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2014-02-19苏坤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

苏坤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方法 选择200例各类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到术后镇痛,A组均使用瑞芬太尼1 μg/kg,B组则使用芬太尼2 μg/kg,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与效果。 结果 A组患者诱导期及手术中的MAP及HR波动小于B组,术后睁眼、拔管和答问切题时间,需术后镇痛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 结论 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用量少,起效、清除、呼吸和意识恢复更快,效果更优。

[关键词] 瑞芬太尼;芬太尼;全麻手术;血液动力学稳定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24-03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合适的麻醉药物是麻醉平稳及安全的前提[1],要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关键在于维持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其中重点是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要减少围术期患者的躁动和呛咳,提高清醒质量。实现手术的麻醉平稳及安全,除手术类型、患者体质和麻醉方法等因素外,选用适宜、优质的麻醉药物至关重要[2]。本研究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供麻醉师在临床合理用药实践中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需全身麻醉行各类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男117例,女83例;年龄7~84岁,平均(42.75±16.38)岁;体重14.6~114.3 kg,平均(59.75±21.47) kg;手术种类: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根治术86例,神经外科手术65例,胆囊切除术31例,甲状腺切除术12例,子宫切除术6例。排除肝肾功能不正常及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种类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连接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MAP、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根据需要调节平衡液输注速度,吸氧去氮后以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诱导,插管后吸入异氟醚,机械控制呼吸,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30~40 mm Hg,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3~6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术后接内置镇痛泵。

1.2.1 A组 麻醉诱导时加瑞芬太尼1 μg/kg,术中加瑞芬太尼0.1 μg/(kg·min)维持,术后以瑞芬太尼1 μg/kg微泵镇痛。

1.2.2 B组 麻醉诱导时加芬太尼2 μg/kg,术中加芬太尼0.2 μg/(kg·min)维持,术后以芬太尼2 μg/kg微泵镇痛。

1.3 观察指标

观测麻醉前(T0)、诱导期(T1)、插管后(T2)、手术1 h中(T3)MAP和HR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观察患者有无躁动、恶心、呛咳、剧烈疼痛等需术后镇痛病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AP和HR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0基本相当,T1时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两组患者的MAP和HR均回升,但B组回升值明显大于A组(P<0.05),甚至超过麻醉前,表明B组患者MAP和HR波动明显,甚至有疼痛表现(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和需术后镇痛病例的比较

手术结束后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5)。A组无躁动,出现恶心、呛咳各3例,剧烈疼痛4例;B组出现躁动4例,恶心7,呛咳6例,剧烈疼痛9例,B组需术后镇痛的例数显著多于A组(P<0.05)(表2)。

3 讨论

绝大多数外科手术都需要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是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诱导、苏醒迅速,不仅希望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也希望患者迅速清醒拔管[3]。阿片类药正具有这一特点。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镇痛效果好,安全性也有保障,但芬太尼脂溶性高,易于通过血脑屏障重新再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如反复多次注射就会产生蓄积作用,导致时间延长,术后苏醒和拔管延迟。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是芬太尼的4-酰基苯胺哌啶衍生物,通过一个酯键与丙酸连接,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其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4]。由于其结构中含有一酯键,因此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①起效快:一般在1 min左右;②时效短:3~10 min,其终末半衰期(T1/2β)仅为10 min[5];③代谢快、清除快:代谢物大部分为含羧基的酸性产物GR90291,代谢物主要经肾排泄;④可控性好:即使长时间反复注药,体内一般也不会出现蓄积,自主呼吸的恢复与输注量和输注时间关联较小[6]。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其诱导期及手术中的MAP及HR波动小于芬太尼全身麻醉,术后睁眼、拔管、答问切题时间和需术后镇痛的例数也明显优于芬太尼全身麻醉(P<0.01),从而进一步证实,芬太尼在麻醉维持中较芬太尼镇痛作用强,MAP和HR更稳定,停止输注后作用消退更快。综合麻醉效果更优,为提高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保障。此外,由于芬太尼在体内分布相对较慢,其药物清除率受性别、体温、体重、肝肾功能影响较大,体温每下降1℃,药物清除率约下降3%,瑞芬太尼在体内分布迅速,平均稳态分布容积为260~415 ml/kg,70%与血浆蛋白结合,镇痛效价比阿芬太尼高15~70倍,比芬太尼高1倍[7],因此,将其用于全身麻醉手术中更经济。endprint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瑞芬太尼的优势很多,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包括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骨骼肌强直、术后恶心呕吐等[8],由于瑞芬太尼药效作用消退快,疼痛出现也相对较早,因此,在瑞芬太尼的使用中,仍需要考虑剂量、给药方式、年龄等因素,尤其对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大剂量快速注药,术后要及时进行镇痛,最好在手术结束前20 min左右连接镇痛泵,以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平稳过渡到术后镇痛[9]。

