函数在初、高中定义不同等等。根据这一特点,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练掌握各种技巧,不断提高数学水平。
6.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有信心是学好数学的预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假如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爱好,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进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6.1 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我们可以从学生已学过所把握的、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等等进行类比教学。
6.2 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把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证实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A.根据命题,画出图形;B.根据命题,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C.写出证实过程。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6.3 勤练习。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听讲的时间较短,因此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轻易使他们的学习注重力分散。教学中应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注重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6.4 快反馈。不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把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难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根据学生要求,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学生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总之,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和方法不同,所以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找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尝试,就一定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终使他们登上辉煌的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