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战略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变革设计
2014-02-20肖生鹏
肖生鹏
内容摘要: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及内部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适时调整经营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以及经营者运作特征构成了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因素,突出了企业战略变革的路径依赖特征。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案例,讨论了基于管理知识创新、企业间合作互补、经营理念变革等企业管理层次完善方面的战略路径依赖变革设计,在制度及实践意义上保证和促进企业战略革新的科学化及可推进化进程。
关键词:经营战略 路径依赖 变革设计
企业经营战略调整影响因素类型分析
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整涉及到对战略调整时点之前原有战略的革新甚至抛弃,是对经营路线的重新选择和优化,使之更加适合应对内部及外部经营环境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战略变革往往来自于系统及非系统性两个诱因。一方面,对于系统性诱因来说,包括社会层面上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变化等,这种变化对于市场需求的原有平衡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在系统性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而冲击原有市场均衡时,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经营条件、理念以及管理者更迭都使得企业战略需要调整。无论是系统性因素还是非系统性因素影响,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中,能否科学和及时地采取应变策略都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市场优胜劣汰作用的主要体现。
一般来讲,企业的经营战略变革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主导,经营者操作水平作为战略变革过程推进保证,而企业经营理念或企业文化则对整个变革起到气氛衬托和质量把控的作用,三者构成了战略变革成功的“金字塔机构”。如图1所示,A、B和C分别代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经营者操作水平以及企业经营理念或经营文化。具体来说:
(一)战略变革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经营战略起到主导和指示作用,因此要打破原有的战略依循路径,首先要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市场经济环境下,分工协作和比较优势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企业要在竞争性市场上保持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就必须在专业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要具有排他性及低模仿性,并且不局限于企业的个别产品,包括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生产能力、质量把控能力、市场渗透能力以及对于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力等(何军,2012)。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A位于经营战略变革“金字塔”结构的顶层,是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源动力,企业管理者的目光不应局限于目前的市场份额,还要以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努力拓展在未来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不稳的企业变革,是本末倒置的变革,不仅不会将企业发展引向正确的轨道,还会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战略变革企业经营者的操作水平
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变革的直接操作者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战略变革是经营管理人员协议认同后的结果。企业的市场存在以企业家创立和维持经营、拓展市场为表现形式,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直接作用于企业,对于经营绩效以及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管理者的操作水平是企业战略变革平稳进行的保障,某种意义上说,经营者操作水平决定了企业战略变革的成功与否,因为无论是激进或是保守性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优化之前的战略路径,而经营者操作则直接决定了改革后路径的畅通和目的地的到达与否(陈传明,2008)。
经营者操作水平B位于企业战略变革“金字塔”结构的中间部分,位置的居间特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路径转变的决定性,经营者的价值观、经营素质、管理水平以及战略实行步骤都在这一阶段体现,涵盖了经营管理者的学习能力、管理素质、市场敏感性、组织协调能力、战略变革经验以及操作步骤把控力等基本方面。
(三)战略变革企业的经营理念或经营文化
企业经营理念或经营文化是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分别以企业规章制度和企业运作氛围作为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战略变革的人力资源及制度规章基础,全程影响着经营战略变革的步骤及操作理念。通过对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文化的观察,大量学者给出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成长与发展具有明显联动性的结论,经营理念在企业变革的战略导向、战略激励以及战略协调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对企业发展利益自动靠拢和自动纠偏的作用,体现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自我完备性,而具有瑕疵或弊端的企业文化往往对企业运营失败具有揭示性或助动性(迪尔克斯等,2001)。
企业经营理念C位于战略变革“金字塔”结构的基础部位,既是战略变革推进的基石,也是战略变革推进的“自动纠偏器”。企业经营理念包括规章制度、企业氛围、产品品牌效应、员工的认同程度、科学的绩效评比体系的建立以及企业的远景规划等,经营理念对于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自我完善的企业文化是最为经济的经营战略变革企稳手段。
企业经营战略路径变革案例
