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革命进行到底——沈钧儒

2014-02-25李珂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民主

李珂

摘要:他是一名文弱书生,却对时局有着重大影响力——从清末刑部主事到新中国首任最高法院院长,从末代进士到民盟主席,他跨越了巨大的历史时空。

关键词:沈钧儒;救国会;民主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人们尊称为“沈老”、“衡老”。作为科举制的末代进士,他毅然放弃了做官,选择赴日留学,只为寻找祖国复兴强大的方法;作为曾经的立宪分子,受到清政府假立宪欺骗并在得知真相后,他转身加入辛亥革命,亲手降下满清龙旗;民国成立初,他相继参加二次革命、反袁斗争、护法运动、国民革命北伐等一系列活动,他寻求真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反抗邪恶。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方针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相继沦陷。深感等同丧国的沈钧儒产生了强烈的救国意识,从此,他开始高举反帝的旗帜,以学界和法律界为平台,投入到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当中,并多次站在风口浪尖。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运动达到了新的高潮。与以往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所体现出来的自发性、分散性不同的是,沈钧儒感到需要一个固定的形式来把分散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沈钧儒等的筹措下,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对外求抗日,对内求和平统一”的主张得到了各地爱国民众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各种救亡团体更加蓬勃地在国内和海外侨界发展起来。沈钧儒的这一行为严重冲击了国民党政府当局奉行的对日“隐忍”的外交政策,然而,恍若不知的他依然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依然在集会上高谈阔论。

由于沈钧儒在社会上的名望,蒋介石试图“招安”,将救国会收为己用。面对蒋介石的“软硬兼施”,沈钧儒等不为所动,反而坚持要求蒋介石立即停止内战,坚决抗日。同时,与中共的联系也日益紧密。随着救国会的迅速发展壮大,这也使得国民党当局再也无法容忍,竟与对救国会恨之入骨的日本侵略者勾结在一起,制造了一个“救国有罪”、“爱国有罪”的闹剧——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邹韬奋、沙千里、史良被捕的消息传开后,举国哗然,谴责声、声援声、营救声铺天盖地。一意孤行的国民党反动派非但不释放,反而换地羁押,一关就是八个月。

长期的关押和压迫,沈钧儒作为前辈、长者,郑重地提出“大家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切忌国民党的分化瓦解和各个击破。为此,他们秉承“有罪大家有罪,无罪大家无罪;羁押大家羁押,释放大家释放,并坚决要求同关在一起。倘若当局要把他们分开羁押,他们就要一致以绝食来进行抵抗。”“七君子”的这一行为表明了救国会的团结性、一致性。在法庭上,面对敌人的诬蔑,他们总是处事不惊,从容淡定,每每抓住对手的逻辑漏洞,立即展开据实据理的反驳,令其无言以对,以至“不知道怎么判决”。在庭外,社会各界也没放弃营救“七君子”,各种各样的集会、签名、通电、宣言等每天都在发生,尤其是宋庆龄、何香凝发起的“救国入狱”运动给国民党当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七七事变”的爆发,全国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局面已经形成,蒋介石也没有理由继续关押“七君子”。于是,1937年7月31日,沈钧儒等人走出了看守所。

1938年10月,出狱后不久沈钧儒来到重庆,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队伍当中。从1938年起,沈钧儒一直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任职期间,他始终依靠合法身份,为坚持团结抗战;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切实保障人民权利而努力斗争。为了针对国民党的“防共、限共、反共、溶共”方针,沈钧儒主张发起宪政运动,要求政府结束独裁统治,实施宪政。

1939年11月,沈钧儒还参加发起和组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以“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秘密建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时,因沈钧儒和他领导的救国会派被当局视为共产党的外围,为了避免政团同盟受到更大的压力,救国会派直到1942年才正式加入政团同盟,构成了民主政团同盟“三党三派”政治联盟,自此,沈钧儒便以主要精力参加民盟的活动。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正式改组为民主同盟。可以说,沈钧儒对民盟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所领导的救国会扩大了民盟的政治影响和足力量;他领导的宪政运动,促进了抗日阵营的团结;作为民盟领导人,他在调节国共争端,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沈钧儒对民盟最大的影响是,在国民党当局于抗战结束后又一次违背民意、一意孤行实行反共的内战统一的反动政策的时候,沈钧儒坚定地主张民盟抛弃所谓的“中间路线”,毅然潜赴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带领民盟举起了民主革命的大旗,参加到推翻国民党政权、创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战斗中。

回顾沈钧儒的一生,从一个封建王朝体制下的“末代进士”到新中国的奠基者,他总是能立于国家和民众的立场,不断的奋斗,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孙彩霞.救国会推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2]周天度,孙彩霞.沈钧儒传[M].人民出版社.2006。

[3]陈永忠.沈钧儒[M].群言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民主
人民民主好在哪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生态民主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中国的民主无须别人说教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