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產基金能否成為澳門文創產業“試金石”

2014-02-27張雯中

澳门月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產品產業市場

張雯中

一處處傳統老店難敵高昂舖租面臨結業,就連近年政府致力扶持的文化創意產業,也面臨著相同際遇,位於新馬路德成垵內的文化會館、位於大三巴牌坊下“黃屋仔”內的文創產品店,也相繼敗於舖租紛紛“落馬”。年前政府成立的文化創意產業基金,又能否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再出發”的一塊試金石?本刊今期邀請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黃錫鈞理事長,以及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仇國平副教授,一同探討澳門文化產業的困境與出路,以及他們對文產基金的殷切期許。

文創產業不適合澳門?

談及近期文化會館與黃屋仔文創產品店先後無奈結業,仇國平副教授表現得一點也不奇怪,更一語道出造成現時文創產業在澳門始終未能起步的原因:“這是因為澳門現在並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要開展一項新的產業,不能僅僅考慮到供應,還需要有需求,才能有成效。文產店舖不敵昂貴舖租而結業,某一程度上證明在澳門並沒有太多市場需求。現實中,澳門人或者遊客也的確是沒有太大的興致購買‘澳門製造的文創產品。”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本澳政府對文產發展的推動作用時,仇國平副教授以博彩業在澳門的發展為例子,分析道:“澳門博彩業之所以蓬勃發展,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吸納外來投資者,同時對來者提供土地優惠及寬鬆勞工額等政策。反觀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之路,由於僅僅侷限於本土,這就很難有突破。加上,沒有足夠的文創人才和企業家支撐,作品水準不高沒有特色,產品積壓無人問津,很難形成產業,現在文創產業面臨的問題也正出於此。”

對於上述仇國平副教授的結論,身為本澳資深藝術家的黃錫鈞理事長卻不這麼認為,“將文化變成產業的道路漫漫長,文化會館、黃屋仔只是前進道路中必然發生的一段插曲,由於澳門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態勢,澳門人雖然逐漸富裕,但社會文化藝術氛圍卻不甚濃厚,要達到提高澳門人的精神文化修養進而購買本土文化產品的階段,這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澳門作為年接待近三千萬遊客的旅遊城市,每日產生的金錢價值不可勝數,舖頭租金因應市場急劇上揚也在情在理,這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道路中需要面對的新問題。再者,如何吸引遊客提升購買力以及提高競爭力,將是本澳文化產業未來需要考慮的重點。”

培養本土供求 迫在眉睫

黃錫鈞理事長更一針見血指出,如何提高澳門本土文創產品的質素以及培養需求市場,都是文創產業發展道路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他說:“如何將文化向產業過渡,是艱鉅的問題,其中包括市場的形成、文創產品的生產以及產業運行的資本等觸摸不到的問題,但這關乎澳門的持續發展,路途再艱難都要前行,因而培養文創人才勢在必行。澳門每天在不斷發展,年輕人在新舊時代交替中學習將產生新時代的觸角和創意,這些都是本澳文創產業發展的基石。一直以來,望德堂區創業產業促進會全力致力於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展銷平臺,並為孵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而努力。”

黃錫鈞理事長續以扶持澳門動漫及電影發展為例介紹“孵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果:“動漫不止是日本專有,也不止屬於孩子。爲了嘗試改變人們的觀念,望德堂區創意產業促進會於2013年成功聯合澳門動漫創作人舉辦第一屆澳門原創動漫博覽會,將過去藝術家的作品系統整理,得到外界以及自我認可,並進一步在區內繼續孵化。電影方面,曾舉辦《馬交的故事》電影徵集活動,並從中挑選出精品劇本拍成電影,當中邀請香港知名電影人現場指導,進而提升澳門本土人才實力,同時以明星效應增加澳門人參與的積極性。”

“不久前政府社會文化司張裕司長曾指出,澳門的含礦量很高,只是大家忽視了自己。長期以來,為了充分挖掘澳門文化創意,一班有識之士凝聚在一起,為澳門文創走出獨特之路不遺餘力地謀劃著,藉藝術創作提升澳門的文化水平,進而達到最終輸出澳門文創產業。”由此番說話看來,作為資深文化人的黃錫鈞理事長,雖然看到本澳文產發展的困難重重,但仍對澳門文創產業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並對推動這一項產業樂此不疲。

期許文產基金“點石成金”

為推動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特區政府去年撥出兩億澳門元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旨在扶持澳門文創產業向好發展。然而在這一利好背景下文化會館及黃屋仔仍逃不過厄運,令各界更加關注這一基金未來的使用動向。

黃錫鈞理事長將這一基金喻為本澳文創產業發展的“試金石”,並充滿信心與期許,更看好未來這一基金對文創產業的起步將有所助益。“只有藝術,成不了產業,文產基金應運而生。這是政府與文創委員會總結近年發展得出的結論,文產基金旨在支援本土文創企業的壯大運營。”黃錫鈞理事長更勉勵澳人腳踏實地學習,不可將個人發展的責任交予政府,也不可直接將文創產業的將來寄望於兩億基金中。他說:“一個產業首先需要適應市場的購買和需要,生產什麽產品,能否受歡迎,如何形成市場,都需要摸索優化。文化產業中有兩種產品,一是具有收藏價值的文化藝術品;二是具有本土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現階段生產旅遊創意產品更適合澳門,遊客喜歡什麽,便製造什麽。同時,還需要有動漫、電影等一同起步,最終才能實現全面發展的目的。”

對文產基金在政策上扶持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仇國平副教授並不抱有太大期待。令他擔憂的是,直至目前為止,人們仍看不到政府文產基金有實際條款出臺,這一筆基金將來會否用於購買藝術家作品、提升本地水準、吸引外來投資者及外地文產人才,都還存有疑問。“個人認為本澳文創產業最缺的並非資金,雖說由文產基金提供部分資金定能幫助到文創發展,但若政府沒有意識到去提升產品的需求市場的話,最終即使有基金資助對這一產業也很難有所助益。仇國平副教授還認為,對文產基金的監管應該更加透明化,可考慮效仿大學研究項目申請,引入外圍審批機制,聘請與本地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士當顧問,從而可公正地做出批給決定。他更直指在基金的分配上,建議把基金與利潤掛鉤評估項目成效,因為現在並不是單單做文化,而是在做需要達到盈利效果的產業。

正如黃錫鈞理事長所言,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於澳門勢在必行,如何讓文產基金有效助力文創產業的發展,讓如今有如“困獸”的文化創意產業最終“解困”而發揚壯大,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將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產品產業市場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