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影像表现分析

2014-02-19田扬蔡莉张丽芳张文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影像股骨头分析

田扬 蔡莉 张丽芳 张文斌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成人ANFH的临床资料及DR、 CT及MRI影像表现。 结果 本组40例,单侧病变30例,双侧病变10例,共有50个股骨头出现无菌性坏死。50个股骨头行DR检查,30个(60%)为阳性,20个为正常;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28个(70%)为阳性,12个为阴性;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29个(94%)为阳性,2个为阴性,MRI诊断ANFHⅠ期准确率为90%(18/20)。 结论 DR是ANFH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DR的重要补充;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诊断早期ANFH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影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41-03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提高,股骨头坏死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致残率极高。早期诊断能使临床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对保留关节功能、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1]。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经临床确诊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40例ANFH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ANFH的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DR、CT和MRI检查发现的病例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0岁,平均45.5岁。病例中单侧30例,双侧10例,共50个无菌性坏死的股骨头。40例病例中,16例有长期服用激素病史,11例有外伤史,8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2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糖尿病,2例无特殊病史。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表现,行走后加剧,休息后缓解,跛行20例,关节活动障碍、内外旋活动受限1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行DR检查,32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西门子DR摄片机,摄标准骨盆正位及股骨颈轴位片;CT检查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及双源64层螺旋CT机,5 mm层厚和层距连续扫描双髋关节。MR采用GE 1.5 T超导扫描仪,行双髋常规横轴位和冠状位T1WI、T2WI,部分早期病例行T1WI+脂肪抑制。

1.3 分期标准

以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5期标准分期[2]。0期: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Ⅰ期:骨扫描和(或)磁共振阳性;Ⅱ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无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Ⅲ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Ⅳ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2 结果

2.1 DR检查结果

DR 40例患者50个股骨头均行DR检查, 20个股骨头DR检查未发现异常;Ⅱ期16个股骨头外形正常,其内可见囊变,带状吸收区或骨硬化;Ⅲ期9个股骨头轻度变形或塌陷,其内可见囊状骨质破坏及不规则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正常;Ⅳ期5个可见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间隙狭窄和髋臼退行性变,DR诊断准确率为60%(30/50)。

2.2 CT检查结果

CT 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 12个股骨头为阴性,其中7个骨质结构未见明显改变,5个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Ⅱ期17个,表现为股骨头出现大小不等局限性囊样变、骨硬化等;Ⅲ期8个,Ⅳ期3个,影像表现与DR相同;CT诊断准确率为70%(28/40)。

2.3 MRl检查结果

MRl 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其中包括DR及CT检查为阴性的20个股骨头,I期18个,表现为股骨头不均匀信号强度和双线征;Ⅱ期8个,信号不均匀,在T1WI上降低,T2WI上升;Ⅲ期3个,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呈高低不等混杂信号或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区;2个股骨头MR检查为阴性,持续髋关节疼痛1年后复查MRI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准确率为94%(29/31),诊断ANFHⅠ期准确率为90%(18/20)。

3 讨论

3.1 ANFH的病因分析

ANF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导致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ANFH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常由长期使用激素、大量酗酒引起。外伤及激素影响是比较肯定的致病因素[3]。本组患者中,有长期使用激素(16例)、外伤史(11例)、长期大量饮酒史(8例),占87.5%(35/40),与文献相符。

3.2 DR、CT及MRI检查对ANFH的价值

ANFH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发生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导致损伤性关节炎,引起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有效合理治疗ANFH显得尤为重要,对保留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影像学检查对ANFH的诊断价值已达成共识,对早期诊断ANFH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ANFH初期骨细胞死亡,死骨无代谢活动,骨小梁结构仍保持完好,DR和CT检查在0期及Ⅰ期均可显示正常,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漏诊或假阴性;本组40例患者50个股骨头均行DR检查, 20个股骨头DR检查为阴性;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12个股骨头为阴性,其中7骨质结构未见明显改变,5个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股骨头病变后骨质密度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CT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DR,CT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囊变、增生、硬化和碎裂等方面较DR清楚,对骨小梁、骨皮质、股骨头塌陷及股骨头周围软组织细微改变可清晰显示,是DR平片的重要补充。CT扫描可获得高分辨力和确切的断层图像,但对于骨质改变前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病变难以诊断,也缺乏特异性[4],而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早期缺血具有优势,其已被公认为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敏感、最特异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MRI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损害部位常因反应性硬化缘表现为低信号区,而坏死区内残留脂组织呈高信号。反应性硬化缘内侧肉芽组织充血、水分增加,在T2WI上呈带状高信号,表现为双线征[5],这一征象被认为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性改变[6]。文献报道[7]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00%、71%~94%,其灵感度比核素扫描高10%~20%。MRI对骨髓异常改变也十分敏感,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正常或增高。采用T2脂肪抑制技术,对水肿、坏死、积液等异常信号的检出率可明显提高。正常股骨头松质骨在T2脂肪抑制成像上呈均匀低信号,而股骨头缺血坏死后,正常松质骨发生反应性骨髓水肿,而在低信号内出现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表明缺血坏死尚属早期。骨髓水肿可伴随缺血坏死出现,也可单独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中伴有骨髓水肿,这不代表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而是骨缺血坏死进展的信号[8]。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髋关节区疼痛X线平片或CT显示阴性,而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行MRI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怀仕.动脉内留置导管药物持续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放射学实践,2004,19(11):840-843.