HTC(High Technology Computer Corporation)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全称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智能手机作为主营业务,自成立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进行了许多行业领先的设计和创新,是手机设备制造业的高成长企业,获得消费者的肯定,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地区科技公司十佳”,一度排名全球科技公司第三位。借助于手机通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智能移动时代的到来,公司业绩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台湾上市的股票一度突破每股1300元新台币,是台湾乃至亚洲智能移动科技的领跑者之一(陈戈,2013)。
在2010年之前,智能手机市场处于发展的高速进阶阶段,HTC公司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众多金融机构纷纷给予其股票买入和持有评级,逐渐形成和三星、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挤出了传统的业界标兵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公司。然而,进入到2011年以后,智能手机品牌的纷纷崛起迅速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得益于安卓操作系统的开源性及手机硬件芯片获取的低进入标准特性,众多厂家纷纷进行自主软硬件开发,以低价和高配置策略迅速蚕食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由蓝海向红海的转变特征十分明显,大品牌厂商用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同时智能手机发展瓶颈和HTC产品系列同质化等现象也开始有所体现,曾经以中高端市场作为主要产品指向的HTC开始面临净利润下滑和市场份额缩减的局面(见图2)。endprint
由图2可知,HTC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转向负值,截止到2012年第四季度,HTC的利润增长率依然维持在下滑局面,和巅峰时期222%的增长率相比下跌超过300%,2012年全年都保持负向增长率,企业经营压力空前,继续维持之前的“瞄准中高端市场”战略将使得公司面临利润继续下滑甚至丧失市场份额风险。同时,HTC还面临着高级技术员工离职和产品继续创新不强、失去核心竞争优势等经营危机,企业转变经营风格、做出经营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
事实上,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HTC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就已经开始放缓,智能手机界竞争加剧,HTC之前的发展策略就已经不再适用于剧变的市场环境,与本土厂商如华为、小米、中兴等选择中低端市场作为切入点从而避免与苹果、三星进行直接碰撞不同,HTC“定位中高端”、“机海”以及“新产品发布周期缩短”等发展策略已经不再对新兴市场消费者具有吸引力,从而陷入市场份额骤减的企业危机。
为改变现状,从2012年开始,HTC公司开始了经营战略的调整,实行智能手机“高中低搭配”的发展战略,更加重视低端市场,适时的推出了以“新渴望”系列为代表的中低端机型和“ONE-X”系列高端机型,同时采取去库存化行动,降低原有智能机的销售价格及对主营业务结构进行调整。进入2013年,HTC公司继续丰富中低端市场产品,对原有高端市场策略进行微调,改变以往HTC智能手机给人机体较厚以及美学不考究的印象,先后推出以“Butterfly”和“ONE”系列为代表的高端机型。同时更加重视对于系统软件的自主整合,尝试引入WINDOWS PHONE系统,而“ONE”系列机型甚至引领了全金属潮流。在ZOL投研中心给出的2013年5月国内3G通信品牌市场份额排名中,HTC重新回到第三位,占比7.8%,如图3所示。
此外,从2013年的财务数据看,尽管一季度净利润值相对较低,但同比增长率以及二季度净利润增长率预期已经有很大起色,HTC从一味承接谷歌安卓的战略发展路径到走出自己的特色步伐仍然不失为一次较为成功的战略转型。利用其传统的软硬件优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红海格局下,HTC公司的战略转型将会使得其后续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继续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智能移动终端的领跑者之一。
企业经营战略的路径依赖特征
从HTC的转型之路以及企业变革“金字塔”结构可以看出,一家企业的经营战略变革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核心竞争力刚性、经营者先验行为制约、企业经营文化的长周期性以及既定路径的自我恢复性四个方面,具体来说: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刚性制约战略发展路径的转移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备消费者价值完备、模仿成本高以及市场延展性良好的特点,因此这种核心竞争优势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仅业界同行难以克隆,甚至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也难以进行急转式的改变,战略发展路径的刚性特征突出。核心竞争力刚性以分别以企业软件和硬件标准作为载体,软件载体如品牌、商誉以及人力资源等,一旦树立既定的思维发展模式,采取急停或急转式变革就会困难重重,例如2010年之前,消费者对于手机操作系统安卓阵营HTC的直观印象是高端,突然出现的低价位HTC手机让人感觉的第一印象是软硬件规格缩水,而不是品牌战略调整。相对于企业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发展路径变革刚性较弱,但需要付出较多的转变成本(郭勇峰,2013)。
(二)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对于经营者的先验行为具有强依赖特性
企业战略变革归根结底是管理者协调的结果,影响企业经营方向的从来都是客观环境变化与管理者经验的结合,管理者根据经验来制定企业发展路径,而市场客观环境的变化领先于管理人的思想意识,领先于其市场经验,因此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讲,摆脱自身过去道路的难度大于对外部环境的摆脱难度。企业管理者长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经验往往制约着其市场敏感性,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强烈依赖于管理者的既有市场认识,先验行为和错误估计会自动将目前的发展路径进行延伸。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发展路径的战略转移通过“急转式”路径是具有短期自损性的,而“渐转式”路径又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和时间,经营者先验性阻挠既有的战略路径发生转移(丁安娜,2013)。
(三)以企业章程为代表的经营文化体现具有设立和变革的制度特征
