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高温对玉米结实的影响
2014-02-26马杰彭婷婷陈若礼等
马杰 彭婷婷 陈若礼等
摘 要:分析玉米播期和区域试验花期气温与结实的关系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最高温度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和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关键词:高温;夏玉米;花期高温;行粒数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39-02
适宜温度和土壤水分是玉米获得高产必需的基本条件。温度的高低、降水的多寡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1]。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濉溪县2013年夏玉米产量7 050kg/hm2,较2012年减产7.3%,较2011年减产11.8%。分析高温对玉米结实的影响,为防御高温危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3年夏玉米生长期(6月中旬~9月下旬)的气象资料由濉溪县气象局提供。不同播期的夏玉米产量数据来自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小麦所”)。该所2013年在孙疃镇王圩设置了4个处理的玉米播期试验,播期为6月11日、6月21日、7月1日和7月11日,重复一次。小区面积10m2。供试品种中育9号,密度57万株/hm2。8月15日漫灌一次。
不同杂交种(系)的结实数据来自濉溪县农科所(以下简称“农科所”)。该所是安徽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承试点。2013年设置区域试验、引种试验8组,供试杂交种(系)97个,对照为郑单958,3次重复。6月18日播种,密度57万株/hm2。6月20日浇第一次水,6月26日浇第二次水。试验地点:濉溪镇黄桥,距气象局观测点不足5km。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气温、玉米结实数据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利用PEMS3.1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穗部性状与结实、吐丝前后气温与1dm行粒数的相关关系。1dm行粒数=[行粒数×10穗长-秃尖]。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年夏玉米生长季节气候特点
2.1.1 气温持续偏高 6月中旬~9月下旬积温3 034.5℃,比历年平均高186.9℃;平均气温27.1℃,比历年高1.7℃,只有9月上旬、下旬低于历年;7月8~13日、8月6~18日分别持续高温6d、13d,最高温度高于35℃;8月9~16日最高气温超过36℃,8月11日和13~15日突破37℃(图1)。
2.1.2 干旱少雨 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mm;6月中旬~7月下旬持续少雨,降水量137.6mm,比历年平均少154.9mm;8月5~21日持续17d无雨。8月中旬土壤含水量低于13%,玉米叶片卷曲,日凋萎5h以上。
2.1.3 日照充足 6月中旬~9月下旬日照时数806.8h,比历年平均多60.0h。
2.2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产量5 728.5~9 250.1kg/hm2,平均7 810.2kg/hm2;对照6 922.5~8 299.5kg/hm2,平均7 506.1kg/hm2。玉米播期试验穗粒重81.9~113.0g。7月11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6月11日播种的,穗粒重102.5g;7月1日播种的居第三位,94.2g;6月21日播种的最低。穗粒数与穗粒重表现同样的趋势。受高温、干旱的影响,穗粒数、穗粒重并不像正常年份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降低)。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97个杂交种(系),空秆率5.1±5.2%,穗长16.7±1.5cm,穗粗4.7±0.3cm,秃尖0.8±0.9cm,穗行数14.7±1.3,行粒数29.5±3.3,1dm行粒数18.7±2.6,千粒重360.2±25.0g。分析表明:产量与空秆率极显著直线负相关,空秆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产量降低66.7kg/hm2;产量与行粒数、出籽率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行粒数每减少1粒,产量降低76.0kg/hm2。行粒数与穗长、穗行数与穗粗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表1)。
2.3 花期高温对夏玉米结实的影响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97个杂交种(系),8月4~12日相继吐丝,历时9d,同一天吐丝的杂交种(系)2~25个。分析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最高温度平均近似直线负相关。小麦所:y=1 302.8-28.932x,F=17.65,P=5.23;农科所对照:y=1 379.0-26.471x,F=7.15,P=5.56。由此可见,吐丝期前后高温造成穗粒数减少,是2013年夏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的0.6hm2秦龙14,6月13日播种,8月2日抽雄,行粒数25.0粒,10%的果穗穗粒数不足50粒,个别甚至不足10粒,产量仅5 487.8kg/hm2。
县农科所区试8组对照吐丝期8月5~10日,历时6d。以同一天吐丝杂交种(系)1dm行粒数平均为因变量,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6粒;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6粒;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5粒;期间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7粒(表2)。
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2粒;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0粒;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7粒;期间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3粒(表2)。
3 结论与讨论
(1)开花授粉期的干旱、高温是玉米生产最为严重的两个胁迫条件[3]。玉米起源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的特性。玉米花期对高温非常敏感,异常高温热胁迫往往导致玉米籽粒败育,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4]。气温持续高于35℃,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表现为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温度超过38℃,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高温干燥环境下花粉粒容易失水干瘪,丧失活力。高温条件下,雌穗吐丝后生长速率减慢,花丝容易失水枯萎,表面粘液减少,花丝寿命缩短,甚至丧失生活力,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困难,引起玉米授粉不良;或萌发后由于花丝不能供给充足的水分,导致花粉管到达子房的速度减慢,授粉后仅有少量受精,或受精后发育不良,导致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空瘪粒增加[5]。受害的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研究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最高温度平均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2)自然条件下,抽丝后2~4d内接受花粉的能力较强,没有接受到花粉的花丝在抽丝6d后活力开始下降,12d后停止生长,逐渐枯萎[6]。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3)近年来气候不断变暖,我国玉米产区的异常高温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要采取选育推广耐热品种、适当推迟播期(淮北夏玉米可推迟至6月15日后播种)、人工辅助授粉和宽窄行种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预防和规避高温危害。
参考文献
[1]冯晔,张建华,包额尔敦嘎,等.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影响及相应的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6):38-39.
