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难以忘却的漂泊年代
2014-02-25褚世超
褚世超
(一)
当你的脚步过于频繁时,你就会忘记时光的流逝。许多人都喜欢用时间的长短来标记人生的某段过程,而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三年一定称得上敏感,因为在那开始时象征着机遇,结束时又预示着离别,有权利悲伤慨叹,却无能力挽留。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时才发现,总有一种心情不会因空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一直在诠释着那些别样的岁月。
二零零八年,我十九岁,在那个夏天,我结束了高中三年的生活,那绝对可以算上人生中最妙不可言的时期,灵魂与肉体可以不必同时行动,曾经在意的,讨厌的都可以选择放弃和远离。每天生活如同梦游,只有在填报志愿时,才会看着自己可怜的分数若有所思,参考书的厚度非比寻常,而自己的分数又是难登大雅,思前想后,终于在结束的前一天在网上的志愿表上填上了一个叫“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学校。理由很简单,首先是分数符合,其次是离家较远,可以免除他人的评价与纠缠。但是即便如此,一直失望的母亲再也坐不住了,她决定先去学校看一眼。我并非可以逃避什么,只是不想让现在的人知道我今后的一些事。母亲多方打探周转,终于到了学校的所在地——辽宁省葫芦岛市,并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她很兴奋,告诉我那是一个海滨小城,气候温暖湿润,学校离海只有五分钟车程。
海,曾经多么富有诱惑的字眼,那印象中的广阔与澎湃瞬间在脑海中出现。最后,在接到大学通知书那天,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更多的人,他们没人知道这所学校,甚至不知道葫芦岛在何方,言语中流露着些许不舍,或许,在人们的眼中,海便意味着漂泊。
(二)
那个假期虽说轻松,却如清晨林间的雾气,虚幻莫测。直到快要起程时,收拾行囊的过程中才终于体会到“儿行千里”的那些辞藻。时至今日我已记不清当时的情景,只知道,当火车的汽笛响起时心中不免生畏,从黑龙江的小兴安岭到渤海之滨的葫芦岛何止千里,车窗外的影子是如此清晰,夜幕之下,在无声之中我已经和从前的一切说了“再见”,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人了解我,我也不会进入谁的生活,那种感觉仿佛思想即将进入一座监狱,而它的刑期是一个熟悉的数字——三年。
一路上在火车的车厢里我浑浑噩噩,有时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情绪低迷至极点,什么也不想说。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葫芦岛,在安排好学校的事务后,便急着送母亲返回。分别的时候我连伤感的力气都没有,只记得学校有张硬板床是我唯一的去处,而周围还有七张陌生的脸。
大学生活开始了,我们例行了一个又一个的学校制度,好在那其中节奏缓慢,而我尽量参与其中,并强制自己有所感触。就这样,一个月的时光弹指一挥,到了十一,学校放了十天假,由于家远,寝室就剩下我一个人,我整天无所事事,经常在网吧呆到呕吐,其他室友回来时甚至忘记了日期和时间。就在临开学的前一天,有人提议一起出去玩玩,目的地当然是离学校最近的海滨。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海,没有想象中的蓝,更没有想象中的深邃,好像只是一层虚幻的平面,流露着灰暗的气息。只是在礁石处激起的浪花还在昭示着一种动态的美,它提醒着我,在我面前的这片海域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做太平洋。
(三)
大学生活是一段段的形式化,很多人都提醒着我们在这里最可能的结果便是虚度与迷茫,我们深知这点,却一次次输给了自己。我也开始慢慢熟悉这里的环境,慢慢熟悉自己的大学,同学们经常做着不同的比较,阐述着大学的落后与衰败。我明白他们的感受,当曾经的梦想与现实有如此的相违时,谁的内心又会如智者般豁达,但我要接受现实,这里是我人生唯一的大学。闲暇的时候我经常会出去走走,最常去的仍是那片海,沙滩上耸立着一座葫芦形的雕像,做工虽说精美,但在整条海岸线上显得有些渺小,更称不上什么标志建筑。我也曾经不止一次的询问过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有人说源于传说,有人说根据地形,各执一词,也许名称只是一种记忆符号,根本联系不到任何一段文明。
在大学,我们过着恍若隔世的生活。就在二零零八年年末,当我们仍旧享受着时刻的安逸时,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这一事件及引发的思考很快纳入了形势政策的主题,我们在网上竞相抄阅,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本质,只担心与我们有关的一点,那会影响到我们的就业。而到了课上,仍然一节节的虚度,甚至记不清书的章节。就这样,前人的经验成了我们的现实,时间越久,我们越不得不承认,我们早已堕落了。
没想到,长久以来躁动不安的心却在大学中得到了安静,是好是坏,不得而知。有时候回想起以前的朋友,那些原本要忘记的人现在何方,或许我们还在经历着同样的岁月,一种灵魂远离了肉体的岁月,我们之间可能不会再有共同的话题,漂泊好像是为不敢面对自己的人准备的一个玩笑。
(四)