企业经营文化一经设立,难以进行战略层面的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发展路径变革的最终执行者是企业员工,以主营业务的调整作为具体体现。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的硬性载体企业章程都具有设立的战略性及长周期性,存在微调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发生战略性的转移可能性较小,这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合改革,付出成本较大。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战略发展路径的实施,因此既定发展路径事实上依附于企业文化,突然由追求精品高端路线、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创新梦想型企业经营文化向充分竞争、全产品线建设、以利润为唯一追求价值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文化转变,会使得企业既有人力资源强烈抵触,改革成本与收益往往不匹配(陈收,2012)。
(四)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路径的自我恢复性
企业原有经营战略的创立是当时集思广益并且在管理层意愿、政府法律法规、市场供求环境以及员工工作期望等因素间寻求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的打破与重构具有较大的难度,重新找到平衡点较为困难,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前期成本和研究精力,对于管理者意愿的把控、最新法律政策解读、市场环境调研以及员工期望状态中任何一项的判断失误都会使得战略变革发生错误,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往往都具有自我恢复性,自动调整到满足各方条件的平衡点,即使是确立了发展战略路径调整的必要性以后,这种自我恢复性依然存在,需要付出很大的投入来保持战略发展路径调整的持续度以及调整方向,企业战略路径的自我恢复特性是路径依赖的特征之一。
企业经营战略发展路径变革设计
(一)变革成本外部化,以企业间合作减轻路径变革难度endprint
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可以实现不同资源优势之间的互补,特定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甚至并购可以降低维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成本,降低流转费用,并且通过这种外部化行为来调整企业战略转移的路径依赖特征,减小战略变革难度。
企业价值活动的外部化不仅会使得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效率因专业化而提高,还可以在另一个方面降低某个经营环节的退出难度,从而克服路径依赖。往往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其经营环节就越多,如果降低一体化程度,集中优势资源在少量经营环节,将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大,企业的经营空间就会更加广阔,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战略备选方案的选择,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因此,通过外部联合合作的形式,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成为整条供应链上的有限节点,战略路径变革的外部性效益就会得以体现。
(二)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减小企业战略路径转移的推进难度
企业原有的发展战略路径发生转移,势必要在原有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产生疑惑和阻挠,不同意见的发生一方面在于路径转移粘性,即涉及到企业文化和管理者先验的路径依赖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知识组织创新的忽略,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对于硬件设备的完美利用,还取决于企业知识创新,这种知识创新既包括了管理者、员工的培训和二次教育过程,也包括对企业既有资源和市场创新环境的挖掘。通过知识创新,企业产品的实现过程也是内部知识外溢的过程,降低企业战略路径依赖特性不是要摒弃原有的战略,而是要以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方式来组织管理企业,创造更加方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概念的传授环境,以降低生产管理思维的方式来降低战略变革的路径依赖性。
(三)完善企业决策结构,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防止经营战略制定人员构成的局限化和“一家之言”现象。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发生转移,往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讨论,充分听取各位董事的意见,上市公司涉及构成重大事件的战略调整行为按照规定要召开股东大会,这个过程相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可能有些漫长,然而相对于只听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股东之言而采取经营战略的改变,更加具有稳妥性和推进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还是采取“家长制”管理,由大股东一个人决定企业事务,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率的企业事务处理模式却隐藏了巨大的风险。以经营战略转移为例,盲目上马未经讨论的项目,改变企业主营业务,不仅短期内不会实现利润增加和市场拓展的变革目的,还将巨大的转移风险和成本进行了承接,对于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和企业微观个体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摆脱企业发展经营战略路径转移粘性不应该建立在积累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头脑风暴仍然有必要(于水,2012)。
(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变革方针,将战略路径变革的依赖特性层层释放
突破传统的“急转弯式”企业发展战略变革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变革方针,将战略路径变革的依赖特性层层释放。柔性战略变革模式采取不同于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改变等方式的大刀阔斧改革,而更加类似于对于产品生产和市场定位方面的微调,在不对之前的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释放部分资源于试点战略方面,如果试点战略产生收益且发展较好,则逐步向此战略方向转移。
