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基层,接触群众,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014-02-21
2014年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贺国强退休后首部著作《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文集》共收录了贺国强在不同时期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批语以及信函等210篇文稿,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章是从贺国强担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27年间,共2300多篇近2000万字的文稿中精选的。
翻看《文集》目录,从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反腐败斗争形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改进会风文风、热情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关注网络舆情、廉洁救灾、“小金库”治理工作……从宏大到细微,过去10年间,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若干重大部署和社会群众集中关心和讨论过的相关领域问题,书中皆有涉及。
关心教育是因为有爱与情感的维度
在《文集》中,很多地方论及教育。比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一文中,贺国强谈道:“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老百姓花钱送子女上大学不容易,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就得不到实现,还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此外,在一些讲话和批示中,他多次为解决贫困学子入学难、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等问题大声疾呼。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陈靖武是贺国强的“发小”,作为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回忆说:“贺国强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作为一名贫寒学子,贺国强当年的读书条件很艰苦,他读小学连书包也没有,用的是父亲用藤条编织的提篮;读中学时,除了享受一部分助学金外,他的学费与生活费主要靠母亲喂猪卖钱来解决。为了节省鞋子的花费,他从清明到霜降,一年差不多有8个月是打赤脚上学,6年间,他在从学校到家里有70多里地的路上往返不下30次,全凭双脚步行,没有坐过一回车。
陈靖武回忆,艰苦的求学生活在贺国强心灵深处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为了让自己的几个弟弟有较好的学习条件,当他参加工作以后,尽管收入微薄,宁可自己借贷,他都要首先保证弟弟们的读书费用,每个月发了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给弟弟们寄去学费和生活费。“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深切地体会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子的一片深情以及那种推己及人的思想境界。”
“我们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
在《纪检监察干部要敢讲真话》中,贺国强说有个体会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搞调研,“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去基层,整天坐办公室,就会感到工作没有新思路,说话没有新词,写文章没有新意。一到基层,接触群众,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文集》收录了贺国强写给重庆武隆县石梁子村两位村民的一封信,这封信是首次发表。2001年2月,贺国强与武隆县石梁子村两家村民结成“一帮一”的扶贫对子,此后10多年间一直保持着联系,先后3次上门看望两户“穷亲”,多次给他们写信。2011年3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重庆考察调研期间,专门到石梁子村看望两家人,临别的时候,一家的老人送给他两双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老布鞋。接过老布鞋时,贺国强动情地说:“穿上你们做的鞋,走路‘踏实。”他认为,“有些问题我们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就可能是很大的事。”《文集》收录的许多讲话、批语,都体现了贺国强这种亲民、爱民、为民的情结。
《文集》核心内容其实是如何看人识人
《文集》刊发了2004年作为中组部部长的贺国强到福建考察调研,与省委组织部干部座谈时的一篇讲话,“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如何抓落实?他强调,“首先是要吃透‘上情,了解‘下情,然后再做好‘结合这篇文章。只有首先吃透中央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研究确定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才能推动这些工作任务的真正落实。”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认为,《文集》说的是党建工作,核心内容其实是如何看人识人,如何处理好人生路上的各种关系,对组织系统、纪检系统建设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无论党员干部还是企事业单位领导都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受到教育和启发。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9日07 版,作者桂杰。本刊有删减)
(责任编辑:杨山山)
致重庆市武隆县石梁子村两位村民的信
国兴、开侯同志:
你们好!
前两天,我收到了《重庆商报》记者关于你们两家人近况的来信和你们两位与老伴精神矍铄的照片,我很高兴。这不禁使我回忆起我在重庆工作时,两次到你们家的情景。第一次是2001年的冬天,那时,你们两家的光景还不太好。第二次是2002年10月,那次去,看到你们两家已有了一些变化。两次到你们家,你们两家人尤其是国兴、开侯同志纯朴乐观、盼望早日脱贫致富的精神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有了你们这种精神状态,何愁困境不能改变呢?
转眼又是两年过去了,虽然我由于工作变动,未能再抽出时间去看望你们,但从来信中等得知,你们两户今年又有了新的变化。比如,粮食丰收、猪牛羊养殖情况良好;人均现金收入可以超过2000元;国兴家准备改建房屋,为儿子建兵娶媳妇作准备;开侯家的小儿子四权掌握了一门新手艺,家里又多了项致富的手段;等等。这怎能让我不感到高兴呢?另外,我从新闻媒体和市里有关同志那里得知,和你们两家一样,今年重庆农业农村形势很好,农民收入又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关心、重视“三农”问题决策的正确,充分说明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是有力的,也说明了重庆市广大农民朋友包括你们两家勤劳致富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当然,我感觉你们还可以继续努力,多寻找致富门路,比如县里和镇里的同志建议你们明年种植烤烟,你们可以考虑。我想,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你们的日子一定会更好!重庆市广大农民朋友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我争取找时间再去看望你们。请代问村里其他乡亲好!
祝你们健康长寿、全家幸福!
贺国强
2004年11月30日
*2001年2月9日,时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同志与石梁子村村民傅国兴、陈开侯两家结成“一帮一”的扶贫对子,帮助他们谋划脱贫路子。在重庆工作期间,贺国强同志先后两次上门看望两户“穷亲”,还就相关问题作出批示。离开重庆后,他依然惦记两家人和该村村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贺国强同志致两位村民的一封亲笔信。2011年3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贺国强同志再次来到石梁子村看望两家人。
“穿上你们做的鞋,走路‘踏实”
这次来重庆考察调研期间,在武隆县仙女山镇石梁子村,我还看望了过去联系的两家贫困户傅国兴、陈开侯的家人。他们是我10年前在重庆工作时结下的扶贫对子。这些年来,尽管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但他们的家人在市、县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摆脱了贫困,正逐步走向富裕。傅国兴家10年前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如今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6000元以上。陈开侯家10年前住的土房,现在住上了三层楼房,还开起小卖部,做起了小生意。看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很高兴。临别时,两家人和我依依不舍。一位老人送我自家产的核桃、腊肉,另一位老人送我两双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老布鞋,我说:“穿上你们做的鞋,走路‘踏实。”
*2011年3月17日至21日,贺国强同志在重庆市考察调研。这是考察调研期间听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工作汇报时讲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