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本教育,悟教育真谛
2014-02-27王义涛
王义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29-01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这是郭思乐教授关于《教育走向生本"的核心理念。通过读书使我明确,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那为什么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呢?
1.感受生本教育
1.1 理念上的认识。2011年7月在红旗中学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时,一位校长曾提问:"教育的本体是什么?"其实,要解答教育的本体是什么,首先要明确教育是为了谁。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传统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是把学生当作是吸收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是往这个"容器"灌注知识,学生是被动的。生本教育则是以生为本,张扬学生个性。
1.2 教学转向的核心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
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
1.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如何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1 从教育目的上说。在教育目的上说,就是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论,使教育在不断追求个人的身心发展和和谐发展完整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并彰显教育本义,教育的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分数提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取向由学生学科科目到以人文本的重要转变。
2.2 从教育评价方法上说。
2.2.1 评价是贯穿于日常的教育中,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师生调控课堂提供发展性评价的标准。
2.2.2 要淡化评比意识,尊重主体评价的多样化。
2.2.3 从长远上对评价主体进行多角度进行全方位评价。
2.2.4 不要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学生和老师的手段,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
3.从教育资源的利用说
生本教育实现教育从"老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转变,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材,而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在实践中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当下教育改革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最好教学资源。校本教材以其实践真实性和课程的认可度不断吸引学生不断进行学习,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是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开发的,从而为生本教育提供更好的出路,当下,很多学校都进行生本教育的实践,并取得很大的成绩。
以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我将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