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宏观经济稳定性关系研究
2014-02-20高博
高博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在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诱因以及其调节机制,最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以便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资行为 投资冲动 宏观经济 稳定性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概述
(一)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概念
对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指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投入一定的货币资产进行产业经营,从而获得预期收益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进行投资,进而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广义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不仅包含上述狭义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所指的地方政府的直接进行的投资行为,还包括了由地方政府组织、引领、辅助和监督的该地区内的一系列投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政策主张等。
(二)广义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发展历程
2004年以前以直接干预为主。自从我国政府开始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中央不断下放投资权限,使企业具备一定的投资自主性。但是,由于审批制的存在,使企业的投资决策与政府政策产生了联系,企业投资决策并没有完全的自主权。企业只有经过了地方政府的审批才能真正开始进行项目投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由于地方政府是本地区国有资产的委托人,所以也会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不论是公司的设立、上市的审批还是项目的投资等都需要地方政府做主,这就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盈利性的发挥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004年以后以间接影响为主。我国经济体制朝着市场化经济改革,投资体制也逐渐由审批制变为核准制,但是,目前地方政府对地区的投资仍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对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和投资环境的改变等间接手段来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决策的制定。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行为概述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行为是指由于地方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或由于其他利益等因素,积极开拓本地区的投资市场并帮助企业进行相关投资运作,以实现扩张地方经济影响和提高经济实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
(一)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行为的表象分析
1.饥渴投资。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极度渴求引进地方投资,其投资需求较大;地方政府热衷于地区投资规模的扩张。不仅会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本地区投资援助和资金支持;还会发动地区内的民众积极参与投资,造成全民投资的热潮。
2.盲目投资。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不顾地区产业发展规律,不对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加以考量;只追求投资的数量,不考虑项目的质量的投资行为。地方政府进行盲目投资,一般会选择投资周期短、收效快且显著的形象工程,并不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实际分析。这样做就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没有益处。
3.利己投资。每一届地方政府领导在任期间都会极力引进些对自己仕途晋升有利的形象工程或投资项目;有时,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GDP的增长,会不顾地区经济的特点,也不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样做不仅不会真正促进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对下一任政府领导发展经济提供了错误的借鉴,使老百姓成为最终受害者。
(二)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行为的特点
首先,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行为并不是天然发生的,而是由于地方政府受到了一定利益因素的驱动,如国家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方式,对GDP的测量,对收入的激励机制等等。其次,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行为是一种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群体所表现出的组织行为。而这种群体性行为可能为地方的经济带来两种不同的效应:既可以使得地区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可以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下滑的发展态势。因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行为只能促进地区内的投资,但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要看具体的地区投资环境。再次,地方政府通过对广义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积极使用,地方政府可以扩展区域内的投资。基于上述分析,地方政府就会努力争取区域内的投资项目,利用一切手段以实现政府目标。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原因分析
(一)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官员晋升体制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地方政府政绩核算体系,国家对地方政府好坏的评价也没有具体有效的指标体系。因此,地方政府在进行区域内投资时,就会只考虑投资项目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成本;只看GDP数额的大小,不管项目的效益和质量。这样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会促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对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始动力:现行的财税体制
1994年的税制改革使得政府财务方面的权力由地方向中央大幅转移;同时,地方政府还要依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来维持本地区内的财政支出;并尽力实现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目标。
但是,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要维持地方收支的现状,就必须有固定的财政收入以平衡这些支出项目。所以,目前地方政府就会加大力度发展地区经济,以增加地区财政收入;这就为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形成提供了初始动力。同时,由于在现行的税制下,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缴纳的部分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等都是在生产时征收的,所以,一个地区内生产性企业的数量也会决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因此,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必须确保税收的数额。而税收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该地区内的生产性企业相关,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
(三)主要诱因:缺少有力的监督机制
我国行政体制规定的政府体系包括五个层级,几乎每一级的地方政府都在追求财政收支的平衡与稳定;努力增加本地区的财务收入,以辅助行政职能的实现。
基于此,地方政府就会积极保护项目的投资方,并尽力提供其投资所需的资源,努力创办更多的企业和吸引更多的投资。那么国家从大局范围内对地方政府投资政策的限定如节能环保等就不可能在地方政府这一层面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endprint
而由于权力的划分,使得中央政府对下辖地方政府的管辖也不可能细微到每个项目的投资商,只可能由省一级的地方政府来管理,但是有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省一级的地方政府对基层地方政府的管理也不可能十分到位,所以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就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了。
(四)促进因素:部分改革的不完善
1.企业改革发展方面。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常不经全面考虑就进行盲目投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企业职能方面的管控和约束。他们考虑到的企业账面投资损失很小,所以,作为投资主体的他们会比较盲目,不计代价地进行投资。
2.政府职能转换方面。地方政府对地区内的企业投资行为有时过分进行干预,使得很多投资项目的政府背景很强烈,直接或间接受到地方政府行政决策的影响。
3.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地方政府间的财力和权力匹配机制并不健全,收支关系也未顺清;而且,地方政府又必须提供区域内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有这些都需要有财政收入作为支撑;此时,地方政府就会尽力推动企业进行投资建设。
4.商业银行改革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的比率在贷款总额占有率也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也愈发凸显。所以,商业银行要分析市场风险,理清产权结构,努力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盲目贷款。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调控策略分析
(一)建立投资规模和投资效果的防控机制
为了使地区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实现平衡,就必须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由于对投资所做的控制必须能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所以投资控制措施就要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对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投资是否过量的判断就只能依据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而不能看目前的投资率或是地区投资增长量;即要建立合理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效果的防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既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也能防止区域内投资冲动的滋生。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是有益处的。
(二)全面、整体地进行调控
地方政府可能出现投资冲动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对此进行全方位的调控。一般而言,调控的方式包括行政方式、经济方式以及法律方式。行政方式是通过行政命令、规定等方式抑制或促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经济方式是通过国家财政分配的方式来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或财政收益等;而法律方式则是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体系
目前来看,我国缺乏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的监督机制,相关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只重视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赋予和执行,而并没有配之以相应的监督机制,这样就对地方政府投资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建立健全有关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监督约束体系,切实加强执法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实行法制化管理。
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性关系分析
(一)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性关系的表现
我国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资本,但我国资本投资的效率并不高,那么经济的增长就必须依赖于投资的增加,引发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受到冲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投资,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可以看出每一次的宏观经济波动几乎都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明显的关系。而目前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改革,也使得投资需求被放大,进而夸大了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
(二)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性相关性的诱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再加之改革开放时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潜能放大到极致。同时,迫于财政支出的压力,以及地方政府政绩的压力,地方政府都加大力度争取区域内投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且,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一直都与投资需求量的大小息息相关。故而,投资需求量的大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幅度是大于其自身波动幅度的。当经济发展过快时,需要努力抑制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使宏观经济保持稳定。从而可以保持投资需求的稳定增加和宏观经济的良好、健康和稳定发展。
综上,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五次经济过热现象,几乎每次经济过热都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强劲引起或加剧的。所以,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及其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努力探寻出规制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和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广杰,花小安,侯效敏.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规划与经济增长—“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及其规制”研讨会综述.经济研究,2009(6)
2.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9(10)
3.孙工声.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金融研究,2009(11)
4.吴亚平.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宏观调控职责分工.中国投资,2010(5)
5.刘剑钊.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根源及调控机制研究.金融经济,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