[2] Mont MA,Hungerford Ds.Non-tranmatie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3):459-474.

[3] 程晓光,屈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患者骨缺血性坏死患病率的MRI筛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 39(8):791-797.

[4] 陈志明,黄鸣宇.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9):203-204.

[5] 钟驰,肖东民.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10):433-436.

[6] 任安,张雪哲.股骨头坏死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9):199.

[7] 于福义,李刚.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中医杂志,2011,24(3):24-27.

[8] Lida S,Harada Y,Shimizu K,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edema and collapse of the femoral head in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J].AJR Am J Roentgenol,2000,174(3):735-743.

(收稿日期:2013-09-1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成人ANFH的临床资料及DR、 CT及MRI影像表现。 结果 本组40例,单侧病变30例,双侧病变10例,共有50个股骨头出现无菌性坏死。50个股骨头行DR检查,30个(60%)为阳性,20个为正常;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28个(70%)为阳性,12个为阴性;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29个(94%)为阳性,2个为阴性,MRI诊断ANFHⅠ期准确率为90%(18/20)。 结论 DR是ANFH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DR的重要补充;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诊断早期ANFH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影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41-03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提高,股骨头坏死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致残率极高。早期诊断能使临床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对保留关节功能、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1]。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经临床确诊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40例ANFH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ANFH的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DR、CT和MRI检查发现的病例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0岁,平均45.5岁。病例中单侧30例,双侧10例,共50个无菌性坏死的股骨头。40例病例中,16例有长期服用激素病史,11例有外伤史,8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2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糖尿病,2例无特殊病史。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表现,行走后加剧,休息后缓解,跛行20例,关节活动障碍、内外旋活动受限1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行DR检查,32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西门子DR摄片机,摄标准骨盆正位及股骨颈轴位片;CT检查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及双源64层螺旋CT机,5 mm层厚和层距连续扫描双髋关节。MR采用GE 1.5 T超导扫描仪,行双髋常规横轴位和冠状位T1WI、T2WI,部分早期病例行T1WI+脂肪抑制。

1.3 分期标准

以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5期标准分期[2]。0期: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Ⅰ期:骨扫描和(或)磁共振阳性;Ⅱ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无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Ⅲ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Ⅳ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2 结果

2.1 DR检查结果

DR 40例患者50个股骨头均行DR检查, 20个股骨头DR检查未发现异常;Ⅱ期16个股骨头外形正常,其内可见囊变,带状吸收区或骨硬化;Ⅲ期9个股骨头轻度变形或塌陷,其内可见囊状骨质破坏及不规则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正常;Ⅳ期5个可见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间隙狭窄和髋臼退行性变,DR诊断准确率为60%(30/50)。

2.2 CT检查结果

CT 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 12个股骨头为阴性,其中7个骨质结构未见明显改变,5个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Ⅱ期17个,表现为股骨头出现大小不等局限性囊样变、骨硬化等;Ⅲ期8个,Ⅳ期3个,影像表现与DR相同;CT诊断准确率为70%(28/40)。

2.3 MRl检查结果

MRl 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其中包括DR及CT检查为阴性的20个股骨头,I期18个,表现为股骨头不均匀信号强度和双线征;Ⅱ期8个,信号不均匀,在T1WI上降低,T2WI上升;Ⅲ期3个,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呈高低不等混杂信号或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区;2个股骨头MR检查为阴性,持续髋关节疼痛1年后复查MRI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准确率为94%(29/31),诊断ANFHⅠ期准确率为90%(18/20)。

