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文本交互训练探索

2014-02-24樊周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科技能文本

樊周明

小学各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无论是文本上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还是学生能力、素养上的培养与提升,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交互作用。虽然从学科自身特点上,各学科存在独立性,但文本上却是相互渗透的。而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学科特性,导致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认为基础学科是学科中的重中之重,而作为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学科,却归为辅助学科。因此,在教学上,无法实现学科间的知识相融和学生的能力互补。笔者认为,应以综合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科课程,根据学科互补的特点,利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练习作业,拓展信息技术学科能力训练的练习形式及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立意“交互”概念 认识偏差成因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各学科文本为基础,发展学生能力素养为重点。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应以其对应的学科知识为资源,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文本应用提供必要的巩固条件,达到共同提高进步的目标。但学生对待课程往往进入盲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与能力的培养产生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对信息技能与其他学科文本之间认知脱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技能学科,它包含了其他学科文本的很多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各种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综合素养。例如:电脑绘图、小动画制作、电脑小报、powerpiont等应用练习需要有美学知识的支持;语文学科是文字操作能力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要素;认识操作计算机网络更离不开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帮助。可以说信息技术学科中其他学科的影子无处不在。但学生在认知其他学科文本时往往将其脱节甚至忽略了,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一门孤立的学科,没有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其实信息技术所需的文本知识就在身边的其他学科中。因此应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文本交互的密切联系。

2.对信息技能的练习比较单一,忽视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使自身技能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能练习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持,单独认识理解自身的文本是比较难的,它是对很多内容的综合,所以这门学科培养的也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单一的能力。而很多学生总是在某一个技能上学习,能操作了觉得自己学成了。没有将信息技术课上学的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练习上,没有充分发挥这门技能的作用,只是就技能而技能;或者总是凭着兴趣练习某一方面的技能内容,并且认为这就是技能的全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他们忽视了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内容中都需要以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只有不断地积累丰富,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综合性能力训练也能更好地巩固发展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其能力生成与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与各学科之间文本与能力交互提高的作用。

二、谋划“交互”模式 实践多元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能力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与问题,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信息与其他学科文本交互训练的操作能力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操作素养的最终目标。

1.课堂教学的学科交互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会有一个认知上的偏差,那就是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特殊课程,不需要其他课程的互补。这一观念的偏失,使得学生刚在课堂上接受了计算机某一个领域的单一知识,而第二次应用操作时便忘了,或者根本就无从下手,不知用什么方式、什么文本材料去操作。因而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偏差,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联系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小学中段学生主要以认识计算机的构造、原理以及各种简单硬软件的认识操作为主。那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如打字过程,首先得认识键盘,而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课中去熟记英文字母,在熟记字母的基础上来认识键盘上的字母排列。然后用语文课中的拼音音节简单操作容易的拼音打字,让学生懂得打字中用到的单音节、双音节等等内容是语文学科中必须掌握的,这样才能操作好打字这一工具。根据这一思路,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资源的探讨课活动,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创新学科教学的模式,将其他学科中的细节情趣化、生活化、简单化、活动化引入到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既可以改变学生的认识,又为课堂教学增添内容,也可以使信息技术课减少理论味,加强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实现文本上的交互相融。

2.课后作业的学科交互

要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生的全方位学习领域,充分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与完成各学科相应作业的联系,既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又有效地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巩固提高的互补。应引导授予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信息天地。科学学科中特殊性或知识性较强的内容,都可运用计算机网络来查找实现,为学生知识的增长扩容提供最快捷、最翔实的学习资源;低段语文中的识字,熟记拼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经常性地抄写,枯燥乏味,那么可以用电脑来扩充其抄写分量及形式;中高段美术课中的设计及简笔画,可以用计算机来操作完成,进而让学生熟练运用软件工具,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英语课中单词及词组的抄写,也可让学生用电脑来互补操作,这样既可以熟记英文单词,又让学生熟练使用指法及键盘,一举两得。在这样交互训练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科的互补性。还可以根据这一操作思路,举行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业设计比赛,让学生用计算机来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既提高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又整合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3、活动展示的学科交互

通过经常性的操作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操作能力,各学科之间也加强了联系与互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有所提高。但信息技术学科更注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与训练,因而要经常性开展注重能力训练的活动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兴趣培养、专长展示课。这类活动课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结合相关学科的文本知识体系,但并不以文本认知教授为重点,更多的是把能力训练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例如:以绘画工具制作为主题,电脑绘画制作、powerpoint制作……这一系列的主题式汇报展示课的专题能力训练,低年级可以进行打字游戏比赛、拼图小绘画等简单常规操作比赛;中高段可以进行电子相册、电脑小报,电子贺卡等主题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操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活动的安排需要教师的认真策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提升练习的高度与难度,从而激发学生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

三、延伸“交互”效应 促进教学相长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作业练习往往比较固定,结果学生的作业也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练习中,需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大胆创作。如:在学习了Word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能给父母或自己设计名片,很多学生设计出了构思新颖、独特的名片;在学习了小画笔后,让学生制作贺卡、请柬,画想象画、科幻画等。学生在创作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有的作品其想象力之丰富、设计之精巧让成人都叹服。因此,学生的作业主题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教材,而应放开学生的操作束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宽松的作业环境,使得每节课的作业都能落到实处,真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虽然通过上述方法教材不再是束缚学生提高能力的枷锁,但是练习的时间仍然是学生必须逾越的障碍。因为小学课程安排中信息技术的课时相对较少,学习的氛围又相对独立,故而要想在课中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比较困难,教学的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两者不能兼顾。所以可以将信息技术的练习融入到其他学科的练习中,使其辅助其他学科的练习,无形之中又训练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计算器》这一课之后,教材中却未有练习内容,但三年级的学生对这一工具的认识很容易遗忘;因此,通过数学老师让学生在完成数学口算之后,用计算器进行检查是否正确。这样,学生既弥补了数学口算检查标准的缺失,培养了学生检查的习惯,又同时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巩固,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一举两得。在教学《E-mail》这一课时,笔者结合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写信作业,让学生将所写的信输入到网上邮箱中,并且发送给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这样学生不但练习了运用网上邮箱的功能,又让语文课中所写的信件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反馈,收效甚大。信息技术学科作业练习应该主题化,而不要拘泥于细节中的一个内容;要将其课堂的训练内容融合到其他学科练习中,为练习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将信息技术学科作业练习融入到各学科的大家庭中,利用信息与文本交互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小学 312085)

猜你喜欢

学科技能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