总之,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起效快、时效短、镇痛作用强,可明显降低手术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且清醒质量好,可维持平稳的MAP和HR,是目前外科手术麻醉的理想选择。但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并注意控制好术后疼痛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范国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喉罩在婴幼儿浅表手术中的麻醉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3-85.

[2] 蔡兵,杨孟昌,牟玲,等.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比较[J].四川医学,2012,33(9):1547-1549.

[3] 孔全立.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63-64.

[4] 赵云卫,王文法,王鹤,等.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 22(6):1216-1217.

[5] 谭平,苏凤华,宁雪,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92-2994.

[6] 贺菲,申黎光.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20例外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J].重庆医学,2010,39(3):380-381.

[7] 裴远宾.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29-130.

[8] 赵石蓉.瑞芬太尼、芬太尼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全麻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6-68.

[9] 程振伦,李雪辉,王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在高龄患者手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 38(3):65-66.

(收稿日期:2013-09-04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瑞芬太尼的优势很多,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包括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骨骼肌强直、术后恶心呕吐等[8],由于瑞芬太尼药效作用消退快,疼痛出现也相对较早,因此,在瑞芬太尼的使用中,仍需要考虑剂量、给药方式、年龄等因素,尤其对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大剂量快速注药,术后要及时进行镇痛,最好在手术结束前20 min左右连接镇痛泵,以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平稳过渡到术后镇痛[9]。

总之,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起效快、时效短、镇痛作用强,可明显降低手术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且清醒质量好,可维持平稳的MAP和HR,是目前外科手术麻醉的理想选择。但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并注意控制好术后疼痛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范国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喉罩在婴幼儿浅表手术中的麻醉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3-85.

[2] 蔡兵,杨孟昌,牟玲,等.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比较[J].四川医学,2012,33(9):1547-1549.

[3] 孔全立.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63-64.

[4] 赵云卫,王文法,王鹤,等.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 22(6):1216-1217.

[5] 谭平,苏凤华,宁雪,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92-2994.

[6] 贺菲,申黎光.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20例外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J].重庆医学,2010,39(3):380-381.

[7] 裴远宾.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29-130.

[8] 赵石蓉.瑞芬太尼、芬太尼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全麻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6-68.

[9] 程振伦,李雪辉,王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在高龄患者手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 38(3):65-66.

(收稿日期:2013-09-04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瑞芬太尼的优势很多,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包括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骨骼肌强直、术后恶心呕吐等[8],由于瑞芬太尼药效作用消退快,疼痛出现也相对较早,因此,在瑞芬太尼的使用中,仍需要考虑剂量、给药方式、年龄等因素,尤其对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大剂量快速注药,术后要及时进行镇痛,最好在手术结束前20 min左右连接镇痛泵,以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平稳过渡到术后镇痛[9]。

总之,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起效快、时效短、镇痛作用强,可明显降低手术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且清醒质量好,可维持平稳的MAP和HR,是目前外科手术麻醉的理想选择。但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并注意控制好术后疼痛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范国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喉罩在婴幼儿浅表手术中的麻醉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3-85.

[2] 蔡兵,杨孟昌,牟玲,等.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比较[J].四川医学,2012,33(9):1547-1549.

[3] 孔全立.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63-64.

[4] 赵云卫,王文法,王鹤,等.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 22(6):1216-1217.

[5] 谭平,苏凤华,宁雪,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92-2994.

[6] 贺菲,申黎光.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20例外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J].重庆医学,2010,39(3):380-381.

[7] 裴远宾.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29-130.

[8] 赵石蓉.瑞芬太尼、芬太尼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全麻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6-68.

[9] 程振伦,李雪辉,王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在高龄患者手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 38(3):65-66.

(收稿日期:2013-09-04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心脏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芬太尼镇痛对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