这种策略方法的优点是减小了企业发展战略路径转移的难度,更加容易突破制度和经营者心理的防线,变革有层次性和条理性;缺点是造成了企业资源的分散化利用,无法将全部资源集中于重点领域进行攻关,而且由于是采取点状试点战略分布方式,需要企业各个机构进行配合,需要投入的人力及物力成本较大,且试点战略成功与否具有不明朗性,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企业战略发展路径转移难度的层次性剥离对于降低依赖粘性和战略转移推广成本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军.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战略决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8(6)
3.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郭勇峰.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5.陈戈.资源基础转变与科技代工企业升级—以台湾宏达电子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
6.丁安娜.高管团队的时间焦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D].浙江大学,2013
7.陈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变革与绩效关系的影响[J].系统工程,2012(9)
8.于水.战略动量构成及其对战略变革过程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2(12)endprint
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可以实现不同资源优势之间的互补,特定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甚至并购可以降低维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成本,降低流转费用,并且通过这种外部化行为来调整企业战略转移的路径依赖特征,减小战略变革难度。
企业价值活动的外部化不仅会使得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效率因专业化而提高,还可以在另一个方面降低某个经营环节的退出难度,从而克服路径依赖。往往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其经营环节就越多,如果降低一体化程度,集中优势资源在少量经营环节,将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大,企业的经营空间就会更加广阔,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战略备选方案的选择,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因此,通过外部联合合作的形式,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成为整条供应链上的有限节点,战略路径变革的外部性效益就会得以体现。
(二)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减小企业战略路径转移的推进难度
企业原有的发展战略路径发生转移,势必要在原有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产生疑惑和阻挠,不同意见的发生一方面在于路径转移粘性,即涉及到企业文化和管理者先验的路径依赖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知识组织创新的忽略,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对于硬件设备的完美利用,还取决于企业知识创新,这种知识创新既包括了管理者、员工的培训和二次教育过程,也包括对企业既有资源和市场创新环境的挖掘。通过知识创新,企业产品的实现过程也是内部知识外溢的过程,降低企业战略路径依赖特性不是要摒弃原有的战略,而是要以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方式来组织管理企业,创造更加方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概念的传授环境,以降低生产管理思维的方式来降低战略变革的路径依赖性。
(三)完善企业决策结构,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防止经营战略制定人员构成的局限化和“一家之言”现象。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发生转移,往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讨论,充分听取各位董事的意见,上市公司涉及构成重大事件的战略调整行为按照规定要召开股东大会,这个过程相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可能有些漫长,然而相对于只听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股东之言而采取经营战略的改变,更加具有稳妥性和推进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还是采取“家长制”管理,由大股东一个人决定企业事务,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率的企业事务处理模式却隐藏了巨大的风险。以经营战略转移为例,盲目上马未经讨论的项目,改变企业主营业务,不仅短期内不会实现利润增加和市场拓展的变革目的,还将巨大的转移风险和成本进行了承接,对于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和企业微观个体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摆脱企业发展经营战略路径转移粘性不应该建立在积累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头脑风暴仍然有必要(于水,2012)。
(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变革方针,将战略路径变革的依赖特性层层释放
突破传统的“急转弯式”企业发展战略变革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变革方针,将战略路径变革的依赖特性层层释放。柔性战略变革模式采取不同于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改变等方式的大刀阔斧改革,而更加类似于对于产品生产和市场定位方面的微调,在不对之前的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释放部分资源于试点战略方面,如果试点战略产生收益且发展较好,则逐步向此战略方向转移。
这种策略方法的优点是减小了企业发展战略路径转移的难度,更加容易突破制度和经营者心理的防线,变革有层次性和条理性;缺点是造成了企业资源的分散化利用,无法将全部资源集中于重点领域进行攻关,而且由于是采取点状试点战略分布方式,需要企业各个机构进行配合,需要投入的人力及物力成本较大,且试点战略成功与否具有不明朗性,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企业战略发展路径转移难度的层次性剥离对于降低依赖粘性和战略转移推广成本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军.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战略决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8(6)
