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新未来

2014-02-24

中关村 2014年2期
关键词:华语好莱坞

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关键之处有两个,一是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的崛起。本土电影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横扫电影市场,形成了超越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力和票房的新格局。从《泰囧》开始的中国电影井喷式爆发,形成了让全球关注的新活力。人们预估中国电影2013年的票房将会超过220亿元,中国现在无疑是全球电影业增长和发展的中心区域。这其实是从2002年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以来的全新景观。二是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市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而高速成长。

回到2012年,这一年电影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中国“大片”的衰竭。张艺谋没有新片问世,陈凯歌的《搜索》比较小众,而冯小刚的《1942》显然用其独特的执着在“贺岁片”市场上另开新的空间。这些重要的大导演都没有延续“大片”固有的形态。虽然2011年底的《失恋33天》如惊鸿一瞥,但在2012年似乎也没有这样有影响的“小片”出现了。

《失恋33天》成为喻示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重要信号,也就是贴近中国本土中产阶层和80、90后年轻群体的生活和情感的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而好莱坞以高科技和高幻想为中心的电影,却面临创新乏力的状况,也由于过度沉溺于超越和飞升的幻想而难以“接地气”。

当下所出现的一系列中国本土电影都是以当下的生活为中心,投射了中国在全球化之中的境遇。无论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还是《中国合伙人》所反映的中国人在中美之间的复杂生活纠结,还是《致青春》的缅怀,都是对中国的中产群体和80、90后现实生活的投射。“全国化”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电影票房的放大,而且在于观众群体的放大。这一波中国电影的“全国化”浪潮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电影或华语电影的未来,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电影的未来发展。

首先,它改变了“好莱坞”的“世界性”和各国“民族电影”的“本土性”相互对抗的格局。二十世纪以来,各国都面临好莱坞电影“世界性”的冲击,民族电影则以“本土性”对抗。而面对好莱坞的强势,本土电影往往陷入了小众化的命运,难以自保。但今天中国电影出现的状况,却是在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快速增长的市场上,通过市场竞争,本土电影超越了原有的对抗姿态,而是另觅途径,在“全国化”之中通过抓住本土的新兴观众,获得了市场的成功,成为大众市场的主流。在西方电影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开始衰落的时候,中国电影的“全国化”市场正在前所未有地展示它的力量。好莱坞电影最近在超级大制作中往往借用某些中国演员或中国元素,其意义当然是对于这个新兴的大市场的重视。但它所面临的问题却不是这样的因素所能够超越和解决的。如何面对中国的“全国化”的电影市场,其实是需要好莱坞进行深刻调整的。

其次,它改变了华语电影的整体格局。华语电影这些年以来就一直以内地的电影市场为中心在实现着市场、人才、制作等方面的整合。现在看,“全国化”使得这种整合更加深入和全面。内地市场的高增长,必然让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的电影制作更加需要和依赖这个大的市场。全球华语电影以内地为主导的状况已经是现实,而且会迅速地加快整合的速度。华语电影的世界性影响也由于内地本土市场的放大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原来走向世界的观念也面临着巨大的调整。本土市场今天就是“世界”本身,好莱坞和中国电影都需要在“全国化”进程中找到自己。过去我们常提的口号“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得到了证实。

猜你喜欢

华语好莱坞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华语体育电影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