3 讨论

3.1 ANFH的病因分析

ANF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导致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ANFH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常由长期使用激素、大量酗酒引起。外伤及激素影响是比较肯定的致病因素[3]。本组患者中,有长期使用激素(16例)、外伤史(11例)、长期大量饮酒史(8例),占87.5%(35/40),与文献相符。

3.2 DR、CT及MRI检查对ANFH的价值

ANFH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发生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导致损伤性关节炎,引起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有效合理治疗ANFH显得尤为重要,对保留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影像学检查对ANFH的诊断价值已达成共识,对早期诊断ANFH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ANFH初期骨细胞死亡,死骨无代谢活动,骨小梁结构仍保持完好,DR和CT检查在0期及Ⅰ期均可显示正常,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漏诊或假阴性;本组40例患者50个股骨头均行DR检查, 20个股骨头DR检查为阴性;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12个股骨头为阴性,其中7骨质结构未见明显改变,5个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股骨头病变后骨质密度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CT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DR,CT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囊变、增生、硬化和碎裂等方面较DR清楚,对骨小梁、骨皮质、股骨头塌陷及股骨头周围软组织细微改变可清晰显示,是DR平片的重要补充。CT扫描可获得高分辨力和确切的断层图像,但对于骨质改变前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病变难以诊断,也缺乏特异性[4],而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早期缺血具有优势,其已被公认为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敏感、最特异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MRI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损害部位常因反应性硬化缘表现为低信号区,而坏死区内残留脂组织呈高信号。反应性硬化缘内侧肉芽组织充血、水分增加,在T2WI上呈带状高信号,表现为双线征[5],这一征象被认为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性改变[6]。文献报道[7]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00%、71%~94%,其灵感度比核素扫描高10%~20%。MRI对骨髓异常改变也十分敏感,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正常或增高。采用T2脂肪抑制技术,对水肿、坏死、积液等异常信号的检出率可明显提高。正常股骨头松质骨在T2脂肪抑制成像上呈均匀低信号,而股骨头缺血坏死后,正常松质骨发生反应性骨髓水肿,而在低信号内出现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表明缺血坏死尚属早期。骨髓水肿可伴随缺血坏死出现,也可单独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中伴有骨髓水肿,这不代表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而是骨缺血坏死进展的信号[8]。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髋关节区疼痛X线平片或CT显示阴性,而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行MRI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怀仕.动脉内留置导管药物持续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放射学实践,2004,19(11):840-843.

[2] Mont MA,Hungerford Ds.Non-tranmatie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3):459-474.

[3] 程晓光,屈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患者骨缺血性坏死患病率的MRI筛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 39(8):791-797.

[4] 陈志明,黄鸣宇.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9):203-204.

[5] 钟驰,肖东民.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10):433-436.

[6] 任安,张雪哲.股骨头坏死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9):199.

[7] 于福义,李刚.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中医杂志,2011,24(3):24-27.

[8] Lida S,Harada Y,Shimizu K,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edema and collapse of the femoral head in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J].AJR Am J Roentgenol,2000,174(3):735-743.

(收稿日期:2013-09-1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成人ANFH的临床资料及DR、 CT及MRI影像表现。 结果 本组40例,单侧病变30例,双侧病变10例,共有50个股骨头出现无菌性坏死。50个股骨头行DR检查,30个(60%)为阳性,20个为正常;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28个(70%)为阳性,12个为阴性;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29个(94%)为阳性,2个为阴性,MRI诊断ANFHⅠ期准确率为90%(18/20)。 结论 DR是ANFH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DR的重要补充;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诊断早期ANFH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影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41-03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提高,股骨头坏死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致残率极高。早期诊断能使临床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对保留关节功能、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1]。影像学检查在该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经临床确诊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40例ANFH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ANFH的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DR、CT和MRI检查发现的病例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0岁,平均45.5岁。病例中单侧30例,双侧10例,共50个无菌性坏死的股骨头。40例病例中,16例有长期服用激素病史,11例有外伤史,8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2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糖尿病,2例无特殊病史。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表现,行走后加剧,休息后缓解,跛行20例,关节活动障碍、内外旋活动受限1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行DR检查,32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西门子DR摄片机,摄标准骨盆正位及股骨颈轴位片;CT检查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及双源64层螺旋CT机,5 mm层厚和层距连续扫描双髋关节。MR采用GE 1.5 T超导扫描仪,行双髋常规横轴位和冠状位T1WI、T2WI,部分早期病例行T1WI+脂肪抑制。

