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规格设国家纪念日

2014-02-26

环球时报 2014-02-26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二战

●本报驻日、德、俄记者 蒋丰 李珍 青木 林雪丹 ●本报记者 胡锦洋 胡笳 ●玉鹏 甄翔图片说明:去年12月13日,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两份决定草案昨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对二战历史的记忆在最高立法机构得到重申。德国学者霍尔特曼说,中日争端陷入僵局,而明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推出这两个纪念日“恰逢其时”,这种“软力量”的展示可能比“用军舰威慑日本侵占争议岛屿有用”。不过,25日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认为此类抗日纪念形式应“早点设”的评价不少,用《华尔街日报》的解释说,“历史记忆塑造了东亚,而中国人的记忆中充满着对日本的嫌恶”。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正利用二战历史在全球构筑对日包围圈。昨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学者大多数认为,确定这两个纪念日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纪念二战更多是“自己的事”,因为忘记苦难历史的民族,难以走向最终的辉煌。  “早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了”  25日的南京一直下着雨,但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络绎不绝。南京高校教师汪小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得知中国要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后,她特地到纪念馆转了一圈,“早应该设立这么一个日子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新华社的报道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了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前一个草案延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一个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同胞。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25日告诉《环球时报》,几乎所有二战参与国每年都在纪念,它们通常的形式是国家领导人讲话,并向先烈和死难同胞献花;全国降半旗,鸣警报,国民肃立默哀。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对《环球时报》表示,如果有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出面参加纪念活动,可以凸显这两个日子的重要性。以前我们也有纪念活动,但规格比较低。各省市如南京、沈阳也搞过纪念活动,但那更像地方性的纪念。如今以立法的形式进行纪念,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学者吴怀中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设立国家纪念日是对本国重大历史铭记、让本国民众世代牢记那段历史的世界通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以往没有设立公祭日反而显得有些“特例”。就连日本这样的战争加害国,也堂而皇之地设有很多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向《环球时报》介绍,2005年11月,联合国把1月27日设立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当时104个国家联合提出草案,并获得通过。这说明国际社会都希望不要再出现类似犹太人被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设立上,韩国通过行政立法将日本宣布投降的8月15日定为光复纪念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总统令的形式将12月7日设为珍珠港事件纪念日。  俄塔社报道说,俄罗斯国家杜马2010年通过一项法案,将日本签订投降书的9月2日定为二战结束的官方纪念日。俄罗斯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古曼耶夫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一天不仅是二战结束的标志,更是世界和平的象征。俄国家杜马正在讨论将这一天设定为法定节假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的胜利,参与抗击法西斯的国家应当将这一天设定为共同纪念日,一起回顾历史,珍惜和平。在古曼耶夫看来,二战历史与当代社会之间的时间跨度正在加大,历史的亲历者也因年龄原因正在减少。如果世界对历史的传承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出现更多否定历史,甚至妄图掩盖侵略罪行的行为。他说,设立历史纪念日有助于国家凝聚民心、弘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丁进表示,南京大屠杀的30多万遇难者和抗战期间死的3000多万同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设立这两个纪念日,对我们整个民族摆脱心理阴影有极大价值。此外,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对于两岸关系也有好处,可以争取台湾人的家国意识。柏林大学生斯戴凡2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对二战历史了解越来越少,国家纪念日可以给年轻人更多了解历史的机会。德国每到纪念日都会举办各种展览、放映电影等。这种纪念日活动,比课堂更有效果。  法新社报道称,在中日领土和历史责任争议越来越激烈之际,人大考虑设立抗日纪念日引发广泛关注。曾经担任过八王子市议员的原田繁25日告诉《环球时报》,“七·七事变”与“南京大屠杀”等事件早就在日本民众的心里远去。现在,除了一部分老年人,年轻人对这些历史事件一无所知。