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14-02-27计紫超赵环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剂科北京100730
计紫超,赵环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730)
·用药分析·
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计紫超,赵环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730)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1日– 2013年4月30日100例神经外科出院患者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5.00%,选药合理占95.79%,术前给药时机合理占87.37%,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占15.79%,万古霉素用法用量合理占54.55%。结论: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神经外科手术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不规范的应用,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还会增大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引起菌群失调和致病菌选择性耐药,因此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前提。为了解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笔者对我院2012年5月1日–2013年4月30日神经外科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1日– 2013年4月30日神经外科出院患者手术病历,共计100例。
1.2评价标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将手术按切口类型进行分类,Ⅰ类切口手术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Ⅱ类切口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1.3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记录患者资料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入院时间、出院时间、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起止时间和切口等级。用药情况包括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给药时机及用药起止时间。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100例手术病例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3 ~ 87岁,平均年龄44.86岁。其中Ⅰ类切口手术65例,Ⅱ类切口手术35例。手术持续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0 h,平均3.68 h,50例手术时间均超过3 h。
2.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
本次调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共60例,占Ⅰ类切口手术92.3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比例为100%。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4个品种,依次是头孢曲松钠(76.67%)、头孢替安(18.33%)、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3.33%)、头孢西丁钠(1.67%)。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共5例,占Ⅰ类切口手术7.69%,手术时长均小于3 h,其中2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
2.2.1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与方法60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中,给药方式均采用静脉滴注。用药时间在术前0.5 ~ 2 h内给药有52例(86.67%),小于0.5 h有4例(6.67%),手术开始后用药4例(6.67%)。其中,有33例手术时长超过3 h,使用头孢替安的有5例,使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有3例,术中均未追加抗菌药物,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有25例,其中4例患者术中失血大于1500 mL,术中均未追加抗菌药物。
2.2.2抗菌药物应用疗程总的预防用药时间≤24 h有8例(13.33%),25 ~ 48 h有19例(31.67%),大于48 h有33例(55.00%)。
2.3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
本次调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5例,占Ⅱ类切口手术100%,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比例为100%。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3个品种,依次是头孢曲松钠(88.57%)、头孢替安(8.57%)、头孢西丁钠(2.86%)。
2.3.1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与方法35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中,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用药时间在术前0.5 ~ 2 h内给药有31例(88.57%),小于0.5 h有1例(2.86%),手术开始后用药3例(8.57%)。其中,有17例手术时长超过3 h,使用头孢替安有1例,使用头孢西丁钠有1例,术中均未追加抗菌药物,使用头孢曲松钠有15例,有1例患者术中失血大于1500 mL,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
2.3.2抗菌药物应用疗程总的预防用药时间≤24 h有7例(20.00%),25 ~ 48 h有11例(31.43%),大于48 h有17例(48.57%)。
2.4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情况
100例手术病例中有15例出院诊断为颅内感染(15.00%),其中12例为Ⅰ类切口手术,3例为Ⅱ类切口手术。12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有2例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3例均在术前0.5 ~ 2 h内给予头孢曲松钠2 g预防用药。15例出院诊断为颅内感染,其中4例使用美罗培南单药治疗,11例使用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美罗培南用法用量为1 g,ivgtt,q 8 h有6例(40.00%);用法用量为2 g,ivgtt,q 8 h有9例(60.00%)。见表1。
表1 万古霉素用法用量统计Tab 1 Usage and dosage of vancomycin
3 讨论
3.1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征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有异物植入及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等高危人群才考虑预防用药[1]。本调查显示,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95.00%,有5例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2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40.00%)。神经外科手术由于涉及颅脑等重要器官,手术创伤大、危险度高,如果发生术后感染会影响手术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有临床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神经外科清洁手术的术后感染率[3]。
3.2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和疗程
术前过早给药会造成术中患者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而术后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4]。本次调查的100例患者中,大多数手术(87.37%)能正确掌握术前给药时机,有5例术前小于0.5 h,7例在手术开始后用药。本调查发现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仅占15.79%,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给药时机选择不当,且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围手术期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反而会增加细菌耐药的可能[5],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并限制手术后用药时间。
3.3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手术类型、常见致病菌、抗菌谱、手术部位及抗菌药物组织浓度的分布特点,选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组织渗透性好、价格低廉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6]。Ⅰ类切口手术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7]。参考文献[2]规定:颅脑手术应选择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作为手术预防用药。本次调查显示,95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2例应用头孢西丁钠,2例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的选择不合理。头孢西丁钠为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代头孢菌素弱。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反而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引发继发感染[8]。
3.4治疗用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
在给药途径方面,万古霉素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在溶媒的选择方面,11例患者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3例患者1.0 g万古霉素用100 mL溶媒配制,溶液浓度偏高,其余8例均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要求“0.5 g万古霉素应在不少于100 mL的溶媒中稀释”。在给药剂量方面,万古霉素可每6小时500 mg或每12小时1 g给药。万古霉素主要以原型从肾小球滤过,经近端肾小管吸收和分泌而排泄,其血清半衰期与肾功能有关,若在体内蓄积,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进而影响其消除。11例患者年龄在14 ~65岁,肌酐清除率均正常,2例患者0.5 g万古霉素q 8 h给药,用药剂量偏低,其余9例符合要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给药时机不适宜、药品选择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采取了相应措施:1)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各项制度,并加强贯彻力度,同时加强对医生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和管理;2)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素质,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进行干预和监测;3)定期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开展病历点评,定期对临床科室做出反馈,以引导抗菌药物应用向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1]卫生部办公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张晓硌,沈明,张楠,等.1510例神经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研究[J].上海医药,2012,33(23):7-9.
[4]刘薇,李禄俊,刘霞,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7):1227-1228.
[5]肖秀红,徐凤琴,陈丽容,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20-321.
[6]郑其萍,张建怀,付联强.226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天津药学,2011,23(5):25-27,65.
[7]周艳,何菊英,夏培元,等.应用PASS结合行政干预推进我院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2008,19(29):2313-2314.
[8]周燕萍,陈玉玲,刘丽萍.我院住院患者药疗医嘱PASS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32):2552-2554.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 100 cases of neurosurgery
JI Zi-chao, ZHAO Huan-yu(Department of Pharmac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 neurosurger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A total of 100 cases of neurosurgery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extracted from May 1, 2012 to April 30, 2013,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s was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method.Results:The prophylactic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s was 95.00% in 100 cases. The cases with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accounted for 95.79%. The quali fi ed rate of the medication time before operation was 87.37% and the cases with duration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within 24 hours occupied 15.79%.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rate of vancomycin was 54.55%.Conclusion:The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was basically reasonable, while there were still some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s that should be further supervised and managed.
Neuro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bacterials; Rational drug use
R969.3
A
1672 – 8157(2014)03 – 0180 – 03
2013-11-11
2014-03-05)
赵环宇,女,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事管理、临床药学工作。E-mail:zhy1992@sohu.com
计紫超,女,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jzc97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