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后:科研国际化再谈
2014-02-24张士宏
张士宏
一年多来,新一届领导实行了大量新的政策,要求政府机关、领导干部节俭、廉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深受民众欢迎。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也感觉轻松了,周末不用加班了,饭局明显减少了、脂肪肝减轻了。企业领导轻松了,不会有应接不暇的迎来送往,周末更是很少有各部门来打扰了,少有来电通知去买单了。
但是,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的政策往往一刀切,比如有关政策是制定给机关领导干部的,可是我们的上级部门将这些限制一刀切的架到了一线业务部门头上。比如,去年国务院要求机关削减行政经费5%,可是我们的科研经费也被扣去了5%;控制三公消费本来是政府机关的事,可是上级部门将我们一线部门都包括进来了,我们又没公车可坐,更没有行政经费给我们报饭票。只能将我们的国际合作活动进行大幅度压缩。比如国务院要求机关出国一次不能超过3国,一国不能超过6天。可是上级今年要求我们一国不能超过5天。我们一线人员出国大部分是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交流,压缩后好像省了钱,其实更主要是白跑了一趟,这个浪费没人关心了。如果去韩、日、东南亚,路上时间短,签证也容易一些,办完事就回来很正常,甚至开一天会当晚就可回,我们也不愿意一个人在外待着。去欧洲,路上来回各一天,那些国家我不知去了多少次,当初在那里工作时也没少走,没什么新鲜的,办完事就可回来了。但欧洲签证麻烦,如果一次不多办点事,马上就回,那机票钱和签证费花的真挺冤枉。去美国签证难,路上时间也长,要求5天之内,不但时差还没倒好,其实只能开3天会,想去合作单位就没时间了,要想去还得重新去一趟?再买一次机票?去南美、非洲就更别提了,路上来回4天,在那里就剩一天了。不知政策制定者是怎样考虑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出国了,什么国际化,只能倒退20年了。什么开放,只能等人家进来了。
如果是花国家行政拨款,减少也可以理解,可是我们一线科研人员很少有机会花国家行政经费。我们的出国经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科研项目的计划内国际合作经费,这些项目都是竞争性经费,并不是哪位老人家赏赐的,其国际合作工作也是当初承诺的任务,并未增加经费,因为都是原预算内的经费,现在只能尽量取消,该干的活儿也不干了。这个说与国家财政还算有点关系的话,那更多的是我们的企业合作收入,这些收入都是与国家财政不相干的,我们又不是盈利性企业,省下来有更好的用处吗?我们的老习惯是不浪费钱,这没错,但对人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就没人在意了。你引进了高级人才,想省钱不让他干活儿,但他闲在那里浪费了时间、白白付出了工资,这算不算一种浪费呢?为什么那么多海外人才回国之后就变得平庸了,是不是我们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国外经济困难时,也对出国有限制,那是靠经济政策,教授找不到经费资助,自然就不出去了。我们是靠行政管制,不管你有没有业务需要,有没有经费,都不可以出去,或强迫些压缩天数,靠的还是老一套,行政命令。本来国家出台政策是控制乱花钱的,到了有些单位那里就变成了限制基层业务工作了。本来上面号召联系群众,现在变成天天找群众开会,学习上级文件了。
我们国家科研落后、教育落后,最主要的差距在国际化。在欧美日韩,甚至我国台湾、香港,一个教授每年出国开会、合作5、6次是很正常的,世界各国学者互相交流也很正常。台湾某大学一个系,20几个老师,毕业于世界十几个大学,他们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很频繁,而我们大陆某一985大学相同专业,几十个老师几乎都毕业于本校。我们的国际化先天不足。当然有些老师可能出国待过一两年了,但回来就不能出去了,交流慢慢就断了,同时,中国学者很少有机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不出去怎会有机会呢?
前段见一个大学校长,日本一大学与他们交流频繁,日方校长希望来年中国校长去日方参加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但校长直接就拒了,中国校长两年才能出国一次,他两年内没有机会了。大学校长都不能出国交流,大学还能国际化吗?再说,为什么对校长按官员管理?你别给他厅局级待遇或副部级待遇他就不干了?校长下野不再去当官就没人干了?(来源:科学网,2014-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