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导学案充分发挥优势

2014-02-25吴建春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案自学课文

吴建春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课堂教学从“教中心”转向“学中心”。近年来,“导学案”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了解、接受并运用,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导学案”的“流行”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是,“导学案”在编制和使用中,容易出现习题称霸、无味无趣,过度预设、呆板生成,千篇一律、风格雷同等等问题。笔者认为,用好“导学案”应做真、做好以下三个关键字。

1.精心做好一个“导”字。

“导学案”是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劳动结晶。“导学案”的编制要求所有的教师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解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精心做好一个“导”字。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找到导学的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的自学搭建脚手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展探索,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查阅资料、答疑解难、建构知识。

“导”应灵活多样,避免习题化,“导”向学生传输着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入浅出的韵律脉动。教师可提供背景或素材,设置问题或情境,设计图表或表格,搭建学习框架,提供巩固练习等。例如,英语阅读课教学前,教师可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表达等,并发散思维,完成造句任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与同学分享、讨论,让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接轨;教师还可以设计适量的任务型阅读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答案,帮助学生有目的地熟悉课文。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尽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巧妙安排一个“学”字。

“学”是课堂教学的聚焦点。由“导”走向“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知晓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巧妙安排一个“学”字,即简化教的内容,丰富学的内容,淡化教的痕迹,突出学的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课堂上,教师通过“导学案”拓宽学用渠道,给每个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直观地投入学习,轻松地获取信息。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打通输入与输出的管道,并对语言知识加以延伸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创造机会体验和使用英语,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加以灵活处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导学案”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编制“导学案”时,我们可以适当留白。

3.及时跟进一个“悟”字。

“悟”是升华,是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把握知识的规律,完成新旧知识的重组和内化。“悟”帮助学生评价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归纳学习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自主评价的平台,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如在课堂上通过学习领悟了哪些新知,自己是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己的学习态度怎样,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哪些知识还觉得不清楚等。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例如,笔者将一节英语阅读课“导学案”的“评价反思”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分成“我明白了”“我想到的”两个栏目。在“我明白了”栏目中,学生初步整理相关的英语知识点,如表达方式、句型结构等,便于识记;在“我想到的”栏目里,学生自由畅谈自学后的体会,自己分析解决了的问题和自己的发现、收获等。

当然,并非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导学案”。教师应个性灵活、机动创新地使用“导学案”,努力使其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课型,适合教学环境,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效果,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自学课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比例尺(一)”导学案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