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植保工作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4-02-26苏彪曹志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益阳市现状对策

苏彪 曹志平

摘 要:该文介绍了益阳市植保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植保工作;现状;发展;对策;益阳市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92-03

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病虫草鼠进行监测,科学分析后制定合理防治方案,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履行着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职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植物保护工作包括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综合防治、风险评估、植物检疫以及农药管理等方面,其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为使植保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笔者对本市植保工作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 植保工作现状与问题

1.1 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面广,危害重 益阳市历年来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尤其是近年来,受气候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害。

1.1.1 有害生物种类增多,主要病虫发生为害加重 据统计,我市粮、棉、油、麻、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作物常年危害的病、虫、草、鼠达100余种,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蚜、棉叶螨,油菜菌核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菜青虫、豆荚螟,农田杂草千金子、稗草、鸭舌草,农区害鼠和洞庭湖东方田鼠等主要病虫草鼠发生频繁,危害程度加重。

1.1.2 迁飞性、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频繁暴发,成灾机率大 稻飞虱、纵卷叶螟“两迁”害虫连续大发生,并表现出迁入时间早、峰次多、虫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枯·黄萎病、斜纹夜蛾、烟粉虱、茶尺蠖、茶毛虫等病虫暴发机率大。

1.1.3 次要性有害生物迅速上升为重要灾害对象,危害加重 湖区杂草千金子已超过稗草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成为湖区第一大恶性杂草,并向山丘区不断扩展。稻曲病、棉花角斑病等次要病虫发生频率加快,开始成为每年的主要控防对象。

1.1.4 境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和新的病虫传入机率高,威胁加大 柑桔大实蝇自2003年传入我市安化以来,扩散迅速,目前已分布在我市四个区、县(市),面积达678.5hm2,对各地柑桔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稻水象甲、葡萄根瘤蚜、扶桑棉粉蚧、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柑桔小实蝇等检疫性对象已在我省其他地市发生,特别是稻水象甲、扶桑棉粉蚧已在我市临近地区发生为害,随时有传入我市可能;远东螟近年来连续在我市沅江大面积为害棉花;主要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2009年在我市晚稻田大面积发生为害,造成较大的影响。

1.2 植保工作服务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以老、弱、妇、幼为主,其文化程度偏低、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速度慢,加之农业有害生物监控对象多、植保技术推广面对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植保体系发展不够,严重阻碍了植保技术推广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1.2.1 传统技术和手段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物区域布局、种植结构、栽培制度等方面出现了大的变革,农田生态系统变化明显,对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植保技术以粮棉油主要农作物病虫监测与防治为重点,监测、防治对象及种类相对稳定,而现代农业出现作物品种、结构多元化,农业有害生物复杂多变,常发性病虫发生加重,次要病虫向主要病虫转化,新的有害生物和检疫性对象不断出现,传统技术难以适应,甚至成为盲点,对其发生和防治规律需进一步探索研究。由于植保队伍结构和知识老化,适应性差,创新能力不足,加上高效药械更新滞后、用药水平不高、病虫抗药性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问题日益突出,给病虫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植保现有的技术手段却与现代技术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在目前农村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下,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受到了很大局限,影响了防治效果。

1.2.2 传统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对外经济交流加速,人们的农产品安全意识增强,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既要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又要切实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新要求。传统植保观念是以保产为中心的数量植保,以单一化学防治为手段的产中植保、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型植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在观念上向保证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和人畜安全的“绿色”新型植保转变,只有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在观念上更新进步,才能探索和推动植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植保体系建设不完善,发展滞后,问题多

1.3.1 体制不顺,人才缺乏 植保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村、农户和每块土地的各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控,要想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一个完善高效的植保系统网络。过去的植保网络从市到县到乡镇,各级都有植保技术人员从事植保工作,病虫信息、防治技术能通过网络有效地传递到村到户,但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农技干部的人、财、物均由当地政府管理,致使县植保站对乡镇的业务管理和对接难以实现,出现植保网络断层,严重影响植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市乡镇普遍存在财政困难,无法承受“七站八所”人员经费的沉重负担,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大量缩减人员编制,有的把多个部门组合成一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人员一般只留3~5个,甚至一人,其他人员则转向农资经营等行业,造成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在岗农技人员常被抽调从事政府的其他工作,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体制不顺,管理很难到位,在农药管理与农药应用技术指导上严重脱节,农药市场混乱,假冒产品、乱开处方、乱发情报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效新型植保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人员缺乏、管理脱节,重大生物灾害暴发时,难以迅速有效地大规模组织控防,造成措施不到位,防控效果差。endprint

