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研究

2014-02-20程明康刘少华易梦秋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7期
关键词:恶性心肌梗死危险

程明康刘少华易梦秋

1.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松原 138006;2.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 138001

·科研专栏·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研究

程明康1刘少华2易梦秋1

1.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松原 138006;2.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 138001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7 d内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情况及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Q-Td、J-Td显著延长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d、J-Td显著延长,同时导致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心脏危险事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糖尿病还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逐年增加,给临床治疗和预后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改变可能导致多种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该研究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进一步了解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并为临床有效预防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6.09±1.03)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2.11± 0.31)年,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前进行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均确诊为糖尿病;再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54.94±1.03)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05±0.27)年,两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8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0例,排除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和电解质紊乱。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在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心电监护5~7 d,每天给予患者做12导联心电图,将走纸速度设置为25mm/s,每分心电图至少有6~8个导联能清楚显示T波的终末部,所有患者心电图都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测量[2],每一导联连续测量4个Q-T间期和J-T间期取其均值,连续观察7 d记录两组患者Q-Td、J-Td的时间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3]。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Q-Td为97.93ms、J-Td为95.87ms,对照组分别为70.51ms、68.38ms,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同时都显著高于正常标准50ms,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患者泵功能Ⅲ级发生率为49.02%、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57%、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86%、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23.53%、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35.29%,研究组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发病机理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机体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4]。Q-T离散度能反应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正常值应该小于50 ms,Q-Td值增加标志着心室肌复极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能对于临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同时Q-Td异常还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当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时心肌复极越表现为异常[5]。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Q-Td、J-Td水平增高,可能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复极延长,同时引起心肌组织间复极节奏不一致;其次可能因为梗死部位处于低温状态,跨膜动作电位时限延长,进而引起局限性传导阻滞和局限性细胞外低钙,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延长;同时自主神经张力局限性的改变也是引起神经体液发生变化引起Q-Td、J-Td延长的重要原因[6]。该研究通过准确测定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J-Td水平,结果表明研究组糖尿病患者Q-Td、J-Td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高于正常标准,组间比较差异,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Q-Td、J-Td水平高于对照组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使心肌复极严重不均匀,同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代谢紊乱,严重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导致心肌复极化不均性显著增加。同时该研究通过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及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泵功能Ⅲ级、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心脏危险事件显著高发与对照组,结果表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改变会导致多种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防治时要通过缩短Q-Td,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病供给能量,促进心肌细胞复极来达到有效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李丽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Q-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8):74-76.

[2]杨来宝,吴美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血型脑利钠肽变化的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14(2):157-160.

[3]叶卓联.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ST-T演变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1,22(5):55-57.

[4]左鹏飞,马根山.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182-186.

[5]田恒松.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27-2928.

[6]李华,郑贯中,张素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2): 1969-1970.

R542.22

A

1672-4062(2014)09(a)-0017-02

2014-06-05)

程明康(1971.11-),男,汉族,吉林松原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救医学。

猜你喜欢

恶性心肌梗死危险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喝水也会有危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拥挤的危险(三)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