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014-02-24许世杰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1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许世杰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等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于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也越来越明显。其中,砼裂缝问题作为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已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此,文章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建筑施工;应用研究

城市的发展催生了建筑产业的繁荣,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与规格水平要求也逐渐升高,客观上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建筑施工中,常面临的一个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且混凝土是构成建筑的主要材料,一旦混凝土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也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本文就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1 常见砼裂缝的成因

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的使用性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一般而言,其常见裂缝分为两种:建筑楼板的裂缝和混凝土施工裂缝(也可以都归结为混凝土的裂缝)。

1.1 混凝土的收缩

众所周知,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之中,因水分的蒸发和体积逐渐的缩小,使其产生了收缩,而板四周因会受到支座约束就不能进行自由的伸缩。并且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则必然会引起现浇板的开裂,且其开裂的部位一般会出现在压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

1.2 温度裂缝

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1.3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裂缝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或者甚至就没有强度,此时其就会承受弯、压和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对钢筋进行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比较细软,且各工种进行交叉作业,施工人员较多,其行走非常频繁,难免会被大量的踩踏,这就使得钢筋弯曲变形和下沉,从而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1.4 水灰比过大或用粉砂过量而使楼板裂缝

一般而言,当用同品种和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由水灰比来决定。因在水泥进行水化时,其所需要的结合水,只占水泥重量约25%。而为得到必要的流动性,确保浇灌的质量,经常需要较多的水,即需要较大的水灰比。而在水泥水化之后,多余水分便会残留于混凝土之中,形成水泡或者在蒸发后形成气孔,这样就减少了混凝土的抵抗荷载实际的有效断面。而在此荷载的作用下,有可能会在孔隙的周围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得楼板的表面出现裂缝,然而由粉砂配制的混凝土,它的收缩性大。但拉力强度较低,这使得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

2 混凝土及裂缝防治措施

2.1 配合比的设置

因温度的来源为水泥与水化合时产生的热量,减少水灰比产生的水泥化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而这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水泥化热的问题表现更为明显,那么问题变成了如何减少水化热.降低水化热应该从改善水泥和水的配合比入手。首先,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是成效颇为明显的一种改善水化热作用影响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这就需要经过规范和实验的测试才能执行此措施。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时间。其次,使用外加剂和掺合科:外加剂的掺和是改养混凝土常用的措施。一些外加剂如缓凝剂和减水剂的作用效果都十分明显。如加气剂等改善混凝土级配的作用试剂。还有优化骨料级配。骨料因温度的膨胀收缩而引起的混凝土的裂缝也是混凝土浇筑时的显著问题。如何优化骨料级配是保证混凝土骨料的均匀分布.尽量减少骨料膨胀时的带来的裂缝。

2.2 温度控制措施

除了减少温度产生来改善混凝土配合比的措施。还可以随时的去观测混凝土的水化热的产生温度,严控内外温度差距过大而形成裂缝,一般我们有降低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控制浇筑进入模板时的温度以及养护时的温度控制等措施。

2.2.1 减低出机时的温度

除了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降低因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措施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措施,比如沙石的比热容要明显低于水,但沙石的容量占整个混凝土材料的比重却很大。所以沙石的温度对于棍凝土的温度影响也很大,如何妥善保存好沙石的储存,避免沙石运至场地之后长时间的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从保证工程质价的角度入手.可以在施工现场场地、沙石的堆放处设置施工棚,经常喷洒凉水等措施。

2.2.2 控制浇筑入模前的温度

在混凝土搅拌之后,混凝土浇筑现已普遍使用机械泵送的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在泵送管长度范围内采用措施避免阳光的照射、温度的提升。一般说来可以通过覆盖草料的方式实现。

2.2.3 养护时的温度和制措施

混凝土养护时要减少混凝土热量的过快提升或过快降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温度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监测,监测的主要方法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若干个温度测量点。在混凝士浇筑初期每隔2个小时监测一次数据,在后期可以6小时监测一次,随时掌握混凝土浇筑养护时的温度变化,并针对各种变化实施减少混凝上表面温度的扩散和减缓散热速度,延长散热时间等相应的施工措施。

2.3 施工裂缝预防措施

裂缝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加强模板施工管理。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的模板和它的支架,并且在振捣过程中模板应该有人看管着,为了防止扣件松扣下沉发生;拆模板前应该看试块强度是否符合要求。(2)保护混凝土的成品。如果要站在浇筑好的板面上,此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3)加强管理钢筋绑扎施工对负弯矩筋的影响。要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4)正确的振捣方式。振捣插的速度快、拔的速度慢。而且振捣的时间太短,使得混凝土很不均匀;如果振捣时间太长,又容易导致严重的浮浆。

3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补救措施

3.1 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表面涂抹法、表面补贴法。前者适用的范围是浆材很难灌入裂缝,由于裂缝又细又窄,浆材未能有效的灌入到达钢筋表面,适用于处理裂缝不漏水、不发生伸缩振动且不影响使用功能的裂缝处理。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 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3 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4 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 混凝土裂缝控制工程实例

某项目的下部构造为承台桩基础,承台采用C30混凝土且体积较大,容易产生水泥水化热温升。由于该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混凝土表层温度下降较快,内部混凝土水化热不易散出,一旦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多就会引起混凝土裂缝。通过分析计算,采用添加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的措施可以很好的降低水化热升温。例如粉煤灰可以明显控制混泥土的水化热。另外,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搭设保温棚,拆模时间也可以延迟5天,这些都极大的降低了因温差而导致的裂缝。

5 结语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施工的裂缝,如何控制施工中的裂缝这个问题应该立即被解决。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按合理配比的材料,熟知裂缝产生的机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温度、应力等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样有利于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岳中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35.

[2] 董服松.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199.

[3] 朱子龙.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10,10:320.

[4] 刘卫明,杨慧芳.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68.

[5] 吴培波.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城市建筑,2013,04:89.

[6] 陈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3, 09:129.

[7] 蔡彬权,何帮静,毛天鹏.浅谈建筑施工中的砼裂缝控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3.

[8] 王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19.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改进重复控制技术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