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学金应体现正确价值导向
2014-02-19涂皓
涂皓
校花、女神竟然也能与奖学金挂钩?日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评选“校园女神”活动引发社会关注,并发放5000元作为奖学金。活动一经宣传,便引发了不少质疑。
过度商业化奖学金
大四女生周宣含也参加了这次女神评选活动,她表示,“我理解的女神不是一种高高在上高傲自满的,而是心地善良、清新自然的女孩。参加这次比赛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不过比赛结束她发现,比赛标准与自己对女神的理解完全不同。《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到,“女神奖学金”活动是由国内某化妆品网络零售商冠名赞助,北师大珠海分校化妆协会承办,其实质上只是一场现场妆容大赛,而并非宣传所说的同学们所认为的奖学金比赛。
对于这次活动,化妆协会会长温碧芬表示,她认为此次活动商业气息太浓,而且对同学们存在一些宣传上的误导,对于这样的活动方式和理念,自己并不认同,而且女神评比规则也并不公平。此次活动也引发了另外的争议:拿奖学金的理由是“长得好看”,而不是“品学兼优”,是否合适?主持人现场提问参赛的女神候选人时,她们几乎全都表示会拿这笔钱来请客吃饭、买新衣服,而这个商业活动与学习毫无关联,“励志奖学金”的说法有所失实。
其实,这样过度商业化的奖学金在其它高校也可以看见。2012年开始, 北京理工大学每年都会颁出一份多达4万元的奖学金。与高额奖金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获奖者的产生方式和奖励形式。这份顶级大奖的归属不是通过“绝对实力”的竞争结果决定,而是在20名入围的优秀同学中当场随机抽出一名。据了解,获奖学生领到4万元奖学金后,必须按照捐资汽车公司的要求,购买一辆其品牌的汽车,4万元奖金则作为冲抵车款的“买车基金”。根据企业与校方的协议,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该汽车公司在北京理工大学设立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连续5年每年向校方捐赠资金20万元,分为常规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两种,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其中,常规奖学金奖励80名学生,每人2000元,专项奖学金为4万元,通过优秀学生抽奖决定。这一授奖方式,被认为具有“创新”意义。
对于所谓的“创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16万元的常规奖学金,与高校内设立的其它奖学金并无二致,关键是4万元的“大奖”,其超常规的颁奖形式与“奖品”引来争议。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可以有所创新,但必须有底线,不能过于商业化。严格来说,这4万元的专项奖学金属于抽奖,好比公司年终聚会设立的大奖,凭运气获得。对于奖学金评审而言,这是不太严肃的。如果该企业说明,为了给奖学金颁奖活动营造气氛,最后设立一个4万元抽奖助兴,这还可以理解,但把这4万元归于奖学金范畴,显然不妥。他认为,企业设立奖学金,可以有企业的利益考量,但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如果只考虑怎样宣传企业,从中获得回报,很可能把好事办坏,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至于大学,则应该坚持原则,对奖学金的设立、评审、授奖、企业回报等公开听取意见。
应更具正面意义
“女神”奖学金受到质疑,不在于其商业背景,而在于其提供了错误的价值导向。奖学金的目的既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注重自己的品行,引导学生品学兼优。同样是针对女性奖学金,谷歌设立的奖学金则更具正面意义。
Google奖学金项目在中国设置了两个不同的奖项——Google Anita Borg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和Google优秀奖学金。谷歌中国于2010年开始设立Anita Borg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其目的在于增加女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参与比例。谷歌希望通过奖学金项目奖励在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表现突出的女大学生,并鼓励她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自 2011 年起,更多的高校参与了谷歌中国Anita Borg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的评选,目前参与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请谷歌中国 Anita Borg 计算机学科女性奖学金项目,需要由学院负责老师推荐。Googl优秀奖学金旨在奖励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具有杰出表现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主要面向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所合作高校。
2013年4月,另类投资公司黑石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捐赠1亿美元资金,在清华大学设立一个精英国际教育项目奖学金。该项目将基于罗德奖学金设立,所涉资金总额将达3亿美元。罗德奖学金是一个世界性的奖学金,每年都在13个国家,选取85名优秀大学生去英国牛津攻读。几十年来,许多外国学生去牛津大学读书靠得都是罗德奖学金。该项目每年将招收总计200名中外学生,这些学生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攻读后可拿到硕士学位。2013年7月,有关方面在北京宣布了该项目的具体计划。
