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财税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2014-02-26蒋洪樊丽明刘小兵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实践能力教学内容

蒋洪+樊丽明+刘小兵

摘 要:财税专业关注宏观与国是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以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应届学生为主的一代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上海财经大学财税专业基于已有的学科优势和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依基础课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顺序,采取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依托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和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一体两翼”的教改平台,开展了新一轮财税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财税专业;社会责任;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上海财经大学的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以下简称财税专业)是我国第一批获得财政学硕士点、博士点和财政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称号的专业之一,拥有财政学国家教学团队、财政学国家特色专业和财政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是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其学科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位居国内前列。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多样化,对我校财税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保持我校财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不断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有必要结合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

财税专业关注宏观与国是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财税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公共财政、公共管理、税收征纳、税务咨询等公共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这一特征使得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意识,对于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而言显得十分必要,尤其对以独生子女为主、城市学生为主、应届学生为主的一代而言,则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自2006年1月始,上海财经大学财税专业基于已有的学科优势和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提出“三位一体”的教改理念与目标(如图),开展了新一轮财税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着力拓宽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领域,着力加强学生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法制意识和公共意识,以实现学生普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的改革理念与目标图

二、改革的内容与过程

针对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为贯彻教改的理念和实现教改确立的目标,本轮教改的内容确定为财税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财税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

依照基础课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路径,对财税专业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举措:

第一,拓宽专业基础课程口径。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类的相关课程逐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财税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并与时俱进地在课程内容中吸纳我国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过程中形成的理念、经验和专业知识,适时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如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宪法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财政政治学原理等课程都先后引入财政和税收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并开拓性地创设了“财政政治学”课程,将政治学与财政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与研究,以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口径,促进其“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体系的养成。

第二,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增设各种紧贴实际的热点公共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开展讨论分析。如2006年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的内外资所得税合并改革、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医改方案、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融资问题、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2012年的美国财政悬崖事件以及2013年的“营改增”全国推广等与财税专业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都成为课堂上生动的案例,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法制意识和公共意识。

第三,增加第二课堂的比重。每学年设置两个以上的财税重点专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调研和研究。教改以来,数百名学生先后参与了5次中国财政透明度调查,2次农村义务教育百县调查,数十次绩效预算评估调查,预算法修订研究调查和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促进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研究等调查项目。同时,每学年平均为学生提供三十余场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信息与不同的学术观点。这些第二课堂的内容加强了学生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年来,财税专业的教学活动先后将税制改革、税收负担、民生支出、预算法、财政透明度、财政监督、绩效评估等众多教学内容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引入了课内外的研讨之中,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贯彻了拓宽知识、加强能力和培养意识的教改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教改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方法改革

为强化教改理念和配合教学内容改革,结合财税专业的特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我们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

第一,加强研究式教学。经过多年来的逐步探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形成了以“一体两翼”为平台的创新型教研相长的教学方法,先后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诸如国家社科重大课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研究”、“上海营改增试点研究”、“收支分类改革后的财政监督机制研究”等数十项纵向与横向课题与研究项目。

第二,普及体验式教学。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先后组织广大学生参加诸如农村义务教育百县调查、中国财政透明度调查、绩效预算评估调查、预算法修订调查等数十项调查研究项目。

第三,推广案例式教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年来,先后聘请六十余位校外导师和建立二十余个实践教学基地,让财税业界精英配合校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财税案例教学,并推动学生走出去参与体验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

