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昌吉学院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2014-02-24陈惠敏孙毅赖康荣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陈惠敏孙 毅赖康荣

(1,2,3.昌吉学院物理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昌吉学院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陈惠敏1孙 毅2赖康荣3

(1,2,3.昌吉学院物理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成效,对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昌吉学院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等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应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合力;规范教学过程,加强管理。

教学团队;团队建设;专业课程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被作为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提出,措施中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的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毫无疑问,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并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并结合我们建设物理学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具体实践谈些看法。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

自“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迅速,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2007年100个,2008年300个,2009年305个,2010年308个,数量逐年上升,质量稳步提升,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省级、校级教学团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这一理念与计划对推动教育观念转变、大学制度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我们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涉及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形成了一些认识。

1.教学团队的概念与内涵特征

团队的概念最初诞生于企业管理中,它是指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2]。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个成员各自拥有的知识、技能、信息与其他资源,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上个世纪70年代,管理团队在日

本风行,随着团队理论和实践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概念也被引入大学教学领域,引伸出“教学团队”、“学术团队(创新团队)”等概念。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将此概念引入教育系统,开始了教学团队的实践。2004年教育部推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创新团队的设想与计划,各高校兴起了创建创新团队的热潮,创新团队作为高校学术组织创新的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把建设“教学团队”作为“质量工程”的举措一提出来,也很快成为对大学教学工作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个理念与设计。归纳学术界对“教学团队”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团队的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认为教学团队应该具有以下两个内涵特征:

(1)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2)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的形式,除了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等共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团队结构的梯次性是指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针对育人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而言的,它不像科研团队那样成果容易显现并可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最终归结为对“人”的素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标准又具有多维性。这就决定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不断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2.教学团队建设的着力点

(1)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1)做好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要切实把那些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创新的教学思想,又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选拔到这一岗位上。团队带头人必须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他除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外,还应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感召力和亲和力,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专科生授课,能准确的把握学科专业或课程的发展方向,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乐于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设计共同的远景目标,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统领团队成员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努力。

2)二是做好团队队伍的建设。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建设为平台,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教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合理互补的团队梯队结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3)三是提出团队目标,形成沟通与合作机制,培育团队精神。贯彻“质量工程”的理念,把提高所承担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形成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对话、讨论、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团队规划、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改革研究、科学研究等各层次进行沟通与合作的团队规范,实现团队中知识、经验、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和增值。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为实现共同目标承担责任的责任意识,有为实现建设目标做出贡献的贡献意识,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结合起来,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从而使团队充满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宽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怀,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2)以精品课程、课程群、重点专业的建设为重要载体,大力加强团队建设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形成一支由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是其重要内容。从近几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来看,师资队伍建设不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此外,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等诸多环节。只有组建起一支教学团队并共同致力于课程建设工作,才有可能将某一门课程建成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既是一个一流师资队伍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优秀教学团队构建的过程。

课程群是指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体系。课程群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它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课程群为载体建设教学团队,可以使团队成员更好地进行教学技能的沟通、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的把握。

重点专业是指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优势和特点的专业。其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重点专业建设既包括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又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并有良好科研或专业技术背景的专业师资队伍。因此,重点

专业建设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能否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评价内容上,要注重对团队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和实验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显性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注重权威部门及同行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在评价的导向上,要注重团队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团队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评价。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只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包括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综合表征,一个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做支撑。

二、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建构和发展

昌吉学院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最初是以物理系物理学教研室为基础形成的。2007年《电磁学》被批准为校级良好课程,2008年被批准为校级优秀课程,2010年5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11年8月电磁学课程建设团队被评为“2011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开设的通识教育专题课程《探秘电和磁》,2013年5月被批准为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也发展为跨学科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把握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学科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加快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利用开展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进行人才和课程的前期储备和积累,推动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发展,使物理系由一个物理教育专业派生出应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学两个非师范专业,以及与自动化和能源动力相关的两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实现了办学的转型。该团队的形成、建设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思考将团队发展和管理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提供了从个案切入的视角与实证依据。同时,我们也深感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有待于教学团队建设理论的理论创新支持,有待于在整合教学理论与团队理论基础上的新理论成果引领。这里对该团队的现状与建设计划作些描述。

1.团队现状

(1)团队目标。该团队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性、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促进所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发挥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示范作用并朝建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目标不断努力。

(2)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团队负责人由一名教授负责。2011年该负责人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电磁学》的负责人、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探秘电和磁》的负责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的主要成员(第2位)、自治区级通用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负责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是校级重点学科材料工程学科负责人;团队共有11名成员,有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入选“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1人,校级学术骨干3人;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在岗人员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团队11名成员毕业于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温州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昌吉学院等高校,学缘结构佳。50岁以上1名,40-49岁1名,30-39岁9名。是一个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合作精神优良的教学团队。

2.团队教学工作和教学建设

团队体现了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以支持专业建设为着眼点,

以学科建设尤其是学科服务教学能力建设为引领,以教师梯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项目建设为重点,改革与建设并重,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团队建设并行的建设思路。

(1)团队重视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成员承担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表面界面物理、压电铁电物理、计算物理、电路基础及实验、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和文科物理、探秘电和磁、现代教育技术等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每门课程都有课程建设与教学计划,同时有团队整体建设计划。其中,建设校级良好课程6门,优秀课程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

(2)团队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服务教学能力建设。教学团队带头人同时为我校物理系专业负责人,注意发挥这一教学团队在物理系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团队在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方面在物理系中都有很大份额。目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校级重点学科,材料工程领域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可作为应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学本科教学的支持和建设平台。

(3)团队重视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建设。承担过自治区级教改与教学研究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12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3篇。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倡导通过读书从书本获取知识,通过精品课程孵化平台从网络获取知识,通过动手制作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形成史料阅读、撰写研究动态、学年小论文、毕业论文的四步式研究性学习法。

3.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今后团队建设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着眼点,以引进与培养学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教师为基础,以建设全疆高水平教学团队为目标,继续重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产学研政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建设,继续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持作用,继续重视标志性教学成果的培养与转化,继续重视教师应用能力提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培育团队的优势与特色,不断提升团队的教学与学术水平。要把重点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更好地与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这些平台对优秀教学人才的吸引作用,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作用,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先导作用,对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示范作用,对企业行业科研项目的吸引作用。

三、结论

由该教学团队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可以看出,高等学校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面对21世纪高等学校艰巨的教学改革与发展任务,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共享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教材的建设、校企相融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学习方式和考试制度改革等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是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永远努力的方向,唯此,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才能起到切实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1]徐达奇.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03):17-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1-22.

[3]乔恩·R·卡曾巴赫等著.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05):162-165.

[5]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6]郭辉.关于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的几点思考[EB/OL].2008-02-15.http://www.dlu.edu.cn/index.asp.

[7]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90-96.

[8]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2):40-43.

G642

A

1671-6469(2014)01-0044-05

2014-02-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磁学》精品课程(新教高[2010]15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团队(新教高[2011]31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探秘电和磁》(新教高[2013]16号)。

陈惠敏(1964-),女,新疆喀什人,昌吉学院物理系,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