作为中国最大的慈善捐助之一,该项目旨在培养能在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扮演桥梁角色的学生。苏世民关切的是,随着中国日渐发展,它将遭遇其它国家的抵制。苏世民说:“中国的发展速度比其它国家快。我注意到,其它国家的挫败感以及(对中国的)不满与日俱增。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贸问题和军事问题。”“苏世民学者”项目的教学楼将是一座典雅的中国风格建筑。该楼由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设计,今年将破土动工,2016年迎来首批学生。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指出,在中国,很多有权势的人都将子女送到国外大学读书。美国有20万中国留学生,但在30万留学海外的美国籍学生中,只有不到10%在中国读书。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说:“世界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站出来,在塑造国际关系的未来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很荣幸能与苏世民先生合作设立一个奖学金项目,帮助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全球领导者。”
苏世民正在施展他的筹资技能,说服全球企业为该项目捐款。与此同时,他也在与学者们展开会晤,以敲定该项目的细节。他说:“我为此已经忙活了一年时间。我希望,该项目能推动中国教育得到更广泛的提升。”endprint
“企业奖学金”可以更务实
目前,在我国几百所高校中,由中外企业出资设立的奖学金数额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少数重点高校甚至达到各类奖学金发放总额的50%以上,“企业奖学金”已成为高校继人民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之外的重要扶持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力量。《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设立高校奖学金的所有企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外企或者合资企业,但在资金总量上前者的比重却明显高于后者。不仅如此,外企看重通过公益捐助手段得到相应的“人才”回报,而国企和多数民营企业家却更加看重在捐助行为中体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宝钢教育基金,是由我国最大的国有钢铁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出资设立的,是目前最大规模的、面向全国高校的公益性教育基金,最初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社会,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基金额最初为200万元,到2004年基金额已经达到5000万元。从1990年到2004年3月的近15年间,该奖学金已在全国100多所高等学校中设立,有10070名师生获得资助,其中学生7912人,奖学金支出总金额已突破8000万人民币。在《宝钢基金章程》的第七条明确规定了这一点:宝钢用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不以学生毕业后必须到宝钢来工作为前提。上海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沈锡琪说:“这是宝钢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的前提,被第三次理事会全票通过,它以章程的形式表明,公司捐资助学是国有企业对中国教育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不是为了争夺人才。”
“谈家桢基金生命科学奖学金”是复旦大学一项著名的奖学金,于1997年4月设立,捐资总额为190万元,是以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谈家桢先生的名字命名,而出资者却是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真正的心愿就是为高校教育助一臂之力,不在乎名利,更不在乎争夺高校人才。”如果说企业在设置高校奖学金过程中,都有拓宽企业影响力、招揽人才的愿望和需求的话,那么外企则显得尤为突出。据上海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上海交通大学68项奖学金中,有20多项来自外企或者合资企业的捐助;复旦大学45个项目的奖学金中,有18项奖学金由外企捐赠设立;而在同济大学2003年校外捐赠的40多项奖励基金中,来自外企的就有15项。有上海高校负责人认为,外企在中国高校设立奖学金,与国企、民企相比,有着更为明确的人才战略计划:“这是外企应对人才竞争的一种方式,在直接发放奖学金过程中锁定人才、选拔人才、择优聘用。”
外企奖学金只重点针对高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发放。在复旦大学的奖学金发放一览表中,柯达奖学金的发放对象是“数、理、化、电工、管理、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普华永道限制在“管理、经济、法律、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奖学金普遍限制专业和学科领域发放,这也是外企设置奖学金的显著特点之一。复旦大学阿尔卡特奖学金曾经就只针对计算机和通讯专业发放;而金额较高的三星奖学金,曾经只针对一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导体的博士生和一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导体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发放。而且,这些公司设置奖学金的金额都不会很大,表现非常谨慎,很少有像中国的国企和民营企业那样一次就出资50万元或者100万元以上的,像宝钢多年来捐资数千万元的企业更是没有。例如,2001年通用电器公司基金会捐资美金2万元,在上海交大设立优秀教师奖及奖学金;而声名赫赫的斯伦贝谢公司在上海交大的捐赠奖学金数额仅为1万美元。另外,外资奖学金的设立年限短,缺乏连续性,都不会超过5年,2年至3年的情况非常普遍。此外,外企极少针对偏远地区的高校设置奖学金。
有人指出,外企这种资助人数和专业的限制,从某方面显示了外企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从外企奖学金的设置特点,能比较清晰地看出外企选拔人才的用意和所需专业方向,他们更重视捐赠能否带来务实高效的人才回报。
三星公司自1995年就开始在中国10所高校设立奖学金,也是历年来在高校人才回报方面受惠最多的外方公司之一。据负责该事务的有关人士称:“在中国高校设置奖学金的目的是支持中国教育发展,采取公益性质的捐助手段来宣传企业形象。”他同时也承认,这也算是公司选择教育投资,选拔吸纳人才的一种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