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怕群众”是什么心态

2014-02-27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辫子辛劳村支书

曾听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大家都很谨慎,不出去吃饭喝酒了,规矩多了。但也不敢管事了,不敢下乡了,生怕得罪了谁,被抓住小辫子,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百姓来说话”。这种怕的心态,反映的恐怕是一种消极态度。因为,这种怕和我们说的敬畏人民不是一回事。一些人只是为了避避风头,仅是一时的收敛、暂时的蛰伏而已。

中央反“四风”,群众期待好作风,目的不是使干部一时收敛,而是长久恪守;是要增进与群众的联系,而不是离群众更远。群众是最知事明理、与人为善,也是最愿意给干部送上“笑面”的。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身贴身,心连心,敬重与关爱群众,诚心敬意地为群众办好事,群众就会敬重干部,又怎么会让干部难堪?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干部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与坐办公室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有的下乡专门找上访户“解疙瘩”,变“上访”为“下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的询问群众的急难之事,列成待办清单,给出时限作出承诺。凡此种种,才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好变化、好气象,这样的干部又怎么会怕群众?群众又怎能不善待这样的干部?

一位村支书从他20多年的辛劳付出中,这样感慨:“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才会把你放在眼里。”诚哉斯言。各级干部不妨扪心一问,群众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摘自《人民日报》 文/劳 骥)

猜你喜欢

小辫子辛劳村支书
小辫子的秘密
我的小辫子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辛劳的手机
村支书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