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小牛:只因那一份最真挚的热爱

2014-02-27肖勇

军工文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牛院士软件

肖勇

兴趣: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搞科研

1982年,杨小牛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特种通信技术专业研究所(36所)。“平时,我也没什么爱好,除了休息,就是搞科研。”在杨小牛看来,科研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他毕生的青春和热血都将为之燃烧沸腾。他摸索着进行单片机的应用开发,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提出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研制TMS320C25/C30信号处理开发、攻克低截获概率信号接收的重大技术难题。

痴迷:满脑子都是研发的事

痴迷源于爱好,爱好来自兴趣。 “他就是喜欢做这个事”,妻子俞书峰说,“有时人回来就呆乎乎的,你问他什么,他就答非所问,我就知道他在想技术方面的事情。他睡眠质量很差,有时一个晚上只能睡一两个小时,躺在床上脑子就不由自主地运转起来。我说睡觉了,什么都不许想了。可他控制不了,满脑子都是研发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如何接收、处理低截获概率信号成为世界性难题。为了攻克这项技术,杨小牛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搞FFT的时候,大家都很年轻,比较贪玩,小牛却天天闷在办公室里查资料、搞试验”,与杨小牛一起奋战过的同事现任36所质量安全部主任的孙勇回忆道。

对技术的痴迷以及全身心投入,使杨小牛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经过无数次试验与验证,终于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宽带数字接收机,所采用的多信道并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技术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某国防电子信息系统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杨小牛第一次踏上了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杨小牛常常在办公室里、走廊上,甚至是电梯间里就和同事聊起科研技术问题。在某卫星项目中,他大胆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体制的多通道互为备份的侦察测向一体化新方案,并在卫星中使用,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国内第一本软件无线电专著《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被多所院校用作教材。

执着:搞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出现了下海潮、出国潮。不少与杨小牛一起干项目的同事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但他不为所动,虽然当时生活很艰苦,年终奖就是发军工补贴,一年下来100多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有人拉他下海,但他顶住了外部的诱惑,毅然受命担任了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

早上八点前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在食堂吃个盒饭后便接着工作;晚上回家吃完晚饭再返回所里加班。在大部分日子里,这就是杨小牛一天的行程表。对他来说,假期已经成为记忆。

科研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的事情。由于常年的加班与出差,让杨小牛变得又黑又瘦,参加大学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时,同学们看到他,笑称他为“非洲难民”。他的大学同学现任36所三室主任周革说道,“那时他工作压力大,没日没夜地干,让他过早地长出了白发”。

在全系统实装联试和设计定型试验期间,杨小牛和课题组成员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整整战斗了一个多月。历经一千八百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奋战,经过一次又一次充满艰难曲折试验,该项目最终成功了。2003年12月30日,一个由多种站型、数十辆迷彩车和数架无人机组成的全系统装备整齐、壮观地排列开来,庄严地等待军队首长和上级机关领导检阅。站在那一排排威武的军车面前,系统总设计师杨小牛百感交集。

他从没有厌烦过科研时的枯燥乏味,对技术的问题特别钻得进去,“发现问题,再难也会想办法解决,”凭着这股“执拗”的劲头,让一个个“首次”的传奇在杨小牛身上诞生——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宽带数字接收机;首次提出低截获概率信号拼接解调方案;首次提出离散梳状谱干扰理论及其峰平比优化算法;首次提出软件无线电中的带通采样和盲区采样定理;首次提出基于多相滤波理论的实信道化接收机/发射机高效实现模型;首次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新一代体系结构和“软件星”概念;首次提出信号战、比特战思想……

“人生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衡量,名利是一方面,对于科学的执着追求是另外一方面,他选择后者,并且耐得住寂寞一直坚持下来了,让我非常佩服”,孙勇这样说。

谦逊:我永远都是“小牛”

中国工程院的51名新院士是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的,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48岁,平均年龄56.9岁,出生于1961年的杨小牛算是比较年轻的院士。当中国工程院2013年增选院士名单刚一公布,杨小牛的电话铃和手机短信就不断响起,各种祝贺纷至沓来。面对这份殊荣,与大家的兴奋相比,杨小牛则显得很平静,很淡定,“很高兴,但谈不上激动,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属于36所整个研究团队的。”

30多年来对国防事业执着追求与默默奉献,让杨小牛收获了鲜花与掌声。如今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荣誉面前仍保持着淡定与从容。日前嘉兴市委书记鲁俊一行来所看望慰问杨院士,一句精准点评“杨小牛,特牛”,让现场气氛活跃起来,而杨小牛则谦逊又略带幽默地回应:“不,不,我永远都是小‘牛”,惹得大家开怀大笑。

兴趣、痴迷、执着、谦逊……或许还有很多很多,归结起来只因那一份对科研的最真挚的热爱。今日的小牛,对科研的热爱一丝不改,成为院士之后,看似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其实不然,他依然和以前一样,忙着自己的工作,周末还得到所里加班,只是事情更多了。他说,自己还年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压力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要利用院士这个群体平台,继续带好自己的团队,完成重大的科研任务和国家课题,为国家多作贡献。”

猜你喜欢

小牛院士软件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做头小牛
小牛背鹭在哪里
井底之牛与井底之蛙
有趣的识花软件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
火眼金睛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