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MDCT诊断

2014-02-25龙文金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人民医院43511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门脉结节性低密度

龙文金 曹 琴 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人民医院 435119

肝细胞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是肝脏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1]。1958年由著名的病理学家Edmodson首先提出FNH的概念。FNH是指发生于正常肝脏或基本正常肝脏的良性肝细胞结节。病灶由较大的动脉供血,病灶内含纤维基质、并常形成星状瘢痕。病因和发病机理不甚明确,可能与血管畸形或血管损伤有关。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好发于20~50岁女性[2]。临床多无症状,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FNH的诊断率明显提高[3]。FNH很少出血、恶变目前已成共识[4],如能明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FNH的MDCT征象,结合文献分析,旨在加深对FNH的理解,以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均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2例FNH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10例,女12例,年龄15~55岁。19例无症状,3例右侧上腹部隐痛。本组所有病例肝功能正常,无乙肝病史,甲胎球蛋白(AFP)值在正常范围。

1.2 方法 上述22例患者均采用GE Hispeed/i螺旋CT扫描,分别行肝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欧乃派克,用量:100ml(1.5ml/kg),用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引入,流率2.5~3ml/s。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延迟期180s。22例的影像学资料录入工作站,后处理重建的方法有VR,MIP。

2 结果

2.1 病变形态 22例患者共检出病灶23个,1例病灶多发,其余21个病例均为单一孤立性病灶。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结节,呈分叶状。直径3.4~5.3cm,平均直径4.35cm。23个病灶中肝右叶病灶16个,左叶病灶7个。

2.2 CT表现 平扫:18个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个低密度病灶可见中心性、偏心性更低密度瘢痕。5个病灶呈等密度改变。动脉期23个病灶除6个病灶中央瘢痕无强化外其余呈均一强化,CT值95~147HU。7个病灶中央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14个病灶稍高密度,5个病灶等密度,4个病灶呈稍低密度。6个病灶的中央瘢痕,4个延迟期强化;另2个中央瘢痕延迟期无强化。

3 讨论

3.1 临床与病理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肝脏较常见的富血供良性肿瘤样病变。FNH于197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使用,并在1976年被国际肝脏研究协会采纳沿用至今。FNH多无临床症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是肝实质对血管畸形或损伤所产生的增生反应。也有学者认为服用雌激素可促进其生长[5]。80%无临床症状,20%多发,近50%有中央瘢痕。好发于20~50岁女性。本组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平均年龄35岁,与文献相符[6]。FNH多生长在肝包膜下表浅部位,与周围肝实质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肝表面常产生脐样凹陷。病灶切面中央有纤维疤痕,纤维分隔离心性向周围呈辐射状,分隔内同样富含血管和增生的小胆管,小胆管不与大胆管相通,缺乏门静脉。FNH含有正常的肝细胞和Kuffer氏细胞。中央瘢痕和小胆管增生是FNH与肝腺瘤区别的较为特征性病理改变。

图1 FNH CT表现

3.2 CT表现 80%FNH为典型FNH,20%为非典型。典型FNH的CT表现有: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图1a、1b)。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均明显强化(图1c、1d),强化幅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病灶中央或周边有增粗的供血动脉(图1i)。门脉期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图1e、1f)。延迟期为稍高密度、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图1g、1h),中央瘢痕在延迟期强化。本组病例23个病灶,2个病灶在动脉期强化幅度稍低,4个病灶门脉期呈稍低密度,2个病灶中央瘢痕延迟期无强化,导致2例不能明确诊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内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血流缓慢和血流量减少所致。中央瘢痕延迟强化和病灶中央或周边增粗的供血动脉是FNH特征性CT征象。非典型FNH的CT表现有:动脉期强化幅度不够;门脉期呈低密度;中央瘢痕延迟期不强化;延迟期出现“假包膜”;病灶内出血和脂肪变性、坏死等。

3.3 鉴别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FNH须与肝腺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纤维板层型肝癌(Fc-hcc)等相鉴别。(1)与海绵状血管瘤鉴别: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延迟期呈等密度填充。而FNH早期从病灶中心开始强化,迅速向周边推进,除中央瘢痕外呈均质增强。部分非典型小血管瘤早期可完全强化,门脉、延迟期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与FNH鉴别困难,可行MRI检查,肝海绵状血管瘤特征性“亮灯征”可资鉴别。(2)与肝腺瘤鉴别:后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与长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药)有关,病灶有包膜,可合并出血、癌变,病灶无正常肝细胞、Kuffer氏细胞,鉴别困难时可行MRI肝细胞、Kufeer细胞特异性摄取造影剂增强。(3)与肝细胞癌(HCC)鉴别:HCC临床上常有乙肝病史,肝硬化背景,AFP升高,动脉期HCC强化稍高于正常的肝组织,强化幅度不如FNH,门脉期增强迅速消退,有假包膜延迟强化。HCC病灶内常有不规则坏死,可合并出血。常有淋巴、血管侵犯征象。(4)与纤维板层型肝癌鉴别:Fc-hcc发病年龄较轻,病灶体积较大,钙化较常见[6]。常有肝正常结构(胆管、淋巴结、血管)侵犯恶性征像,病灶内瘢痕在延迟期常无强化,在MRI T2加权像呈低信,而FNH的中央瘢痕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综上所述,FNH在MD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中有其较为特征性征像,能反应FNH的病理特点和血供状况,对较为典型的FNH能作出准确的诊断,MDCT对FNH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1] Maillette de Buy Wenniger L,Terpstra V,Beuers U.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and Hepatic adenoma:epidemiology and pathology〔J〕.Dig Surg,2010,27:24-31.

[2] Uggowitzer MM,Kvgler C,Ruppert-Kohlmayr A,et al.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影像诊断现状〔J〕.德国医学,2001,18(1):31.

[3] Hao ZQ,Fu XB,Hua XD,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liver〔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2,92:1556-1557.

[4] Knowles DM,Wolff M.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aclinicopathologic-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H-um pathol,2001,7:533-539.

[5] Mathieu D,Kobeiter H,Maison P,et al.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J〕.Gastroenterology,2000,118:560-564.

[6] 张海涛,徐覃莎,陈玉堂,等.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5:357.

猜你喜欢

门脉结节性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