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如何实现对嘉宾的有效引导
2014-02-23刘小卫
□刘小卫
嘉宾口才好,可以开门见山提问
一般的采访对象既然同意了接受采访,大多数人会根据采访提纲做好回答的准备。如果采访对象的口才和总结能力很好,他们不需要记者或者主持人铺垫太多,就能够自己主动的进入到情境当中,这就会使得采访进程非常顺利。此时,记者或主持人只需要开门见山进行提问就可以了。
通过思维的碰撞,打开嘉宾心扉
有些嘉宾由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去涉及一些问题,但这又是采访中不能绕开的大众关注问题。这时,记者或者主持人不要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产生认同感,然后再巧妙地引入到要提的问题上。比如在《鲁豫有约》中,成龙带着自己的新电影和鲁豫聊七年的变化。成龙是个在媒体面前一向低调的人,观众对其身世及家庭状况一直不太了解,但是主持人却在这期节目中令成龙大谈家庭。开篇主持人鲁豫首先感谢他接受采访,后与嘉宾谈其电影,很自然就过渡到了家庭问题,接下来的节目以成龙的父亲身份——儿子问题——新戏为线索展开论述,期间主持人通过对细节的追问将话题层面深入。由于在当时的采访中,成龙的儿子正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从父亲与儿子这个话题的引入会比较吸引观众的眼球,然后通过这种家庭亲情的关系再进入新戏,使得访谈充分合理地进入下个环节。
制造熟人气场,消除陌生情绪
如果遇到了不善于交谈的采访对象怎么办呢?在采访实践中,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位采访对象。他的企业做得很大,但面对镜头就是不能打开话匣。提问一句,回答也是一句,局面一时僵在那里,很尴尬。这时,笔者想到他企业的一个特点是夫妻共同创业,而当时他的夫人也在公司。于是,在征得他们的同意,把他夫人请来,坐在一起,重新开始拍摄。由于有了自己熟悉的人在,对于同一话题都比较了解,他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访谈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在遇到此类的情况,记者可以请采访对象的朋友、同事、亲人等共同在现场接受采访,然后有重点地提问 (这个有重点是指重要的事情还是要由主要采访对象自己说)。这样可以消除采访对象紧张、陌生的情绪,让他感觉采访只是像朋友在一起聊天一样。
激发嘉宾倾诉的欲望
面对不愿开口的采访对象,需要寻找突破口。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风平浪静的,采访对象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社会上的精英和佼佼者,他们的成功和有关他们的事件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大风大浪,所以他们都比较沉稳,一般的谈话很难让他们开口,或者很难让他们讲出有价值的观点。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企业家,为人非常低调,以前从未有过正面接触。如何能让他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讲出真心话,让笔者一时很犯难。于是笔者尝试了以下的谈话。“我来的路上看到了你公司的规模非常大,很震惊。但我知道,在这华丽、光鲜的外表之下,你一定经过了很大的努力和艰辛才创造出了今天的传奇。今天,我们不是过来采访,不是为你歌功颂德,而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请你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创业当中的那些辛酸的故事,那些想放弃的经历。我也相信,这些故事你肯定藏在心底很多年了,你也缺少这样的机会去倾诉。而我就是这样一位最忠实的倾听者,我,包括关心、关注你和能够看到这期节目的朋友都非常愿意去倾听。”当时,话还没说完,那位企业家就很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把记者让到了贵宾室,接受采访。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仅需要简单的提问,而是需要专心的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寻找承接话题的关键点,逐步进入话题的深处。
从嘉宾最想说的话题开始切入
每位成功人士在创业过程当中,都有他值得骄傲的一面或者一件事。记者或者主持人要做足功课,面对采访对象,可以说“现在你所做的××事情是目前我们的一个焦点,影响很大,能不能和我们谈谈它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由于这正是他的骄傲所在,他会很积极回答问题,而记者就由此作为切入点,继续问他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做,自然而然话题就展开了。
主持人要善于提小问题,从小问题切入,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中间“巧接话题”,适当抛出一些难题,最终和嘉宾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嘉宾身边事,展开访谈
有些采访不一定都要按照采访提纲进行,它富有随机性、不确定性。这要求记者或者主持人善于观察现场,捕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比如,在采访上饶县枫岭头中心敬老院时,记者发现院里正在进行装修,院长和一些身体比较好的老人也在帮忙打扫卫生。在采访中,记者没有问开始准备好的问题,而是问到一些装修的事情,如为什么装修,资金来源等。由于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院长就侃侃而谈,随后笔者转入自己准备好的问题,一直到采访结束,采访都是在一种愉悦轻松的状态中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