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家族的画兰铜刻墨盒及《从军行》手稿

2014-02-19李杰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从军行墨盒岳阳楼

李杰森

清代罗平淑基村,即今云南师宗县竹基镇竹基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19 公里,是誉满九州岛的岳阳楼长联作者、晚清名人窦垿的故乡,素有“窦垿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2011 年3 月,竹基镇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乡”称号,这称号无不与竹基镇竹基村的窦氏家族有关,尤其与窦垿和他的祖父窦晟、父亲窦欲峻以及他们的后人、民国时的窦宪民等人有关。笔者不经意地收藏了窦欲峻的《从军行》手稿、窦宪民的画兰铜刻墨盒。现将收藏心得及考证结果写成拙文,请方家学者赐教。

一、云南人善联

我知道云南历史上有个窦垿,缘于岳阳楼的名联。不知谁说过: “云南人善联”,其根据不外昆明名士孙髯翁撰写了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云南师宗窦垿撰写了岳阳楼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云南剑川赵藩撰写了成都都武候祠《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些联,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广泛好评,几乎成了该地的名片,该楼斯祠,更引以为荣。除了岳阳楼名联,我曾多次亲临其他二联,观摩诵读。唯有岳阳楼名联,还未曾亲临其境,屏神静气,临风诵读。

2012 年11 月,我专程到岳阳楼,一举登堂入室,尽情铇览了窦垿的岳阳楼名联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窦垿先后四十年间,曾于道光辛已春(1821)、乙酉春(1825)、丁酉夏(1837)、庚子夏(1840)、庚戌冬(1850)及同治癸亥(1863)六次登临岳阳楼。

四十年间,他六次泛舟洞庭湖,每看到白云升起,岳阳楼在晚照中时隐时现,想到杜甫《登岳阳楼》诗中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又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不论进退都心系祖国。窦垿又想到:寒来暑往,船只往来不断,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经过一番战乱破坏,张照先生书写的《岳阳楼记》这样的高文名笔居然得以保留,好像鬼神暗中护着,真是一个奇迹。此时窦垿想到他即将随同鸿雁南下,不知什么时候归来。所以在他第六次登临岳阳楼后,写下了《六登岳阳楼》的诗:

卌载光阴六泛舟,白雪堆破夕阳楼。

杜公戎马关山泪,范相江湖廊庙忧。

雨楫晴帆今古在,高文名笔鬼神留。

且随衡雁南征去,几许归来纪七游。

次年,1864 年,他又七登岳阳楼,故再作一首《七登岳阳楼用前韵》:

出处常怀范相忧,卌年七泛少陵舟。

地收吴楚难为水,天设湖山供此楼。

万顷外疑波不尽,千秋中有我来游。

故人珍重书楹帖,好与张公墨妙留。

他撰写那副名联就在这七次登岳阳楼的时候。诗的尾联已道及此事,诗末还有自注:“垿撰岳阳楼对,道州何子贞书,木刻,悬张得天范记两旁。”统观以上两首诗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几乎就是名联的全部内容。至于下联所述内容,在以上两首诗里虽未明白提及,但下联所写洞庭湖南北西东四至,表面上写的是江湖有潴者、流者、山城有峙者、镇者,那实际意义怕不止于说地理形胜,怕不能说它没有别的社会意义,否则,他为什么要提出“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之所以这是一副好联,是作者用四十年人生经历、政治抱负而写成的,所以特别感人,每有古今来诵者,皆有怆然而涕下的感叹。

我为什么如此热衷窦垿名联,热衷窦氏家族人物故事,除了我是云南人,有好奇感之外,还得从我收藏了窦垿父亲窦欲峻的《从军行》手稿和窦垿后代窦宪民师长的一个刻兰花铜墨盒说起。

二、一个精制的镍白铜墨盒

这个白铜墨盒,含镍量高,品相极佳,有合理的体量尺寸,有一定的压手质量,置于手中把玩时,手感好又不失轻飘。由于含镍量高,周身光亮,不会生锈,此种特制的高镍铜墨盒,与大路货的黄铜或白铜墨盒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该墨盒制作工艺精湛,毫无粗糙之处,焊接密实,开合嘭然有声,是民国优秀白铜墨盒的代表之一,可惜没有底铭,不知道由谁制造。盒面上刻有一幅兰石图,生动简约,看似摇曳,闻如有香。右上角刻以“宪民仁兄雅玩,弟鸿纶持赠”上下款名,书刻精到。未在画面空白处题诗,未署上画刻者的姓名和刻制年代,是美中不足的遗憾。尺寸:10.5厘米×7.5厘米×3.2厘米。