1.3 分期标准

以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5期标准分期[2]。0期: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Ⅰ期:骨扫描和(或)磁共振阳性;Ⅱ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无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Ⅲ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Ⅳ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

2 结果

2.1 DR检查结果

DR 40例患者50个股骨头均行DR检查, 20个股骨头DR检查未发现异常;Ⅱ期16个股骨头外形正常,其内可见囊变,带状吸收区或骨硬化;Ⅲ期9个股骨头轻度变形或塌陷,其内可见囊状骨质破坏及不规则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正常;Ⅳ期5个可见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间隙狭窄和髋臼退行性变,DR诊断准确率为60%(30/50)。

2.2 CT检查结果

CT 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 12个股骨头为阴性,其中7个骨质结构未见明显改变,5个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Ⅱ期17个,表现为股骨头出现大小不等局限性囊样变、骨硬化等;Ⅲ期8个,Ⅳ期3个,影像表现与DR相同;CT诊断准确率为70%(28/40)。

2.3 MRl检查结果

MRl 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其中包括DR及CT检查为阴性的20个股骨头,I期18个,表现为股骨头不均匀信号强度和双线征;Ⅱ期8个,信号不均匀,在T1WI上降低,T2WI上升;Ⅲ期3个,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呈高低不等混杂信号或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区;2个股骨头MR检查为阴性,持续髋关节疼痛1年后复查MRI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准确率为94%(29/31),诊断ANFHⅠ期准确率为90%(18/20)。

3 讨论

3.1 ANFH的病因分析

ANF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导致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ANFH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常由长期使用激素、大量酗酒引起。外伤及激素影响是比较肯定的致病因素[3]。本组患者中,有长期使用激素(16例)、外伤史(11例)、长期大量饮酒史(8例),占87.5%(35/40),与文献相符。

3.2 DR、CT及MRI检查对ANFH的价值

ANFH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发生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导致损伤性关节炎,引起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有效合理治疗ANFH显得尤为重要,对保留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影像学检查对ANFH的诊断价值已达成共识,对早期诊断ANFH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ANFH初期骨细胞死亡,死骨无代谢活动,骨小梁结构仍保持完好,DR和CT检查在0期及Ⅰ期均可显示正常,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漏诊或假阴性;本组40例患者50个股骨头均行DR检查, 20个股骨头DR检查为阴性;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12个股骨头为阴性,其中7骨质结构未见明显改变,5个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股骨头病变后骨质密度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CT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DR,CT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囊变、增生、硬化和碎裂等方面较DR清楚,对骨小梁、骨皮质、股骨头塌陷及股骨头周围软组织细微改变可清晰显示,是DR平片的重要补充。CT扫描可获得高分辨力和确切的断层图像,但对于骨质改变前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病变难以诊断,也缺乏特异性[4],而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早期缺血具有优势,其已被公认为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敏感、最特异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MRI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损害部位常因反应性硬化缘表现为低信号区,而坏死区内残留脂组织呈高信号。反应性硬化缘内侧肉芽组织充血、水分增加,在T2WI上呈带状高信号,表现为双线征[5],这一征象被认为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性改变[6]。文献报道[7]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00%、71%~94%,其灵感度比核素扫描高10%~20%。MRI对骨髓异常改变也十分敏感,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正常或增高。采用T2脂肪抑制技术,对水肿、坏死、积液等异常信号的检出率可明显提高。正常股骨头松质骨在T2脂肪抑制成像上呈均匀低信号,而股骨头缺血坏死后,正常松质骨发生反应性骨髓水肿,而在低信号内出现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表明缺血坏死尚属早期。骨髓水肿可伴随缺血坏死出现,也可单独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中伴有骨髓水肿,这不代表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表现,而是骨缺血坏死进展的信号[8]。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髋关节区疼痛X线平片或CT显示阴性,而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行MRI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怀仕.动脉内留置导管药物持续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放射学实践,2004,19(11):840-843.

[2] Mont MA,Hungerford Ds.Non-tranmatie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3):459-474.

[3] 程晓光,屈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患者骨缺血性坏死患病率的MRI筛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 39(8):791-797.

[4] 陈志明,黄鸣宇.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9):203-204.

[5] 钟驰,肖东民.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10):433-436.

[6] 任安,张雪哲.股骨头坏死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9):199.

[7] 于福义,李刚.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中医杂志,2011,24(3):24-27.

[8] Lida S,Harada Y,Shimizu K,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arrow edema and collapse of the femoral head in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J].AJR Am J Roentgenol,2000,174(3):735-743.

(收稿日期:2013-09-1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像股骨头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