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条件下高压验电器强度不够的解决方案
2014-02-19武文吉吕泽鹏
武文吉 吕泽鹏
摘 要:高压验电器是一种电力系统通用的验明高压设备(一般指35kV及以上设备)是否有电的安全工器具。实践中,在一些大风天气下使用验电器时,在验电器绝接口处容易开裂。电压等级不同,绝缘杆有1.8、6、8米等多种,为携带储存方便绝缘杆均制作成伸缩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现有的验电器在其接口处加装特殊套口达到加固验电器的目的,从而很好的提高了验电器的强度。
关键词:高压验电器,验电器,绝缘杆
中图分类号:TM835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压验电器简介
现场普遍采用的是电容型验电器,是通过检测流过验电器对地杂散电容中的电流,校验高压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带有运行电压的装置。主要由接触电极、验电指示器、连接件、绝缘杆和护手环组成。本文主要是探讨提高绝缘杆强度的方案。
二、问题再现
对某500kV变电站2011和2012年验电器使用、维修更换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两年内的停电工作中,60次验电操作,有16次损坏现象,比例高达26.7%,绝缘杆接口开裂故障占到87.5%。
三、原因分析
下面是验电器绝缘杆使用个过程中受力情况分析(8米长的为例):
使用验电器时,验电器绝缘杆在自身重力、风力等诸多力的作用下会弯曲,其弯曲程度超过材料本身最大弯曲强度就会损坏验电器。我们计算验电器绝缘杆材料的弯曲强度,来验证其是否符合现场使用要求。验电器绝缘杆的弯曲强度与弯矩基本成正比,为了简化计算就通过弯矩大小来反映验电器的弯曲强度。弯矩=力×力臂=q×a
我们建立绝缘杆受力模型图(如图1所示), q为绝缘杆所受的力, a为力臂。实际使用中弯曲较大的地方在较细的上半部分,为了使模型曲线与实际弯曲曲线较吻合,设q作用于验电器上半部分,如图所示: A点固定,B点不固定,C点为AB中点,即a为验电器长度的一半。绝缘杆长为8米,力臂a为验电器长度一半,即a=4米。
人作用力等效为支座反力RA+RB,根据弯矩平衡特性,分段分析
(1)根据力矩平衡求支座反力
A点平衡:∑MA=0,2a×RB-(3/2)a×aq=0,得RB=3a/4
B点平衡:∑MB=0,aq×a/2-2aRA= 0,得RA=qa/4
(2)建立弯矩方程
AC段:∑M0=0,M-RAx=0,故M= RAx=qax/4 (0﹤x≦a)
CB段:∑MC=0,M-RAx+q(x-a)2/2=0,故M=qax/4-q(x-a)2/2 (a≦x≦2a)
根据方程绘制弯矩图(见图1),CB段的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弧线顶端为弯矩最大处:计算化简后Mmax = 9qa2/32
验电器受力q=重力G+风力F等效于人的作用力,
a)重力G:质量为2.5kg,取g=10N/kg,重力G=25N,q最小值为无风情况下的验电器重力G,
代入弯矩方程得:Mmin=112.5Nm;
b)风力F:绝缘杆风力计算模型图如图2所示,
风力计算公式为:F=wp×S其中wp为风压,S 为迎风面积。
wp=v?/1600kN/m2 其中 v为风速
绝缘杆共6节长为:8m,直径为0.05m,管壁厚度0.002m, 受力面积为:
﹙0.05+0.044+0.038+0.032+0.026+0.020)×8/6=0.28m?
因为该变电站4级风较多,取4级风进行计算,4级风速上限为7.9米/秒
绝缘杆的所受风力为:
F=wp×S=(7.9×7.9/1600) ×0.28=11N
q的最大值为重力G与风力F的和,则q最大值为q=G+F=36N,
代入弯矩方程得:Mmax=162Nm
验电器直径为28mm以上,查阅绝缘杆机械性能表:允许荷载值弯曲力矩为不小于110Nm,现场使用的验电器允许荷载值是:130Nm,最小破坏荷载值330Nm。可以看出:绝缘杆实际承受的弯矩经常接近于允许荷载值。虽然承受弯矩小于最小破坏荷载值,但是这个最小破坏荷载值是指绝缘杆被折断的限值,这也是实际使用中为什么绝缘杆没有折断现象的原因。而在薄弱的节与节连接处的绝缘杆接口,经常在大于或接近于临界值的环境中使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有风情况下实际荷载值大于允许荷载值,导致验电器损坏。因此我们只要在验电器绝缘杆节与节的连接处做加固增加强度,那么其损坏问题就会得以解决。
四、制定解决方案
通过市场调查,伸缩杆的固定接口有多种,其中有一种螺旋式伸缩接口最为常见,且使用方便,不易损坏,用外固定螺旋式伸缩接口固定绝缘杆。材质方面考虑到绝缘性能,有PC和PBT两种供选择。PBT材质虽强度较PC大,但是其制造工艺要求苛刻,造价较高,因此选择绝缘性能同样良好、制造工艺要求低、价格较便宜的PC材质。改造前后的对照图如图3,带黑色接口的为改造后的验电器。
五、改造后的效益
1 改造后的验电器至今未出现绝缘杆损坏现象。
2 减少更换、试验验电器的次数,为公司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成。
3 方便了变电运行人员验电操作,提高了安全性。
4 为以后的采购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俊刚.基于紫外检测法的非接触式特高压验电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