三、受赠人:窦家法

窦家法,字宪民 ,今云南师宗县竹基镇竹基村人,岳阳楼名联作者窦垿的后代,生于1892年,卒于1957年,历任民国河口督办、滇越铁道军警总局局长、陆军师长,授少将军衔,子窦首孝。

窦宪民少年时就读于云南曲靖官办学校,毕业后被选送到清政府在昆明办的陆军学校学习,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武昌辛亥起义。起义胜利后,跟黄克祥部到上海,后又调鄂军黎天才部任团长。后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窦宪民被袁氏通缉,被迫跑到天山脚下隐居牧羊,北伐战争胜利后,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四川陆军学校任监督,唐继尧反正复滇时,与唐继尧一道回云南,出任滇越铁道军警总局长及两任河口督办。后来又在胡若愚部任第一师师长,授少将军衔。

龙云与胡若愚争夺权利,都想当云南王。一次,龙云被胡抓获,意欲谋杀,遂交窦宪民押解回昆,窦宪民明辨是非,深明大义,毅然在途中释放了龙云,龙云当上云南王后,为了感恩,曾把他心爱的大白马送给窦宪民;龙云的财经大员李鸿纶,也送给窦宪民这只画刻兰花铜墨盒,龙云欲委以窦宪民重任,窦宪民毅然弃官回乡。

窦宪民的儿子窦首孝,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活到今日,应是离休人员。

四、持赠人: 李鸿纶

李鸿纶参加了蔡锷、唐继尧领导的昆明辛亥革命,起义胜利后任蔡锷都督旄下的军需局局长,通晓财政经济,颇有文才,其著作《民国四年云南首义再造共和节略》是云南重九起义的重要文献,蔡锷将军逝世时,他以军需局局长名义送的挽联曰:

天风鼓荡,海水悲号,白马素车,半夜波涛归瀛海;

惊死奸雄,再造共和,丰功伟业,千秋姓字炳中华。

1912年,富滇银行在昆明威远街正式成立,李鸿纶首任富漠银行总办。据说,李鸿纶还从德国进口造币机,造办过云南银币和镍币。本高镍白铜墨盒,已有百年历史,但没有生锈迹象,其外观色泽如镍币光亮,这是否与镍币材料制造配方有关联?值得分析测试。

1923年春李鸿纶作为唐继尧的禁烟公所总办,为筹军饷,受唐继尧指派,在武汉与日本技师秘究吗啡海洛因等毒品,常到北京办理有关事务,为他当年在武汉或在北京订制此兰花墨盒赠送“宪民仁兄”,提供了时空条件。退一步说,只要有高镍白铜材料,在昆明或石屏等地制造此铜墨盒也并不困难,当年正是云南乌铜走银墨盒走红的年代,不乏云白铜材料,不乏制盒名店、制盒名匠、书画能人及刻铜高手。可惜本墨盒没有底铭,又没有书画刻者署名,所以此墨盒的产地在哪里,为谁人所书刻,还留下了许多悬念。

五、诗书继世长的窦氏家族

晚清云南罗平(今师宗县)淑基(今竹基镇竹基)村,是窦氏家族所在地,这里出了祖、父、子三代廉官名吏。同时他们又是知名的诗歌、楹联文化名人,都有不少诗文和学术著作传世。他们是:祖父窦晟、父亲窦欲峻、儿子窦垿。

窦晟,生于1724 年,乾隆癸酉科(1753)云南选拔,戊子科(1768)解元,曾任山西洪洞县知县,“清廉自矢”。他和云南钱南园是同时代的人,他在《寄钱南园》诗里说:“君不负读书,我不堪作吏,作吏拥下僚,自分如赘疣。”表明他不爱作官。他有一首《硕鼠》诗:

硕鼠硕鼠,来予语汝: 衣垢莫浣,予旅之苦;

嚼而碎之,宁果尔腹?尔不能饱,予不可服。

尔云寄食,予亦客兹,高楼寂寞,宁不我兹!

器之忌矣,谁我投之;郊之适矣,谁或怨知!