3.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郭勇峰.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5.陈戈.资源基础转变与科技代工企业升级—以台湾宏达电子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
6.丁安娜.高管团队的时间焦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D].浙江大学,2013
7.陈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变革与绩效关系的影响[J].系统工程,2012(9)
8.于水.战略动量构成及其对战略变革过程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2(12)endprint
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可以实现不同资源优势之间的互补,特定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甚至并购可以降低维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成本,降低流转费用,并且通过这种外部化行为来调整企业战略转移的路径依赖特征,减小战略变革难度。
企业价值活动的外部化不仅会使得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效率因专业化而提高,还可以在另一个方面降低某个经营环节的退出难度,从而克服路径依赖。往往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其经营环节就越多,如果降低一体化程度,集中优势资源在少量经营环节,将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大,企业的经营空间就会更加广阔,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战略备选方案的选择,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因此,通过外部联合合作的形式,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成为整条供应链上的有限节点,战略路径变革的外部性效益就会得以体现。
(二)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减小企业战略路径转移的推进难度
企业原有的发展战略路径发生转移,势必要在原有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产生疑惑和阻挠,不同意见的发生一方面在于路径转移粘性,即涉及到企业文化和管理者先验的路径依赖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知识组织创新的忽略,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对于硬件设备的完美利用,还取决于企业知识创新,这种知识创新既包括了管理者、员工的培训和二次教育过程,也包括对企业既有资源和市场创新环境的挖掘。通过知识创新,企业产品的实现过程也是内部知识外溢的过程,降低企业战略路径依赖特性不是要摒弃原有的战略,而是要以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方式来组织管理企业,创造更加方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概念的传授环境,以降低生产管理思维的方式来降低战略变革的路径依赖性。
(三)完善企业决策结构,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防止经营战略制定人员构成的局限化和“一家之言”现象。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发生转移,往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讨论,充分听取各位董事的意见,上市公司涉及构成重大事件的战略调整行为按照规定要召开股东大会,这个过程相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可能有些漫长,然而相对于只听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股东之言而采取经营战略的改变,更加具有稳妥性和推进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还是采取“家长制”管理,由大股东一个人决定企业事务,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率的企业事务处理模式却隐藏了巨大的风险。以经营战略转移为例,盲目上马未经讨论的项目,改变企业主营业务,不仅短期内不会实现利润增加和市场拓展的变革目的,还将巨大的转移风险和成本进行了承接,对于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和企业微观个体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摆脱企业发展经营战略路径转移粘性不应该建立在积累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头脑风暴仍然有必要(于水,2012)。
(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变革方针,将战略路径变革的依赖特性层层释放
突破传统的“急转弯式”企业发展战略变革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柔性变革方针,将战略路径变革的依赖特性层层释放。柔性战略变革模式采取不同于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改变等方式的大刀阔斧改革,而更加类似于对于产品生产和市场定位方面的微调,在不对之前的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释放部分资源于试点战略方面,如果试点战略产生收益且发展较好,则逐步向此战略方向转移。
这种策略方法的优点是减小了企业发展战略路径转移的难度,更加容易突破制度和经营者心理的防线,变革有层次性和条理性;缺点是造成了企业资源的分散化利用,无法将全部资源集中于重点领域进行攻关,而且由于是采取点状试点战略分布方式,需要企业各个机构进行配合,需要投入的人力及物力成本较大,且试点战略成功与否具有不明朗性,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企业战略发展路径转移难度的层次性剥离对于降低依赖粘性和战略转移推广成本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军.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战略决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8(6)
3.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郭勇峰.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5.陈戈.资源基础转变与科技代工企业升级—以台湾宏达电子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
6.丁安娜.高管团队的时间焦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D].浙江大学,2013
7.陈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变革与绩效关系的影响[J].系统工程,2012(9)
8.于水.战略动量构成及其对战略变革过程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