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涓涓流水讲悠长的故事 北京的桥

2014-02-26陆杨

时尚北京 2014年2期
关键词:气筒什刹海北京城

陆杨

“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

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

金鳌玉栋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

高梁桥龙王那个把呀把水卖

金水桥皇上挂呀金牌

芦沟桥的狮子啊最奇呀怪

你就数哇数哇数哇

怎么就数不过来嗨嗨嗨哎嗨呦

……”

蔡国庆的这首《北京的桥》唱出了北京桥的精髓。虽然说北京非水乡,不像苏州、扬州有那么多的桥。但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城自建城那天算起一直到解放初期,各种大大小小的桥加在一起也有不下六百座。当时的北京城桥多,原因之一就是水道多、河流多,大家熟悉的永定河、长河、通惠河再加上它们的支流,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北京城,当年的老百姓也都是择水而居,为了生活方便,就搭建了很多跨河的桥。

如今很多桥都只留其名、不见其影,但其实追溯起来,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段悠长的故事,北京的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影子。

白桥 不正当竞争

广渠门有个地方叫白桥大街,因为清朝这里有一座石桥而得名。当时不过就是架在臭水沟上的一块大石板子。可能有人会问,不是汉白玉做的,那这“白桥”的“白”字从何而来呢?其实这是两家人掐架掐出来的。

清朝那会儿凡是打南边来的商船一般都在东便门这里卸货装车,然后再运到内城,但是当时运货进内城跟咱现在控制大货车进京一样,都是限时限点的,所以很多商家都把货囤在了东便门南边的这座石桥一带。为了防止粮食长虫子发霉,桥南边有个姓杨的囤粮户就在这粮仓顶上装了很多通风用的气筒,这个方法不仅延长了粮食的保质期,还令气筒杨名声大振。这个时候,桥北头有人眼红了,就搬了一块大石头放在桥头,上面刻了三个字“卧虎桥”,正对着气筒杨,取的是“以虎镇羊”的谐音。没想到,自打石头放在桥头之后,杨家还真就开始走背字了。后来气筒杨想出了一个破解的办法,也找了一块石头,上面刻了两个字“白桥”,意思就是,你卧虎桥虎视眈眈,我让你瞧了也白瞧。白桥(白瞧)这个名字打那个时候起也就沿用至今了。

什刹海后海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当初什刹海后海、什刹海前海还有积水潭它们是一个整体,连成一大片的水域,后来自打搭建了老德胜桥、银锭桥之后,这一大片水域被截成了三段。其实除了这两座桥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的什刹海上的桥加在一起有不下二十座。在宋庆龄故居,也就是醇王府花园不远的地方,有这么一座石桥,当年差点要了醇亲王载沣的命。

甘水桥 保安的作用

鼓楼西大街,有一个叫甘露胡同的地方,它是因为一座甘水桥而得名。在清朝那会儿,当时三岁的溥仪刚刚坐上皇位不久,皇宫外面就成立了一支“反政府”组织叫同盟会。他们第一个工作的重点就是暗杀溥仪的亲生父亲——摄政王载沣,暗杀地点被锁定在了这座甘水桥上。为什么把暗杀地点选在这里,就是因为什刹海后海的国家宗教局,早在清朝那会儿是醇亲王府,甘水桥是载沣每天上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经过实地踩点考察,暗杀者确定这一带环境僻静,树多容易作掩护,最适合用引爆炸药的方法来行刺。为了万无一失,他们还特意在琉璃厂开了一个守真照相馆,把照相馆当作弹药库,组装炸药,制作夜行服。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在1910年3月31日夜里,同盟会派人在甘水桥底下安装炸药的时候,没想到被人发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醇亲王府的夜班保安,过去叫打更的。最终摄政王载沣逃过一劫,暗杀计划以失败告终,主谋被捕。说起这位幕后主谋的名字,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他就是以刺杀载沣而著名,却晚节不保投靠日本的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一直是这次刺杀行动幕后的指使者,事情败露之后,清朝的朝廷是怎么查到他身上的呢?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清政府的拆弹专家把炸药拆了之后发现,这种炸药装置是进口的,但上面有几颗螺丝钉是新做的。于是清朝的朝廷搜遍了北京城所有的铁匠铺,顺藤摸瓜就找到了守真照相馆,最终所有参与暗杀行动的参与者全都落网了。