从此不拘旧格的四言古诗,可见此老性格的洒脱无羁。

窦欲峻(1764-1827),字仰之,号层峰,又号松溪,云南罗平州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 ) 造拔云南县教谕,历署武定、禄丰、富民、昆明、广南、赵州教谕,保荐选授湖北兴山知县。又任钟祥、枣阳、黄冈、罗田、黄梅、襄阳等县,所至有声,后升任江苏镇江府知府。历任福建盐法道、浙江督粮道、杭嘉湖道等职。乾隆二十九年生,道光十七年74 终。丁已嘉庆二年(1797 ),贵州苗人滋事,上官议买兵米于罗平,近济黔军。以窦欲峻能事,且雇卅人,属之釆买。甫至境,苗事己蔓延及罗平。事平,戊午嘉庆三年(1798),补云南县教谕。

窦垿(1804-1865),字子玷,号兰泉,祖籍江南泰川,明代迁居云南。兰泉著作甚丰,有《示儿录》《续小学铢寸录》《多识录》《四余录》《游艺录》等。窦序在江西任上,撰了一副岳阳楼长联而名所天下,“窦联”后由道州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悬挂岳阳楼上。后人把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合称“五绝”。

六、窦欲峻的手稿

十年前的一天下午,我有暇到昆明古玩城,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古董商贩,他经常在滇东一带收购古董,这一次他拿着一册白棉纸手稿,还搭配一副对联,向我介绍,“这是收自师宗竹基村的手稿,别人不卖,你就卖了吧”。我见是白棉纸手稿,有些年代,字又漂亮,来不及研究是哪位古人的手迹,但一定会有价值,就照价收了下来。回去一查,所收到的这册手稿,居然是岳阳楼长联作者窦垿的父亲——窦欲峻(字松溪)的手稿!我喜出望外。这为我研究窦氏家族人物,提供了第一手可靠材料。

《从军行》诗集一开头就写道:

岁丁已春正月,黔苗叛窜入滇境,吾乡比连,颇遭蹂躏,余以一毡代广南,未及抵任,即奉檄往罗陆两地,采办军粮。从戎之暇,抑郁无聊,覩斯情景,益思感叹,老杜云:“戎马关山北,轩涕泗流”。方兹圣天子神威远播,旨日荡平,故不必下鞍马,孤城之泪,而当之者,不能已也。爰捉毛锥,略记所经,亦聊以当讨秋心国露布云。

夏六月松溪主人,记于六坪学廨之挹翠卢。

《从军行》记录了此年所写的从军诗近百首,是作者入仕途之初的诗作,足见作者诗作功底之深、笔力之雄健、字迹之雍容,是十分难得的手稿。现选出部分篇目公布出来,供喜好者共同观摩。另外公布某地某次拍卖会上的一幅窦松溪的字画,相较之下,益见松溪行字之优美,盖不可多得矣,虽不知此幅字现今为谁持有,相信他会乐意让我所引用。

七、采访窦垿故居

爱屋及乌,我萌生了考查窦垿故居的想法。2005年春天,云南罗平、师宗一带,菜花飘香,大地金黄的时节,我和妻子开车到师宗淑基村,采访了窦垿后代,参观了窦氏故居和家族祠堂,问到窦氏有一本族谱,择页作了复制,其后代人还送我一本《窦垿纪念集》。其后人还带我们参观了窦欲峻的墓,离村庄并不远,让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八、毕教授为窦联写诗

从《窦垿纪念集》,我找到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厷谷教授,他在纪念集中有一首关于窦联的诗作,我向他说明来意,他高兴地将他诗作的手稿复制一份送给我。这首诗是他当年参加窦序研讨会时所写:

卌年七泛洞庭舟,胜士南滇笫一流。

此日题诗遍楚郢,当时抗疏傲王侯。

怀乡工部悲戎马,忧谗左徒讬凤虬。

千古兴亡收笔底,长联辉映岳阳楼。

通过这些活动,我对窦晟、窦欲峻、窦垿及窦氏家族的繁衍有了更多的了解。毕教授学贯中西,能诗会赋,尤精楹联,多次征联获奖,书法又好,是师大外语系老教授,对国学尤有研究,我常求教于他。但最沉痛的是,毕教授百岁生日后竟然驾鹤西去了!那一年我因外出,未能参加他的百岁生日喜庆,也未和他作最后的道别而感到内疚,特把毕老的手写的诗文发表在这里,既可学习毕老的书风,也是对毕老作的永久纪念。