[2]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33(01):38-42.
[3]周海,李素琴,张秀河.干旱高温对玉米制种结实率的影响与预防措施[J].种子科技,2001(04):232-233.
[4]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玉米的高温胁迫及热适应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6,6(06):90-93.
[5]嵇仁兰,许传中.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03):70-71.
[6]陈朝辉,王安乐,王娇娟,等.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作物杂志,2008(04):90-92.
(责编:张长青)
摘 要:分析玉米播期和区域试验花期气温与结实的关系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最高温度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和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关键词:高温;夏玉米;花期高温;行粒数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39-02
适宜温度和土壤水分是玉米获得高产必需的基本条件。温度的高低、降水的多寡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1]。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濉溪县2013年夏玉米产量7 050kg/hm2,较2012年减产7.3%,较2011年减产11.8%。分析高温对玉米结实的影响,为防御高温危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3年夏玉米生长期(6月中旬~9月下旬)的气象资料由濉溪县气象局提供。不同播期的夏玉米产量数据来自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小麦所”)。该所2013年在孙疃镇王圩设置了4个处理的玉米播期试验,播期为6月11日、6月21日、7月1日和7月11日,重复一次。小区面积10m2。供试品种中育9号,密度57万株/hm2。8月15日漫灌一次。
不同杂交种(系)的结实数据来自濉溪县农科所(以下简称“农科所”)。该所是安徽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承试点。2013年设置区域试验、引种试验8组,供试杂交种(系)97个,对照为郑单958,3次重复。6月18日播种,密度57万株/hm2。6月20日浇第一次水,6月26日浇第二次水。试验地点:濉溪镇黄桥,距气象局观测点不足5km。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气温、玉米结实数据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利用PEMS3.1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穗部性状与结实、吐丝前后气温与1dm行粒数的相关关系。1dm行粒数=[行粒数×10穗长-秃尖]。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年夏玉米生长季节气候特点
2.1.1 气温持续偏高 6月中旬~9月下旬积温3 034.5℃,比历年平均高186.9℃;平均气温27.1℃,比历年高1.7℃,只有9月上旬、下旬低于历年;7月8~13日、8月6~18日分别持续高温6d、13d,最高温度高于35℃;8月9~16日最高气温超过36℃,8月11日和13~15日突破37℃(图1)。
2.1.2 干旱少雨 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mm;6月中旬~7月下旬持续少雨,降水量137.6mm,比历年平均少154.9mm;8月5~21日持续17d无雨。8月中旬土壤含水量低于13%,玉米叶片卷曲,日凋萎5h以上。
2.1.3 日照充足 6月中旬~9月下旬日照时数806.8h,比历年平均多60.0h。
2.2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产量5 728.5~9 250.1kg/hm2,平均7 810.2kg/hm2;对照6 922.5~8 299.5kg/hm2,平均7 506.1kg/hm2。玉米播期试验穗粒重81.9~113.0g。7月11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6月11日播种的,穗粒重102.5g;7月1日播种的居第三位,94.2g;6月21日播种的最低。穗粒数与穗粒重表现同样的趋势。受高温、干旱的影响,穗粒数、穗粒重并不像正常年份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降低)。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97个杂交种(系),空秆率5.1±5.2%,穗长16.7±1.5cm,穗粗4.7±0.3cm,秃尖0.8±0.9cm,穗行数14.7±1.3,行粒数29.5±3.3,1dm行粒数18.7±2.6,千粒重360.2±25.0g。分析表明:产量与空秆率极显著直线负相关,空秆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产量降低66.7kg/hm2;产量与行粒数、出籽率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行粒数每减少1粒,产量降低76.0kg/hm2。行粒数与穗长、穗行数与穗粗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表1)。
2.3 花期高温对夏玉米结实的影响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97个杂交种(系),8月4~12日相继吐丝,历时9d,同一天吐丝的杂交种(系)2~25个。分析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最高温度平均近似直线负相关。小麦所:y=1 302.8-28.932x,F=17.65,P=5.23;农科所对照:y=1 379.0-26.471x,F=7.15,P=5.56。由此可见,吐丝期前后高温造成穗粒数减少,是2013年夏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的0.6hm2秦龙14,6月13日播种,8月2日抽雄,行粒数25.0粒,10%的果穗穗粒数不足50粒,个别甚至不足10粒,产量仅5 487.8kg/hm2。
县农科所区试8组对照吐丝期8月5~10日,历时6d。以同一天吐丝杂交种(系)1dm行粒数平均为因变量,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6粒;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6粒;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5粒;期间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7粒(表2)。