1.3.2 经费不足,精力有限 各级植保站由本级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绝大多数靠其他创收来补充,植保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严重阻碍了植保事业的发展。乡镇植保人员待遇更难保证,没有公用经费和其他专项来补充,部分地方实行差额拨款,只得通过经营创收或其它途径解决,对植保工作精力有限。村级植保工作则基本于空白状态。

1.3.3 队伍不稳,结构偏老 一方面,植保专业人才岗位不稳定,经常换岗或调任其他单位。据桃江县统计,从1979年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22名植保干部中离开植保站的达15人,占68.2%;二方面,植保工作人员中真正专业对口的比例低。专业人才难进,非专业人员比例大,有的在某时段里甚至全为非植保专业的人员;三方面,由于编制原因和人才的流失,导致目前各级植保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偏老。市、县植保站在岗的70名干部中年龄40岁以上的56人,占80%,部分县植保站已10a以上未引进过一名大中专院校的植保专业人才,造成植保体系人才青黄不接。

1.3.4 条件不好,设备落后 部分县级植保站基础设施落后,虫情测报灯、电脑、照相机、试验室、检测设备、观测场地、交通工具、劳保用品等数量少、质量低,甚至没有,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全凭一双腿跑、一双眼看、一双手做。特别是山区地域辽阔,土地分散,植保技术人员没有交通工具,下乡调查和指导非常不便,加上仪器设备和测报手段落后,大大降低了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乡镇一级情况则更差,安化县共有23个乡镇农技站,有固定办公室的7个,仅占30%。

1.3.5 意识不强,困难较大 植保工作公益性强、责任大,但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做好了不引起人的注意,出了差错负面效应明显。公共植保意识在部分地方仍显淡薄,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低,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检疫执法工作的忽视和抵触,部分地方为发展当地经济,出台一些不利的地方准则和规定,降低了检疫执法的权威性,影响检疫工作的正常进行。

2 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探索植保机制建设,强化体系内部管理 一是应明确植保植检站的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三项工作职能,以整合技术、人力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行乡镇农技人员的编制由农业部门统一管理体制,配足经费补贴统筹安排,逐步实现村级配备植保专职人员,并纳入村干部名额,安排一定的工资待遇。三是鼓励基层植保技术人员担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顾问,定期培训,建立由专业化防治队队长为村级植保信息和技术负责人的基层植保服务网络。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植保工作环境 一方面要增加对植保植检站的建设投入,特别是要完善市、县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添置各种设备,建立工作试验室和病虫观测场,配备植保专用车辆,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植保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乡镇植保机构专用办公场所,配备电脑、数码相机、测报灯、摩托车等设备和工具。

2.3 稳定植保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病虫的监测、预报、防治和植保技术的推广,需要一支稳定的植保专业队伍。一是各级财政要确保植保机构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并全部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稳定植保队伍;二是选拔水平高、素质好的植保专业人才,充实植保专业队伍;三是优化人才管理政策,吸引植保专业人才,改善人员结构。四是要提高植保专项经费投入,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促进植保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提升植保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2.4 把握植保技术导向,建立市场监管机制 一是要建立市场准入监管制度,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前须在当地进行试验示范,经植保部门评估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二是要把好产品与技术的市场宣传关,由植保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进行宣传,实现植保技术、产品与市场管理的有机结合。

2.5 创新植保服务模式,明确植保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植保服务新模式。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变化、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注册、融资、税务、工商登记、机械配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快速推进和发展。同时,要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和手段的综合利用,形成科学配套的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体系、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有效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

2.6 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加强部门之间协作 植保工作作为公益性、服务性的工作职能应得到高度认识,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积极协调,确保气象、媒体、财政、科技、保险、通讯、交通、邮政等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实现部门间对接服务,体现“公共植保”理念。

2.7 加强植保科技攻关,解决实际工作难题 通过吸纳专业人才、保证工作经费、建立奖惩机制、增加科研项目开展植保技术研究,推动植保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植保公共服务职能。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益阳市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益阳市水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益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