最近在一些政客的操纵下,日本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右倾风潮,中国此时设立此类纪念日,不仅是提醒中国民众,也是告诉日本民众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人了解中国的举动后,首先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反感,(上接第一版)但稍后也会静下来思考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历史来到了现在的亚洲”  南京大屠杀调查研究会成员、日本骏河台大学法学部教授井上久士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设定这样高规格的战争纪念日“理所当然”,有对内加强战争教育和对外展现政府姿态的目的,也就是说“中国在战争相关问题上不会含糊其辞”。但他同时表示,对于安倍政权来说,中国的意图恐怕会被无视。短期内,日本也许会掀起一股反对中国做法的舆论风潮,但长远看,日本国内也可能出现理智声音,因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大屠杀都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井上表示,中日两国目前的关系已经很不好了,不会因为这件事变得更坏。  “中国进一步加大针对日本的宣传战。”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中国政府前不久组织外国记者参观南京大屠杀旧址活动,大力批驳日本对大屠杀的质疑。文章说,中日关系因中方认为日本对二战侵略历史不知悔改而气氛长期毒化。中国决心要保存这段历史记忆。日本领导人虽曾经反复对日本军队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但一些政客的言论让人怀疑日本的真诚。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一些保守派日本政客和学者否认发生屠杀,也有人称屠杀死难者人数实际要低得多,这让中方感到愤怒,而中国对历史的愤怒从未远离中日双边关系。  “历史来到了现在的亚洲。”美国《石英》杂志网站评论说,菲律宾把中国在南海行为比作纳粹德国,中国就日本二战侵略尖锐表态。习近平3月底将出访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这些国家有许多与二战相关的历史遗迹可供其参观,中国领导人想借此让日本难堪。路透社称,2012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曾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表示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建设美好未来。中方的举动是为了凸显德方对历史的悔过感。  “中国打造对日历史包围圈。”日本《朝日新闻》说,中国总理李克强向14日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提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在与法国、蒙古国等国举办的首脑级会谈中也发出类似呼吁。2月初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明年希望与俄方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文章说,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领导人曾表示“这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试图将日中的对立拉到历史问题的“擂台”上对抗。《日本经济新闻》此前称,中国领导人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新将历史问题作为中日关系的核心。对于中国来说,历史问题不是过去的主题,而是可用于当前外交和内政的一张牌。明年将迎来二战胜利70周年,预计中国将开展邀请韩国和俄罗斯参与的纪念活动,估计中日外交战将愈发激烈。忘记历史苦难,难走向辉煌  今年2月1日,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时呼吁,坚决反对歪曲二战史实和抹杀苏军功绩的行为。他强调:“历史的真相是苏联军官和士兵赢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他们的勇敢和坚韧令全世界惊叹。‘忘记他们的英勇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多么恬不知耻的行为!我们永远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吴怀中表示,我们常说的民族凝聚力从什么地方来?历史就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忘记历史苦难的民族,大多数难以走向辉煌,对历史纪念会形成精神上的沉淀,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更显得弥足珍贵。此外,历史的积淀和精神的聚合也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  对于俄中两国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古曼耶夫表示,这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形成共通的历史观,有利于促进更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入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战后秩序的行动中来,避免法西斯主义在新形势下死灰复燃。日本关西地区一名国际政治问题教授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设立抗日纪念日并联合俄罗斯纪念二战,除了宣传要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外,重要的也是让欧美国家消除对中国的猜忌,现在中国崛起是威胁的说法,已经让欧美和日本一些政客当成是真正要发生的事情。中国政府还想告诉世界,坚决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同时也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维护和平。  “日本专挑不让做的事做,何谈改善关系。”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25日再次敦促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反省。他表示,中国最近再次向国际社会揭发日军犯下的野蛮罪行——南京大屠杀。就韩国是否需要在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合作的提问,赵泰永说,目前的情况已发展到韩中无需见面协商的程度。▲

猜你喜欢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二战
My Thank You Year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纪念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新月历
“二战”历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