就这样一天天的生活着,找不到一枚好的书签来标记这本厚厚的线装书。行动空间的不断狭窄,人与人情感的冷淡,夹杂着不断削减的课程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学期。白天坐在教室里对着干净的课本毫无头绪,晚上摆弄手机直到深夜。日子无聊的可以让人崩溃,一天我在整理衣物时发现了一张学校发给的图书卡,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大学近一年,竟没能去过那里看一本书。于是,我决定去那里看看,来打发这些无聊的时间。
图书馆在教学楼一楼的一角,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叫它阅览室,其中藏书不多,而且多有重复。我在里面徘徊了一会儿,在外国名著的书架上取走了一本玛格丽特的《飘》。从那时起,我便在教学楼找了一间自习室,每天没课时就到那里看书,烦躁的时候就到球场上打球,没想到,从此以后我大学的主要时间都在图书馆,球场和自习室之间徘徊,而那个固定的座位,两年多以来一直也没有变。
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有所作为的事并非难事。大二开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位想给自己儿子找家教的母亲,并希望我能接下这件事,我心里没底,但感觉是一次机会还是答应了下来。地点离学校很远,要几十分钟的车程,那个男孩和曾经的我一样,冲动、不谙世事,有时因为他的不进取而生气,这时才有所感触,回忆自己曾经的老师,眼前的人宛若当初的自己,悔意与酸楚着实难以释怀。endprint
好在生活因多了目标而越加充实,课程结束时我会到市中心转转,渐渐地,我开始对这个城市增加了更多的熟悉。在学校,一切依如白开水一般,我试着让自己珍惜每一个际遇。可能人生有些事现在不做便不再有机会,到了大学你应该开始懂得曾经的错误,而在这个救赎的过程中,你会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真的改变了许多。如果一个人能够紧紧把握住自己昨天的历史与明天的蓝图时,这些宝贵的财富会成为一部人生的《圣经》,完成对时间与空间那份独特的感知。只是好在心态已不再像开始那样惶恐。海洋气候多变,夜晚常常不见星月,难以入眠的时候回想起家乡,想起亲人。当看懂了人生的发展方向时,方知那片温馨熟悉的土地并不属于自己,家也是人生漂泊的一站,注定是要离开的。我试图联系曾经的同学和朋友,想知道他们身处何地,却发现那已变为一种奢望。或许,在某个关山相越的地方,他们也在无悔的燃情。
(五)
时间不经意间到了大三,又是一段故事结束的时候了,招聘会忙碌的进行,而我们也要想尽办法为自己谋一个前程。离别有时不足以为惧,可怕的是迈出脚步的人不知道下一步归宿何方,而从此想做的便是不让梦想随着阵阵的汽笛,向着人生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我最终选择了蓬莱,一个传说中的仙境,那个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抚琴相知的地方。我如从前一样,对于这个同属渤海之滨的城市毫无所知,充满好奇。但是我最终没有离开这片海,而就是这片由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围起的海域,在中国的历史上写尽了沧桑,在外强的铁蹄与硝烟下一次次忍辱负重,纵然满目苍夷而百折不挠,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新生与发展。我想,我曾经走过的土地和我即将走过的土地还有无数的热血慢慢蒸发,愿那些游荡于这片海域的英魂们,得以安息。
一天晚上,我在图书馆看书,突然觉得该对这个呆了近三年的城市多一些了解,于是我翻阅很多过去的杂志,并写下一段话:
葫芦岛,原名锦西市,一九九四年十月正式更为现名,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伸向辽东湾内,因头大尾小,中部狭窄,犹如葫芦得名。葫芦岛位处京沈线,是出关第一站,战略位置重要,附属海岸线261公里,资源丰富,建有多家大型船舶企业,面向国防。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破坏政治协商决定。调集军队由葫芦岛登陆,并以总司令的名义两次到此督战。锦州解放后,已知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于此由国民党军舰接应,撤离东北。
此外,一九四五年底,美、苏、中就遣返日侨一事进行了磋商。由于苏联方面拒绝利用营口和大连两港遣返其他日本侨民,因此东北唯一能利用的港口就是葫芦岛港。一九四六年十月,大遣返开始,一百五十万日侨从葫芦岛走向了新生。历史在这里为日本侵略中国以失败而终画上了句号,也在这里为中国人的宽容和善良留下一座人道主义丰碑。
写完后,我想了很久,不禁想要嘲笑自己曾经的无知与轻狂,到了今天,才对这个城市有如此的感悟。过去的理解简直是妄自菲薄,也许有一天自己的脚步会涉及更多的地点,但单就一个葫芦岛,它那段历史结晶下来的精神沉淀,就值得一生去解读。
(六)
分别的钟声敲响了,我明白是到和大学说再见的时候了,在这三年中我尽量让自己远离堕落,对于我和我的许多同学来说,挑战始于葫芦岛,而我们最后战胜了挑战。人生此时无需再多的言语,当望着那些不舍的眼神时,预备的决绝却被离别时的眼泪无情的出卖,有些幸福不会责怪时间的漫长,因为向往的人愿意等待,我战胜了自己,早在三年中的某个时刻我完成了灵魂的救赎。
好在葫芦岛位于出关的第一站,只要回到故乡就会路过这里。我想有一天,当疲惫的我坐在包厢里,会有一道熟悉的灯光打亮我朦胧的双眼,在一片薄雾中笼罩着一座小城,那里会出现我熟悉的葫芦岛,会出现我魂牵梦绕的大学,会出现我日夜思念的朋友与师长,会出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