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世:满手老茧的最美党员
2014-02-19包尚友
包尚友
炮台街道的河景,美得犹如江南水乡,河道旁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尽显北方园林特有的大气。村民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条“臭水河”,如今却彻底变了容颜……
美丽从幸福开始,幸福才能更加美丽。
这些年:用行动诠释党员本色
“我是本地人,1960年出生,1997年7月1日入党。这一天又是香港回归的日子,说老实话,那天我特别激动,觉得我们的党和国家特别伟大……”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尽管时隔多年,回忆起当时在铁锤与镰刀组成的鲜红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情景,王德世仍感慨万千。
一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曾被人称之为“最会做菜的镇党委书记”,当年八大菜系样样拿手,如今却很少有时间展现厨艺。
1985年,王德世来到炮台镇机关招待所工作,一干就是10年时间。1995年3月,大连市加大生态建设,炮台镇随之成立了林业站,要选一个林业站的站长,上级领导点将王德世,这也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王德世对植树造林一点也不懂,更难以割舍自己最初的梦想,可最终他还是上任了。“造林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一来不能给上级党委丢脸,二来要争口气,要让咱家乡绿起来。”
年轻的王德世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由于炮台镇植树力度大,1995年,辽宁省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议选在这里召开。炮台镇生态建设工程一炮打响,当年还荣获了辽宁省绿化先进单位。“造林就是造财”,王德世的努力也让炮台镇从1995年拉开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序幕,直到现在,已完成镇改街的炮台还延续着每年植树造林的传统,每年栽植树木3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已达56% 。“四季造林”,成了他们的一大特色。
1998年,王德世被提拔为主管农业的副镇长。2006年,他成为炮台镇的一镇之长。2008年1月,王德世正式担任镇党委书记,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五彩农业:
放飞经济发展新希望
炮台街道按照“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梳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思路,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眼光转向服务于都市需求、科技文化含量高、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有色农业”上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经营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其中以设施农业为标志的农业生产被誉为“白色农业”;以雪龙黑牛为标志畜牧养殖业被誉为“青色农业”;以大花蕙兰为标志的花卉生产被誉为“橙色农业”;以果业生产为标志的水果生产被誉为“红色农业”;以林业生产为标志的被誉为“绿色农业”。五大产业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附加值利用,提升了都市型农业的集约化、多功能和休闲观光旅游附加值,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都市型农业新格局,带动了周边3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王德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还将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规划力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全力打造城市多彩后花园。
四让办公楼:
民生比啥都重要
如今,炮台街道的年财政收入已达1.5亿元,可包括王德世在内的80位街道工作人员至今却还挤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办公楼内。
“2013年年初,有人提出办公楼太破,应该抓紧修建。但我们把钱都用在民生急需的刀刃上,办公楼资金就排不上了。”王德世解释说。这已是炮台街道第四次为了民生主动放弃修建新办公楼的计划了。
“一让”办公楼发生在王德世刚上任的2008年。当时街道办公所在地属于繁华黄金地段,群众反映购物不便,街道党委开会决定主动让出办公地方,作为商业购物中心;“二让”办公楼发生在2010年,当时准备建设街道办公楼,但考虑到炮台敬老院破旧,孤寡老人生活不便,街道党委决定先建敬老院,并追加近1000万元完善养老设施;“三让”办公楼发生在2012年底,当时街道新建办公楼已近尾声,但街道党委看到5万名群众看病难,医院设施条件落后,便又把新建的办公楼让给了街道医院……
和没钱修建办公楼相比,在服务民生方面,王德世他们却舍得花大钱:自2009年起,每年出资近300万元为全街道农民免费入合作医疗;自2010年起,每年出资近400万元为街道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自2011年起,每年出资600万元为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老人及16周岁以下儿童发放生活补助;投资600多万元配套完善高标准敬老院,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投资2300万元新建炮台医院,达到二级标准;几年间,累计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建校舍、修操场、改造食堂、购买教学设备等,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王德世说,“钱得花在刀刃上,民生比啥都重要。”
2013年11月15日,炮台街道下发了《关于开展党员干部“听民声、知民情、访民难、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王德世亲自担任第一活动组的组长。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炮台街道要在三年内提前进入小康社会。这个任务很重,不抓紧不行。”临别时,王德世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