挡羊桥 绿色通道

咱们现在开车走高速,都得交过桥过路费,这是为了让大伙共同维护公共交通设施。其实这个方法,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开始普遍使用了。

当年在海淀区的祁家豁子街西口的位置,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桥,名字叫挡羊桥。众所周知,元朝人是地道的马背民族,爱吃牛羊肉,但是在定都北京之后,这大都城里没有可以大批量散养牛羊的地方,所以宫里宫外、大饭馆、小酒楼每隔一段时间都得从张家口、内蒙古一带进一批牛羊。元朝政府为了给牛羊群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就在现在的祁家豁子街西口这搭建了一座大石桥,以便他们顺利进城。这座桥建起了就是为了让羊走的,为什么叫挡羊桥呢?原来,羊群走到这里,都得停留一下交费,美其名曰“养桥费”。当地的老居民说,20世纪初的时候,这条河道被回填了,桥留着也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就一起被拆了。

上面这三座是名符其实消失的古桥,下面这座桥到如今还保持着自己的风貌。说起北京城里最大的石桥在哪儿?很多人都有点发懵,其实这座桥就位于北海公园南门西侧,文津街东头,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它就是您经常走过路过,却没有注意过的北海大桥。

北海大桥 筑墙保安全

北海大桥是一座九孔连拱石桥,整个桥身如同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是中国古老堤障式石拱桥的典型。其实北海大桥这名字,是老百姓给起的俗名,人家本来的雅号叫“金鳌玉蝀桥”,建成于明朝弘治二年,距今有523年了。因为当时在大桥的东西两头各立着一座木牌坊,西边写着“金鳌”,东边写“玉蝀”,所以由此得名。

北京城还有皇上的时候,金鳌玉蝀桥是在皇家禁苑里边的,老百姓根本无缘一见,这座桥不但桥身宽敞气派,在桥上能看到的风景更为动人。每逢夏令时节,桥下碧波荡漾、荷叶飘香,南望瀛台、北瞻琼岛,皇上家的后花园,美景自然差不了。但是曾几何时,这大桥上的景象,却只能看到一半了,因为大桥的南边,靠近中南海的一侧,砌起了一堵墙。这堵墙的来龙去脉还跟历史上一个不大光彩的人物息息相关。

1912年1月16日,革命党人在袁世凯回府的路上设计了一起暗杀行动,但没想到让袁世凯侥幸逃脱了,虽然命保住了,但这可把他吓得够呛。袁世凯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再加上这次险遭暗算的前车之鉴,在1913年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袁世凯把总统府迁进了现在的中南海,并且加强了警卫。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不够安全,随即命人在北海大桥的南侧加修了一堵墙,这样无论是谁都无法看到总统府里的风吹草动。直到1928年北洋政府垮台,中南海变成了当时的公园,大桥南侧的美景才得以重见天日。

北京知名的桥很多,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堪称是最有权力与威信的桥;因为“七七事变”而出名的卢沟桥,本身就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北京较知名的古桥还有颐和园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中南海蜈蚣桥……

而像御河桥、江米桥、宣武桥等等,因城区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桥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虽夷为公路,两侧却残存着原有的拱券或石栏。繁华的天桥、虎坊桥,皆以桥名,却找不见桥的踪影,原因也在于此。查阅史料便会发现,以桥为地名之处,基本上确实有过桥的存在,只不过名存实亡罢了,而今,我们也只能按图索骥了。

其实北京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桥,随着时间的流逝,路过小桥的人们,可能不知其惊心动魄的典故;而知道这个典故的,恐怕也说不出小桥的名称。最后渐渐的,小桥荒废了,甚至连一块记事的石碑都未享有。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筒什刹海北京城
关于等效排气筒计算问题的探讨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漂”来的北京城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最美什刹海
什刹海小记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中最低等效排气筒计算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