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4-02-20王小兰
王小兰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东台 224200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王小兰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东台 224200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在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该院就诊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3组各60例,A组患者服用氯丙嗪,B组患者服用利培酮,C组服用阿立哌唑,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结果A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糖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41~68岁患者治疗后1、3、6个月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同期的20~40岁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均有较大影响,氯丙嗪对患者血糖水平影响最大,会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
抗精神病药物;血糖;影响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分裂症中的广泛应用开始,诸多研究资料[1]显示抗精神病药物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糖代谢,但其影响是独立存在还是与患者治疗前糖代谢功能相关,尚无临床资料进行肯定。而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糖代谢功能异常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为了明确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该研究以2011年3月—2014年2月期间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8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到该院就诊,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依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A、B、C3组各60例;A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6±3.5)岁;B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3.3±3.6)岁;C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3±3.5)岁。
1.2 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参加研究前1个月内未服用其他药物;排除药物、酒精等依赖性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之前无糖尿病[3]。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每天服用氯丙嗪200~600 mg。B组患者每天服用利培酮3~6 mg。C组患者每天服用阿立哌唑10~30 mg。
1.4 检测方法
3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并于治疗后1、3、6个月时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神州英诺华D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数据在处理分析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检验时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A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糖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s)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t=3.5617)。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A组B组C组4.82±0.68 4.79±0.72 4.80±0.70 4.84±0.80 4.68±0.75 4.71±0.78 4.95±0.81 4.85±0.65 4.74±0.85(5.23±0.96)*4.82±0.80 4.76±0.72
2.2 A组患者不同年龄段血糖水平对比
A组41~68岁患者治疗后1、3、6个月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同期的20~40岁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组患者不同年龄段血糖水平对比(mmoL/L,±s)
表2 A组患者不同年龄段血糖水平对比(mmoL/L,±s)
注:与20~40岁患者对比,*P>0.05;*P<0.05。
年龄(岁)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20~40 41~68 4.72±0.68(4.84±0.70)#4.65±0.72(5.24±0.32)*4.61±0.23(5.40±0.18)*4.80±0.75(5.52±0.95)*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功能的影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多是认为抗精神病药物会对机体内胰岛素的释放和抑制产生影响,与胰岛素的抵抗和糖利用损害相关。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有较多资料表明患者糖代谢功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会使患者血糖发生变化[4]。血糖作为患者机体内环境因素,机体内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以此将外源因素,如抗精神病药物对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一定的消除。一般情况下,当外源性因素作用强度小于机体内血糖调节功能范围,机体内依然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水平,外源性因素越强,内源性所具备调节作用也高的话,两者之间可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外源性因素若超过内源性因素,内源性调节功能无法消除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就会使血糖水平出现变化[5]。
目前在抗精神病药物中,氯丙嗪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应用范围广;利培酮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属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使用范围广,3种药物的使用,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则选择氯丙嗪、利培酮及阿立哌唑3种药物对患者血糖产生的影响,此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糖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氯丙嗪的使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最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氯丙嗪对机体5-HT1A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对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使血糖水平增高;氯丙嗪不会直接作用于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则是起到间接性减轻作用,具有镇静、催眠功效,使患者维持过度的镇静状态,相应的减少了患者活动量,造成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氯丙嗪还会抑制患者下丘脑H1受体;氯丙嗪会使胰岛素敏感性相应性的降低,继发胰岛素抵抗则会出现药源性肥胖,使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6]。因此,A组患者服用氯丙嗪则会导致血糖升高。
在对服用氯丙嗪患者年龄进行分析时发现,A组患者41~68岁患者治疗后1、3、6个月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同期的20~40岁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年龄>40岁的患者服用氯丙嗪血糖升高的机率显著升高,原因多是患者年龄越大,机体抵抗力降低,营养缺失,内源性抵抗作用减轻,难以抵抗外源性因素的影响,造成血糖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且部分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等对血糖水平影响显著。因此为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确保患者可合理使用药物,在考虑对血糖的影响,建议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药物。
[1]陈情,张林杰.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1):30-31.
[2]郑艳.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1):62.
[3]汪莉,徐乐平,纪菊英,等.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糖代谢影响的差异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医药导报,2006,25(4):317-318.
[4]徐勇,于建华.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2):147-149.
[5]胡三红,付燕,张晋碚,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糖脂代谢紊乱与血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 (12):755-757.
[6]岳德华,王春霞,王冠军.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2);159-160.
R749
A
1672-4062(2014)11(b)-0043-02
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