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

2014-02-26高翔高超王腊春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践教学

高翔+高超+王腊春

摘 要:本文针对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及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同时介绍了南京大学相关学科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通过构建课程实验教学、野外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保障机制来推进通识教育的举措和成效。

关键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通识教育

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地理学科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宏观的知识架构、敏锐的批判性思维、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而这也正是通识教育的目标。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近年来按照学校“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深化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政策,形成了地理、地质和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相互贯通,课程实验教学、野外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训练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自然地理学实验”作为地理学的主干课程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保障机制,在实践教学中推进通识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针对自然地理学科的任务及现行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课程目标

作为地理学的主干学科,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有一定厚度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规律及区域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受人类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自然地理学鲜明的学科任务,注定了其实验和实践教学承载着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而在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当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教学模式陈旧。现行实践教学体系中课内实验和野外实习大多不相衔接、教学项目相对独立,不能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学综合、开放和兼容的学科属性。(2)教学内容落后。目前的教学内容多以部门自然地理的学科原理和方法为主,忽视了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中。(3)教学方法单一。室内实验教学以演示为主,野外实习以教师讲解为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让学生从学科的整体性和开放性上理解自然地理学、限制了学生开阔的学科视野的养成,也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我们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以“不仅培养技术和方法、还培养能力和思维,更培养精神和品德”的全面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着力进行“强化基础、突出专业、重视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能力及科学思维,注重通过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道德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二、按课程目标着力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近年来,根据自然地理的学科属性及其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1.完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1)基础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规范和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了解自然地理所涉及的相关主要学科的基本实验方法。这部分实验我们主要以化学分析技术为主线并以其在土、水和大气分析中的应用安排教学内容,为其有效进行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好基础。

(2)提高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自然地理知识及实验技能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有效运用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重要知识和多学科的实验技术,努力拓宽学生视野。这部分的实验主要是根据自然地理学科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安排体现自然地理多要素综合和相关的教学内容,部分项目要求学生面向实际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多以与环境相关的综合性项目为主,还注重和人文地理内容的有机结合。不同专业或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综合实验。

(3)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这部分实验以学生自主选题为主,也有教师科研项目转化而来的实验课题,还有国家、江苏省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来源丰富、内容多变、形式灵活,不受课时限制,可在课内、课外或假期中完成。此类实验不对学生做统一要求,完全按学生个人兴趣进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构建多层次、多学科综合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

野外实践教学与课堂实验教学是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两大主要模块,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近年来,我们在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出发,大力推进通识教育,统筹实践教学资源,促进本科生野外实习资源的共享和多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人文精神。

(1)完善经典的野外实践教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在庐山有固定的野外实践基地,为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地质地貌、人文景观等地理学多要素的综合实习提供平台。结合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我们要求学生在对区域自然地理的典型现象进行观察、认知、剖析和总结的同时,注重在野外对地理学的各主要要素也进行了解和认知,在实习结束后,对采集的各类样品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类,并努力构建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种训练可使学生在野外多角度地认识地理学的主要要素并理解其内在联系,对拓宽学生的宏观知识面、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的整体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推进“大地学”联合野外实践教学。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涉及地球表层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这就注定了其教学内容必定也必须和地质、大气、生物、海洋等相关学科融通,更要在实践教学中实行通识教育。近年来,南京大学建立了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和生物学联合的“大地学”野外考察机制及相应的野外实习基地群。这其中既有常态化的“大地学”多学科、各年级本科生组成的联合科学考察团赴甘肃、吉林、新疆等进行的跨学科考察;还有我们与法国奥尔良大学联合组织的中法教师共同指导的阿尔卑斯山研究型野外教学实践;更有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合作进行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湖地区“大地学”联合科考。这种基于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而发展起来的跨院系、跨专业的“大地学”联合野外教学实践,来自不同学科各年级的同学对考察地的地质地理、生命现象、环境因素、气候分布和人文地理等特征及其规律进行共同考察,促进了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体现了野外实践教学的综合性。

3.建设科研能力训练体系和文化环境,促进通识教育

在着力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为更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注重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和人文环境的营造。通过几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早期介入科研、基础学科论坛、社会实践、地学文化节和地球日“四位一体”的学生科研能力训练体系及相应的文化氛围。以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为载体,促进学生尽早介入进高水平教师的科学研究,感受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的氛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每年校庆纪念日的基础学科论坛为纽带,鼓励学生做好“大地学”野外联合科考的后续研究并积极在论坛上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多学科的融通和共生,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助其搭建宏观的知识架构;以每年暑期的社会实践为窗口,引导学生面向社会,深入实际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各要素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创新缺乏基础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们学习自然地理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每年春季的“地学文化节”为平台,宣传“世界地球日”,丰富学生的地学方面知识,提升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

三、按教学要求建立运行和保障机制

要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有效推进通识教育,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运行和保障机制。这几年,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注重队伍建设。我们在着力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科背景多样、研究能力强、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的同时,积极营造“奋进、奉献、合作、创新”的学科文化。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在课程中有效进行通识教育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资源建设。我们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努力做到三个并重: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并重,实验仪器购置和课程建设并重,环境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并重。同时特别强调顶层设计,推进组合优化,提高使用效益,努力使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在实践教学中进行“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融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依托学校和学院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和优势,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创新实践活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形成服务多学科、多课程的实验教学运行和实验室开放机制,使之有效适应课程实验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常规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自主设计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要求,为学生自主科研训练建设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翔.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2] 卢德馨.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3] 曲钦岳. 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1994(5).

[4] 洪银兴. 打造一流本科教学,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实践教学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