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2014-02-24于红纬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北京服装学院纺织服装

李 梅,于红纬

(北京服装学院 图书馆,北京 100029)

【专题研讨】

我国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李 梅,于红纬

(北京服装学院 图书馆,北京 100029)

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相应高校图书馆建立的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是信息需求深化发展的趋势。文章从数量统计、资源分析、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我国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阐述。

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随着高校事业的大发展,馆藏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常规文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文化传播功能,而不仅仅只是数量的增长,特色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两大主流。众所周知,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同时也拥有不同的重点学科,那么相应的图书馆也会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来进行收藏文献,从而形成本校特有的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发挥本馆的馆藏优势,为本校的教学、科研以及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怎样将本馆拥有的特色资源数字化等等,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走特色化办馆之路,大力建设特色数据库已是大势所趋。[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对本馆拥有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可其中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特色馆藏资源开发与利用报道甚少。根据各纺织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资料得知,有一些图书馆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特色数据库。[2]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曾在2002年建立了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东华大学图书馆曾在2003年建立了《纺织特色文摘库》;武汉科技学院图书馆在2004年也建立了《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于2007年10月开通了《服装数字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底也开始建立《浙江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等等。这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各大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也纷纷重视这方面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且成为其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数量统计

纺织服装类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其实主要集中在有纺织服装优势学科的高校图书馆,即原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高校,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好多纺织服装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被一些综合类大学合并,成为了综合型大学,基本上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原山东纺织工学院于1993年和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青岛大学;1995~2000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先后并入到苏州大学。我们这里调查的纺织服装类高校主要以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网站公布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截至2013年7月底,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资料,现将我国纺织服装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统计如右表:

表1 纺织服装类特色数据库统计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立了12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一;东华大学图书馆建立9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二;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也建立了6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三;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立了3个特色数据库;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2个特色数据库;建立一个特色数据库的有: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没有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有:大连工业大学、青岛大学、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

二、资源分析

各大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在自己特有馆藏基础上建设特色资源库,并且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资源的类型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全文、图片、文摘、题录,还有多媒体、超链接等。在这里我们重点解析几所在这方面建设比较成功的图书馆。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在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方面属于行动较早的馆,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服装艺术图片数据库,主要由服装图片库和艺术图片库2个大库组成。每个库又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不同的部分。即艺术图片库包括广告、摄影和艺术设计图片;服装图片库包括服装设计大师作品、各类型服装款式、师生获奖作品、中外重要奖项作品艺术和中外著名模特。[3]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特色数据库是2007开通的服装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服饰文化、服装结构工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生产及营销、服装专业设计、服装材料、时尚传媒、艺术设计八大栏目;资源类型包括文章、图库、馆藏资源、相关人物、网络资源等。目前推出的特色资源包有服装设计师、苗族服饰、刺绣工艺,这些资源包对相关内容进行专业报道,并展示大量的图片。服装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提供比较系统的服装特色资源。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其图书馆作为全国纺织文献中心,承担了教育部CALIS“十五”期间专题数据库建设项目,以纤维及其制品、纤维材料、服装工程与人体功能三个重点学科为中心,于2003年建立了纺织特色文献数据库。现将所有自建的9个特色数据库整合在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均在A-pabi数字资源平台上发布,以纺织服装二次文献为主。其特点是纺织服装中文资源比较丰富。[4]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申请天津市教委项目,建立了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于2002年实现全国原纺织高校馆藏纺织外文期刊目录免费共享。[5]其中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库是TALIS的天津市高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在其馆馆藏外文期刊资源、学位论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外文期刊、学位论文、特种文献等全文数据库,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搜索,高效而有机地将纺织方面的网络外文资源组织在一起,建立纺织学科网络导航系统,为本校的重点学科“纺织学科”的建设服务,同时为全国的纺织行业信息化做出贡献。其特点是纺织服装外文资源比较丰富。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自建了两个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特色数据库。(1)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论文数据库是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了历次会议约700余篇参会论文,涉及不同时期国内外毛纺织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技术与管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各国毛纺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2)服装专题文献数据库涉及的内容主要是:1989年以来,所有与服装领域相关的2 000余种中文期刊刊载的29 000余篇文献的题录信息,并且每年都进行更新。其内容涵盖了服装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学科。该数据库又分为5个专辑,分别为:社会科学、经济文化、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和服装工业,同时还可以按照题名、作者、机构、刊名、年度等进行检索查询。[6]2004年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成了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该库大概收录了1.9万条记录;[7]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服装、服饰配件等资料。盐城工学院的纺织机械专题数据库,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主要针对某一纺织机械收集整理特色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将建设本校特色数据库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虽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通过访问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各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纺织服装类高校也不例外,存在着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通病。

