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4-02-23魏同锋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岗位职业

魏同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魏同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国内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可借鉴的范式,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三方联动;引产入教;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的建造、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船舶工业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培养有理论、会操作、懂工艺、能管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焊接生产工艺实施与管理高技能人才正是高职院校的职责。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装备制造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本地区重点产业焊接技术的应用与需求为导向,以辽

宁省焊接学会为桥梁和纽带,在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下,创新并践行“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便为企业输送熟练掌握各种造船技术、符合船舶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构建“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三方联动

以行业协(学)会为纽带,把人才培养置于行业发展背景中,以行业的发展进步为目标,深化与企业合作,系统组织、统筹设计,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共同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2 引产入教

结合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从企业引入实际生产任务,作为学生生产教学项目。在企业现场与校内实训生产车间之间轮换进行教学,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全程贯彻企业生产、岗位工作的相关要求,把企业的要求融入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实施校企双监控、双考核评价。经过反复交替学习和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1.3 四个对接

1.3.1 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

在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主要岗位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归纳得出相应的职业能力,并转换为对应的知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

1.3.2 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

结合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电焊工职业资格、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通过对《焊工国家职业标准》 《无损检测员国家职业标准》等进行分析,在焊接工艺、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质量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实现与《焊工国家职业标准》 《无损检测员国家职业标准》等行业职业标准的对接。

1.3.3 专业教学团队与双师结构要求对接

为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师通过参加电焊工技师培训、电焊工考评员培训、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人员资格培训、CCS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培训的方式,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获得双师素质资格。同时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真正实现专业教学团队与双师结构要求对接。

1.3.4 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满意度对接

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使行业、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考核。通过现场调研、网络沟通、电话沟通等方式,持续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通过学生、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将企业满意度纳入教学质量终级评价指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满意度对接。

2 构建基于焊接结构生产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按照“以职业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思路,重构课程体系。以典型焊接结构生产为载体,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结合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与企业合作,以典型焊接结构

装焊、焊接质量检测与控制等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导,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和重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1 根据人才需求及岗位工作活动分析确定焊接职业岗位群

在对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形成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即焊接操作、焊接工艺、焊接质量检验、焊接生产管理等(见表1)。选择焊接职业领域的关键岗位,参照国家及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表1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主要的岗位群及岗位

2.2 以岗位定能力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能力分成3个层次,即专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针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及岗位特点进行能力开发,构建本专业能力体系。依据岗位职责和国家职业标准,对每个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和分解,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2.3 以能力定课程

围绕焊接生产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典型焊接结构装焊等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素质教育纳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2.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以典型焊接结构装焊等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组织形式,实施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5 将真实的产品引入教学

为加强学生“产品生产现场”的岗位训练,专业课以真实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增设焊接结构制作课程。本课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连续开设,每周安排半天,以空气贮罐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将课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使学生熟悉焊接结构制作的设备及工具,掌握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对常用工具进行简单维修;第二阶段通过典型焊接结构零部件制作,使学生掌握划线、放样、切割、成形等方法;第三阶段将各零部件进行装配焊接,形成完整的焊接结构,对焊接接头进行焊接质量检验。完成教学过程的同时即完成了一次典型焊接结构的制作,使学生切实、完整、系统地掌握焊接结构生产过程对应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与能力、职业素质,并获得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3 建设“六位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进一步深化与企业合作,建设集教学、职业素质养成、生产与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科研和焊接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焊接工艺实训室、自动化实训室、焊接生产车间、焊条电弧焊实训车间、气体保护焊实训车间、无损检测实训中心。与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环渤海考试中心合作,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材料工程系成立

“CCS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培训及考试基地”。与辽宁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考核委员会合作,开展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项目。

3.2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与其共建两个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的需求,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职业技能和开展技术服务搭建了平台。

4 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

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使行业、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企业满意度,将企业满意度纳入教学质量终级评价指标,通过学生、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1 成立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

成立由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起到“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作用。通过巡视、听课、教学抽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4.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 《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职责》等制度,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4.3 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结合职业标准引入行业、企业岗位评价标准,以过程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4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称职情况调查

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企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每年都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调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企业满意度,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5 “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通过“三方联动、引产入教、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共开发项目化教材9本,建成学院重点专业核心课程6门。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57%。职业资格获取率达100%,双证书获取率达100%。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每年有60多人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焊工职业资证。在校期间可参加辽宁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检验委员会、中国船级社环渤海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组织的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共有200多人获得了该项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4]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0-31.

[责任编辑:宋艳华]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WEI Tongfeng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Huludao 125105,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ree training models"tripartite linkage,inducting production into the teaching,four docking"in weld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elaborated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l,curriculum,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nship training base,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technical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paradigm of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zero distance" employment.

three linkage;inducting production into the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 mode

G710

A

2095-5928(2014)04-13-04

2014-03-15

魏同锋(1982-),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焊接及焊接质量检测技术。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岗位职业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