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支撑宁波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就如何提高规划耕保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2014-02-20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周力丰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耕地用地土地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 周力丰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支撑宁波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就如何提高规划耕保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 周力丰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都对国土资源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如此集中系统地讲土地和资源保护问题,是史无前例的,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宁波发展大势,及时转变发展和管理理念,全力以赴抓好“双保”工程,求创新、强服务、重衔接、深调研,努力为推进“六个加快”战略和“五水共治”“双驱动四治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决策部署做好国土资源保障工作。

一、及时转变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宁波市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日益减少,过度消耗低效用地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持续,依靠大规模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也难以持续。只有转变发展理念,坚持走集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才能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通过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构,通过节约集约推进转型升级,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节约集约。

从宁波实际出发,落实好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总体要求,就是在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实施科学管理;就是在坚持两个“最严格”制度的基础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始终把服务民生摆在首要位置;就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全力以赴抓好“双保”工程

一方面,保障发展用地要用统筹的方法、融合的手段、倒逼的机制,来破解双重压力和两难困局。

一是着力强化规划管控。重点要划好“生存线”、“生态线”和“保障线”三条底线。划定“生存线”即明确耕地保护面积,主要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尤其要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划定“生态线”即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保护区范围,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划定“保障线”即明确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用地,合理划定城乡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工业和城镇区域,提高土地开发效率。二是着力优化配置增量。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尤其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坚持有保有压,科学合理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把有限的增量指标配置到重点的转型升级项目上去。就宁波而言,要优先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大项目以及民生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供地政策,按照优先发展产业优先供应土地的原则,主动引导产业项目用地投向。三是深入挖掘盘活存量。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存量土地流转速度,把扩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冲动引导到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上去。加快低效利用国有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快批而未供土地的盘活利用,提高土地资源效率。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节约集约用地的挂钩力度,努力实现以“增量”撬动“存量”。

另一方面,资源保护工作要着重在优化空间、推进流转、严格管控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坚持优化空间促保护。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原则,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和荒滩未利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实施“荒滩工业、坡地村镇”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念好“山海经”,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二是坚持推进有序流转促保护。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既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问题,又可以解决耕地的抛荒问题,是保护耕地资源的有效手段。结合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耕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三是坚持管控提升促保护。强化规划刚性,通过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等措施,对耕地实行严格管控。管控重点从对具体空间位置的管控调整到对总量、规模的管控上来,通过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功能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三、“四措并举”进一步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一)求创新,紧紧围绕一条主线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双保”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规划耕保人”一定要追求创新精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首先要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突破常规和定式。其次要创新工作内容。在工作内容上突出“指导、服务、衔接、配合”。再次要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紧紧围绕“在创新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使规划耕保业务保持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这条主线。

宁波耕地保护

(二)强服务,重点抓好两大专题

我们“规划耕保人”除了要追求创新精神,还需强化服务意识,并把“热情主动服务”当作做好我们工作的“生命线”。这样说似乎有点夸张,但身为人民公仆,不为人民服务,那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去。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两大专题服务。一是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专题服务。突出抓好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区块等重点领域,以及产业升级、浙商创业创新等项目用地问题,破解难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探索长效机制,全力以赴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二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专题服务。继续为保障性住房、下山移民、污染企业搬迁等民生项目及中小微企业等用地提供优质服务,立足抓早、抓实、抓主动,用足、用好、用灵活各项优惠政策,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尽早建成。

(三)重衔接,准确把握三对关系

在我们这个极其讲究“关系”的社会里,处理好对下、向上和横向这三者的关系极为重要。对下要主动指导服务。根据工作职能,要加强对基层土地开发整理、农转用报批、征地拆迁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每项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布置工作、落实任务层面上,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处理问题、解决难点。向上要主动汇报沟通。一方面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上级的信息动态和政策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要针对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请示,及早、切实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横向要主动衔接配合。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局内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衔接,积极争取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尽可能地帮助配合其他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不能推诿扯皮,使各项工作都能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

(四)深调研,努力做好四篇文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肩负保障发展、保护资源重任的“规划耕保人”更应如此。应该说,这两年我们开展的调研也不算少,但总感觉到,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且取得的良好成效的却屈指可数。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好好做做文章:一是探索海陆统筹,积极开展低丘缓坡荒滩开发利用试点,通过规划调整、计划追加等手段来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二是深入挖潜、加大力度,扎实推进“812”土地整治工程,努力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三是制定政策、整合资源,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四是加强征地拆迁审批监管,完善补偿安置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开展这样有的放矢的调研,实际上也是我们改进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耕地用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