1.数据库建设不系统。通过对各纺织服装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这里提到的建设不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整体建设体系上,各图书馆都自行建设,呈现分散状态,没有整体规划和布局。虽然建设特色数据库应该充分利用本馆的特色馆藏,并且结合本校学科的发展,从各高校图书馆本身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整个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特色库的重复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关于服装类的特色数据库,有几个图书馆都在建设。其次在建设内容上,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设的服装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服装专业设计、服装材料、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工艺、服装生产及营销、艺术设计、时尚传媒八大栏目,可以说几乎全部囊括了关于服装艺术的内容,而与此同时,东华大学建设的中国服装史图文库,天津工业大学建设的馆藏时装图库,武汉纺织大学建设的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等等,在数据库内容上都与前者有很多的重复。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纺织服装类高校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一部分资源存在严重的充分建设,而有的资源几乎无人问津。比如关于布料染色等方面,各图书馆都没有建设。

2.忽略后期维护,更新缓慢。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特色数据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建立特色数据库只是这项工程的开始,就像盖房子一样,刚把地基打好,其后期的维护与更新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个数据库之所以存在生命力,就是因为数据库的内容不断地更新、修正等,所以特色库建好后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维护。[8]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在特色库建好后,就不再投入精力开展维护工作,并且很少及时更新特色数据库的内容。多数特色数据库的建立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在完成任务后,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不能及时追加、更新,滞后于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还有一些特色数据库显示的最新数据为两三年前的数据,然而也有部分特色库的数据虽然仍在更新,但更新的量很少。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设的重塑裘皮材料特色数据库,从建成后就没有再更新过;服装艺术图片数据库虽然会有更新,但更新的数据也很少;服装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做得相当不错的特色数据库,但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现在也是举步维艰。

3.开放范围受限,发布平台不稳定。从一定层面上讲,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是为了充分发挥各馆特色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版权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通过IP限制或账号限制,仅为本单位服务。一般只有通过校园网才可以登录使用,校外用户很难进入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即使检索到了,许多数据库也没有访问权限。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初衷,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其实对于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其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多是图片,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提供原图的大图,仅用“缩率图”建立索引库是比较安全的。[9]通过访问各特色数据库的体验来看,数据库的发布平台很重要,它是保证用户能否正常访问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或者平台的搭建等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用户检索不到资源。

4.检索途径单一。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数据库检索途径过于单一,例如缺少检索词的查找和选择功能,并且缺乏适当的人机交互界面。许多数据库不提供检索算符,用户只能进行简单检索,而不能利用检索算符构造检索式,进行复杂检索。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特色数据库用户的操作界面也不怎么好用,并且许多数据库都没有简介,这对读者在查找资源以及对数据库的认知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例如,东华大学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在2009年曾各自独立呈现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后来由于资源整合,将各个小数据库都统一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并且将这个平台放在本校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下的特色资源里面,同图书馆购买来的特色数据库混淆在一起,很难区分出哪些是自建的数据库,哪些是购买的。好多图书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把“自建”和“购买”的特色数据库分开。

通过对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调查得知,目前这些自建的数据库涉及纺织服装的多个方面,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也都有各自一定的资源基础。基于目前现状,各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时候,应加强合作,实现共享;深层次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紧贴地方纺织服装产业的特色数据库。

[1]刘毅力,秦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95-96.

[2]隋秀芝等.纺织服装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39-41.

[3]李晓玲,张海波.基于网络的艺术图片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4,(6):58-59.

[4]胡朝明,刘茜.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特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67-70.

[5]周秀会,王志辉,等.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源共享纺织特色数据库建设[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21(6):82-84.

[6]王琛,王芙蓉.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19-21.

[7]潘黎明,刘诚.纺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3):30-32.

[8]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9]谷秀洁.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现状扫描[A]//西安: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41-50.

G251.5

A

1674-9324(2014)35-0105-03

本论文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服装表演音乐资源应用库》(KM201210012009)资助;本论文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基于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配置研究——北京服装学院优化策略》(KYJH02140201)资助。

李梅(1978-),女,讲师,硕士,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文献借阅部主任,主要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以及读者服务等;于红纬(1966-),女,副研究馆员,本科,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参考咨询。

猜你喜欢

北京服装学院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雕塑系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