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墉城集仙录》之“气”
2014-02-25张丽萍
张丽萍
摘要: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一书,记载了自汉魏以来广为流传的近百位女仙事迹,其中有不少对道教“气”这一概念的认识。本文从“气”的角度来解读《墉城集仙录》这部作品,探知其中有关“气”的描绘,从而领会道教中“气”这一概念的内涵。
关键词:墉城集仙录;道教;气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01
“气”是道教史上的重要术语。宇宙的本质是气,气生万物是道教的基本宇宙观。道教以气为生命之本的思想,吸取了先秦气论和秦汉时流行的元气说。
《墉城集仙录》中充分地体现了道教这一“气本论”的思想,其中的众多女仙就是“气”的人格化。该书的前几卷收录了众位女神的事迹,她们不同于一般的女仙,她们不是因为奇特遭遇而成仙的世俗女子,而是超越世俗层面的女神,即凝气而成的女仙。如卷一开篇指出:圣母元君者,乃洞阴玄和之气凝化成人。再如“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这些叙述都表明了神仙非凡胎肉骨,展示了神仙的神秘性、神异性,达到了烘托神仙奇异的目的,富有浪漫色彩和仙灵意蕴;但是就其本源而言,圣母元君、西王母、东王公等均是气化而生,这种不同寻常的生命来源,正是作者“气本论”的一种体现。
一、气分阴阳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由道而生成混沌之元气,元气又分为阴阳二气,二气交融,生成宇宙万物,所以阴阳二气缺一不可,同样重要。《太平经》写道:“天下凡事,皆一阴一阳,乃能相生,乃能相养。”2
《墉城集仙录》卷一中写道:“道之要者,在深简而易矣;功术之秘者,唯符药与气也。符者,三光之灵,文天之真信也;药者,五行之华,英地之精液也;气者,阴阳之和,粹万物之灵爽也。此三者,致道之要机,求仙之所宝也。”卷六《采女》中提到的延年益寿之法是“阴阳运气,导引屈伸,使百节气行,关机无滞,此可以无疾痛所侵。而后思神念真,坐忘练液,皆可以令人久寿。若二气交接之道,激流补脑之要,此甚难行,有怀棘履刃之危,又非王之所为也”;“夫天地昼离而夜合,一岁之中三百六十交,故四时均而万物生,生生成成,不知穷极,所以天不失其动,地不失其静,气不失其和,物不失其生,而能长久也。”这都是作品中对阴阳二气的重视与体现,阴阳二气缺一不可,阴阳和合才能够长久、长生。
二、修道的方法——养气练气
在道教的炼气养气术中,气本论是其哲理上的依据,而炼养的方法则从实践上体现了气本论这一根本规律。气法是道教的宗教实践活动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墉城集仙录》中的女仙,其修仙过程一般主要体现在气法修炼中的入静养气和辟谷行气两方面。
(一)入静养气
在《墉城集仙录》中,作者杜光庭曾引用老子的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将自复,复谓归于道而常存也。道之用也,变化万端而不失其一,是故天参玄玄,地参混黄,人参道德,去此之外,何一物不止于道也哉!长久之要者,乃天宝其玄,地保其物,人养其气,所以全也,则我命在我非天地,杀之鬼神,害之失道,而自逝也。”可见,作者杜光庭对入静养气的态度。老子教人“致虚极,守静笃”以引元气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人只要心境空静,元气就滋生,元气所宅之处,也就是丹道家说的命门气穴或丹田,是生命的根蒂,有元气绵绵滋生。在《墉城集仙录》中所描写的许多女性是因为志慕清虚,即入静养气而成仙。如《黄观福》:“好清净,家贫五香,取柏叶柏子焚之。每凝然静坐无所营为,经日不以为倦。”卷二《上元夫人》:“暴则使气奔而攻神,是故神扰而气竭;淫则使精漏而魂疲,是故精竭而魂销”;这些都是说明入静养气的重要性,女仙们的成仙历程也印证了道教神仙可学的基本思想。
(二)辟谷行气
《墉城集仙录》中的许多女仙都修炼辟谷行气之术,如第六卷中提到:“昌容者,商王之女也,修道于常山,食蓬萦根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指致紫草,卖与染家,得之者色加倍好,得钱以救贫病者。往来城市,世世见之,远近之人奉事者千余家,竟不知其所修之道。常行日中,不见其影,或云昌容能炼其形者也,忽乃冲天而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所修行的就是辟谷行气之术。又如卷八《边洞玄》:年十五,白其父母,“愿得入道修身,绝粒养气”;《黄观福》:“自幼不食荤血,好清净,家贫五香,取柏叶柏子焚之。每凝然静坐无所营为,经日不以为倦,或食柏叶,饮水自给,不嗜五谷”等,她们都是辟谷行气,终求得长生成仙的,这是她们追求长生成仙的一种途径。
练气养气是《墉城集仙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女仙修炼成道的重要途径,就如《圣母元君》中所说:“夫性者,命之原,命者,生之根,勉而修之,勤而炼之,所以营生以养其性,守神以养其命,则离苦升乐福祚无穷矣。且人之生也,皆由于神,神镇则生,神断则死,所以积气为精,积精为神,积神则长生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是道教修炼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墉城集仙录》这部作品中有关“气”的分析,我们能够对道教中的“气”有一个更具体而深入地了解与认识,这对我们今后阅读研究相关的道教作品大有裨益。
注释:
[1]王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1997年,第168—169页。
[2]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97年,第221页。
参考文献:
[1]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道藏[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3]王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