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2粒;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0粒;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7粒;期间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3粒(表2)。
3 结论与讨论
(1)开花授粉期的干旱、高温是玉米生产最为严重的两个胁迫条件[3]。玉米起源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的特性。玉米花期对高温非常敏感,异常高温热胁迫往往导致玉米籽粒败育,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4]。气温持续高于35℃,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表现为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温度超过38℃,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高温干燥环境下花粉粒容易失水干瘪,丧失活力。高温条件下,雌穗吐丝后生长速率减慢,花丝容易失水枯萎,表面粘液减少,花丝寿命缩短,甚至丧失生活力,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困难,引起玉米授粉不良;或萌发后由于花丝不能供给充足的水分,导致花粉管到达子房的速度减慢,授粉后仅有少量受精,或受精后发育不良,导致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空瘪粒增加[5]。受害的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研究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最高温度平均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2)自然条件下,抽丝后2~4d内接受花粉的能力较强,没有接受到花粉的花丝在抽丝6d后活力开始下降,12d后停止生长,逐渐枯萎[6]。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3)近年来气候不断变暖,我国玉米产区的异常高温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要采取选育推广耐热品种、适当推迟播期(淮北夏玉米可推迟至6月15日后播种)、人工辅助授粉和宽窄行种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预防和规避高温危害。
参考文献
[1]冯晔,张建华,包额尔敦嘎,等.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影响及相应的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6):38-39.
[2]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33(01):38-42.
[3]周海,李素琴,张秀河.干旱高温对玉米制种结实率的影响与预防措施[J].种子科技,2001(04):232-233.
[4]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玉米的高温胁迫及热适应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6,6(06):90-93.
[5]嵇仁兰,许传中.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03):70-71.
[6]陈朝辉,王安乐,王娇娟,等.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作物杂志,2008(04):90-92.
(责编:张长青)
摘 要:分析玉米播期和区域试验花期气温与结实的关系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最高温度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和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关键词:高温;夏玉米;花期高温;行粒数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39-02
适宜温度和土壤水分是玉米获得高产必需的基本条件。温度的高低、降水的多寡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1]。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濉溪县2013年夏玉米产量7 050kg/hm2,较2012年减产7.3%,较2011年减产11.8%。分析高温对玉米结实的影响,为防御高温危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3年夏玉米生长期(6月中旬~9月下旬)的气象资料由濉溪县气象局提供。不同播期的夏玉米产量数据来自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小麦所”)。该所2013年在孙疃镇王圩设置了4个处理的玉米播期试验,播期为6月11日、6月21日、7月1日和7月11日,重复一次。小区面积10m2。供试品种中育9号,密度57万株/hm2。8月15日漫灌一次。
不同杂交种(系)的结实数据来自濉溪县农科所(以下简称“农科所”)。该所是安徽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承试点。2013年设置区域试验、引种试验8组,供试杂交种(系)97个,对照为郑单958,3次重复。6月18日播种,密度57万株/hm2。6月20日浇第一次水,6月26日浇第二次水。试验地点:濉溪镇黄桥,距气象局观测点不足5km。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气温、玉米结实数据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利用PEMS3.1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穗部性状与结实、吐丝前后气温与1dm行粒数的相关关系。1dm行粒数=[行粒数×10穗长-秃尖]。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年夏玉米生长季节气候特点
2.1.1 气温持续偏高 6月中旬~9月下旬积温3 034.5℃,比历年平均高186.9℃;平均气温27.1℃,比历年高1.7℃,只有9月上旬、下旬低于历年;7月8~13日、8月6~18日分别持续高温6d、13d,最高温度高于35℃;8月9~16日最高气温超过36℃,8月11日和13~15日突破37℃(图1)。
2.1.2 干旱少雨 6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mm;6月中旬~7月下旬持续少雨,降水量137.6mm,比历年平均少154.9mm;8月5~21日持续17d无雨。8月中旬土壤含水量低于13%,玉米叶片卷曲,日凋萎5h以上。
2.1.3 日照充足 6月中旬~9月下旬日照时数806.8h,比历年平均多60.0h。