3. 改革的过程

教改的启动首先在财税专业推广实施。在教改的理念和目标以及基本思路确定后,依托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的前身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的前身教育绩效评价中心,借助农村义务教育百县调查(2006—2009)和中国财政发展报告(1999—2013)两个系列研究项目,开始组织大量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同时以财税专业的视野组织时事热点问题进课堂,并着手辅之以系列学术讲座,对财税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展开以育人为导向的改革。其后,诸如预算法修订研究(2007—2013)、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2008—2013)、国家社科重大课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研究(2008—2011)”、上海“营改增”试点研究以及数十个绩效评估项目通过逐渐成熟的“一体两翼”平台被充实到课堂之中,以达成培养社会责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财税专业教改的成效逐渐显现之后,这一教改模式逐步向学校的社会保障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与卫生事业管理、投资、房地产管理等专业推广,业已收到一定成效并将持续产生影响。如投资专业和房地产管理专业以《中国投资发展报告》系列、《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报告》系列、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战略研究”等为平台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专业和医疗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为平台、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公共治理评论》为平台开展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这些改革举措让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起到了很好的教书育人效果。

在教改推广过程中,借助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财政学师资培训班的机会,参加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全国高校税收学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性会议以及其他各种财税专业的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我们不断推介我们财税专业教改的理念和经验,得到财税学界的广泛赞同,多次接待了兄弟院校前来学习取经。不少举办财税专业的院校都使用了在这一教改理念下不断完善修订的、由蒋洪教授主编的《财政学》的教材。

财税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同样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诸如上海市财政局、浙江省国税局、江苏省财政厅、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参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配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并预约接受大量的学生实习与就业。如通过将课程教学和现场考察相结合,使学生在实地参观考察和与实务工作者的互动交流中,感受到专业服务机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如何良性互动,体会到财税理论、政策与法规到管理与操作的实际过程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现场教学活动开拓视野,增强了对专业的现实感和认同度,激发了他们更强的求知欲。

三、改革的成效

1. 改革的创新点

本轮教学改革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财税专业关注宏观与国是的特性和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提出了从拓宽知识领域、培养专业特质、加强实践能力的三个维度着眼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教改目标。

二是依基础课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顺序,以服务社会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教改目标,通过改革基础课程以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第一课堂以培养社会责任,增加第二课堂以加强实践能力,依托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和中国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一体两翼”的教改平台,将社会公共问题和财税改革热点引进财税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

三是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是成果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教改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成果应用的过程,其成果的应用情况形成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过程。从教改实施多年的情况与效果来看,教改的成效逐渐显现,形成由财税专业影响到其他专业、由校内影响到校外、由学校影响到社会的过程。

2. 改革的成效

第一,财税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明显增强,关注并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意识得到充分展现。如不少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后都主动写下各种调研手记,描述了他们参加调研的艰辛过程与感受,都觉得走出去了解了国情,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参加第二课堂的成果多次得到中央和地方高层领导的批示和央视等重要媒体的报道,对推动我国财税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如,从2009年开始的中国财政透明度调研项目,连续5年每年都有近百名学生参与,其成果最终形成每年一度的《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对推动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进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上,学生们调研的成果转化成全国政协大会发言稿,由蒋洪教授以《提高财政透明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为题进行宣读,两会结束后,财政部将两会通过的中央本级预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网站上公开。这一切,对学生们公共意识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如,各种志愿者活动和暑期社会调研的学生参与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并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团队和优秀团组织称号。

第二,提高了财税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在各方面的竞争力。如在竞选全国仅有3个名额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大会的参会资格中能够多次脱颖而出;又如,在举办了10年的全国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中我校财税专业学生获得3次冠军和3次第四名,8次的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得2次第一名;再如,荣获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以及其他多种奖项等殊荣。

第三,教研相长、教学相长,教改沉淀下来的成果也促进了教学其他环节质量的提高。如培养方案不断得到合理的调整,教材体系不断得到完善,“财政学”国家精品课程不断得到充实,人才质量的评价体系不断得到提升。在这一理念下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的、由胡怡建教授主编的《税收学》教材还获得了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称号。

第四,加强了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教改以来的经验显示,越是注重参与指导学生者越是容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逐渐改变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或是成为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或是多次获得市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或是得以在高质量期刊上公开发表。

[责任编辑:周 杨]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实践能力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