2.2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产量5 728.5~9 250.1kg/hm2,平均7 810.2kg/hm2;对照6 922.5~8 299.5kg/hm2,平均7 506.1kg/hm2。玉米播期试验穗粒重81.9~113.0g。7月11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6月11日播种的,穗粒重102.5g;7月1日播种的居第三位,94.2g;6月21日播种的最低。穗粒数与穗粒重表现同样的趋势。受高温、干旱的影响,穗粒数、穗粒重并不像正常年份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降低)。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97个杂交种(系),空秆率5.1±5.2%,穗长16.7±1.5cm,穗粗4.7±0.3cm,秃尖0.8±0.9cm,穗行数14.7±1.3,行粒数29.5±3.3,1dm行粒数18.7±2.6,千粒重360.2±25.0g。分析表明:产量与空秆率极显著直线负相关,空秆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产量降低66.7kg/hm2;产量与行粒数、出籽率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行粒数每减少1粒,产量降低76.0kg/hm2。行粒数与穗长、穗行数与穗粗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表1)。
2.3 花期高温对夏玉米结实的影响 县农科所玉米区试97个杂交种(系),8月4~12日相继吐丝,历时9d,同一天吐丝的杂交种(系)2~25个。分析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最高温度平均近似直线负相关。小麦所:y=1 302.8-28.932x,F=17.65,P=5.23;农科所对照:y=1 379.0-26.471x,F=7.15,P=5.56。由此可见,吐丝期前后高温造成穗粒数减少,是2013年夏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的0.6hm2秦龙14,6月13日播种,8月2日抽雄,行粒数25.0粒,10%的果穗穗粒数不足50粒,个别甚至不足10粒,产量仅5 487.8kg/hm2。
县农科所区试8组对照吐丝期8月5~10日,历时6d。以同一天吐丝杂交种(系)1dm行粒数平均为因变量,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6粒;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6粒;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5粒;期间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7粒(表2)。
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显著或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平均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2粒;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0粒;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1.7粒;期间最高气温每升高1℃,1dm行粒数减少2.3粒(表2)。
3 结论与讨论
(1)开花授粉期的干旱、高温是玉米生产最为严重的两个胁迫条件[3]。玉米起源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的特性。玉米花期对高温非常敏感,异常高温热胁迫往往导致玉米籽粒败育,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4]。气温持续高于35℃,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表现为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温度超过38℃,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高温干燥环境下花粉粒容易失水干瘪,丧失活力。高温条件下,雌穗吐丝后生长速率减慢,花丝容易失水枯萎,表面粘液减少,花丝寿命缩短,甚至丧失生活力,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困难,引起玉米授粉不良;或萌发后由于花丝不能供给充足的水分,导致花粉管到达子房的速度减慢,授粉后仅有少量受精,或受精后发育不良,导致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空瘪粒增加[5]。受害的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研究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最高温度平均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2)自然条件下,抽丝后2~4d内接受花粉的能力较强,没有接受到花粉的花丝在抽丝6d后活力开始下降,12d后停止生长,逐渐枯萎[6]。分析表明:1dm行粒数与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3)近年来气候不断变暖,我国玉米产区的异常高温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要采取选育推广耐热品种、适当推迟播期(淮北夏玉米可推迟至6月15日后播种)、人工辅助授粉和宽窄行种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预防和规避高温危害。
参考文献
[1]冯晔,张建华,包额尔敦嘎,等.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影响及相应的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6):38-39.
[2]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33(01):38-42.
[3]周海,李素琴,张秀河.干旱高温对玉米制种结实率的影响与预防措施[J].种子科技,2001(04):232-233.
[4]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等.玉米的高温胁迫及热适应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6,6(06):90-93.
[5]嵇仁兰,许传中.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03):70-71.
[6]陈朝辉,王安乐,王娇娟,等.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作物杂志,2008(04):90-92.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