九、窦宪民刻兰花铜墨盒的获得

2007一天上午九点,昆明古玩城又开门了,淘宝者鱼贯而入,我顺着人流,流到一个摊位前,看到一个光亮显眼的白铜墨盒摆在地摊上,上面有一幅兰石画,上下款俱全,刻功精到。我小时候曾在故乡剑川的山谷中,挖过兰花回来栽培。那时侯,俗名为“火烧兰”的兰花,在山谷中极易采到,摘兰花入酱而腌食,很有风味,所以从小就对兰花情有独钟。这次不用摊主推荐,我抓住了这个刻兰花的墨盒就不放。以摊主所出价格,拿下了这个墨盒。抬头交完钱后,我习惯性地问了这位摊主:此墨盒收自何地?他回答是师宗竹基村的。当时我听了也不以为然,但当我历经四年也考证不出什么名堂的时侯,这句话突然给了我灵感,我从窦氏家谱中解开了此铜墨盒持有者身世之谜。这是后话了。

十、受赠人“宪民”的考证颇费周折

此后几年,我时常拿着这个铜墨盒发愁:在科技发达、网络信息快捷的今天,我竟然考证不出这个铜墨盒的受赠人“宪民”,究竟是哪一位“仁兄”。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卖墨盒人所说的那句话:师宗县竹基村!灵感向我发出指令:快去查四年前在竹基镇竹基村复印的那本《窦氏家谱》。于是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那本《窦氏家谱》,居然在第194 页中,查到“宪民”就是窦家法, 他也是民国时期窦氏家族里最有名望的成员之一:

窦家法,字宪民,生于1892年,卒于1957年。历任河口督办、滇越铁道军警总局局长、陆军师长等职,授少将军衔,子首孝。1947年,他任罗平县参议会议长,儿子首孝参加地下党,他把一支德造二十响手枪送给西区主力大队,支持革命运动。宪民艰苦朴素,为官清廉,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铜墨盒上的兰石图如示其人的高洁。他的儿子窦首孝(1924-1960),五十年代理过陆良县县长。或许这个铜墨盒就是从他的下一代手中流落到我的手中,也算他有一个“流传有序”的结果。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回头来仔细想想,一件精美的文物,必然会有来头,为何不早日去查窦氏家谱呢?我真幸运,不是刻意追求,却意外地得到了窦氏家族的两件重要文物:一件手稿和一个铜墨盒,贵在我对此二件文物有了研究,否则充其量也只是“古董”爱好者,而不是“懂古”追求者!

再不用怀疑“宪民”这位仁兄,就是“窦家法”了,请看唐继尧曾给窦家赠匾曰:七雄冠世;龙云曾给窦家赠匾曰:燕山派衍。

唐继尧和龙云的财政大员是李鸿纶,唐继尧反正回云南时带着窦宪民,龙云遇难时又是窦宪民救了他的命,李鸿纶和窦宪民亲密得不得了,李鸿纶送窦宪民的这个镍白铜墨盒,从型制上看是民国以来的最精致的墨盒,镍光闪闪,永不生锈,开盒嘭然,手握铿锵。龙云给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送礼品时,连纪念章也是纯金做的,是要拉拢他。李鸿纶给窦宪民送白铜墨盒,是知己相呼,寒暖相问,冰心玉壶,荣辱与共!所以特别精致,特别珍贵!

十一、沈河清可能是本墨盒的刻制者

沈河清(1887-1936 ),字曙秋,号恒斋,建水西庄高营人。17岁参加府考成秀才,21岁就读于云南省立政法学堂,后入京,进筹边大学学习。1912年回云南任富滇银行内务管理。次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赴京任宪法起草委员、国务院咨议官。后返滇任富滇银行个旧分行经理。1916年复入京任议员职。1920年在个旧任个碧石铁路银行总经理,后任靖国军总司令部财政顾问,云南省政府顾问,个碧石铁路公司协理、总理等职。擅长金石书画、山水墨竹、花鸟画,又好镌篆刻印章。有《西山记游图》长卷、《恒斋印谱》数卷问世。艺术业迹列入民国《续云南通志长编·人物》,其书画篆刻上的造诣在当时被称为滇中冠冕。

沈河清与本墨盒的持赠人李鸿纶,有在富滇银行任职的共同经历;与当过滇越铁道军警总局局长的窦宪民也有共同的经历。不排除此墨盒是在昆明制作、由沈河清书画刻制的可能,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推测可靠否,尚需进一步研究考证。清末民初,云南乌铜走银墨盒走红。其上的诗、书画、刻水平很高,非沈可清一类有文化的书画刻家参与,就不可能取得全省、全国一致的享誉。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尚不清楚,当时云南省长罗佩金送四川军长杨森那样优秀的乌铜走银墨,是谁人书画铜刻而成;也不淸楚窦垿族人保留的这个刻兰花优秀铜墨盒是谁书画铜刻而成。

十二、结语

此铜墨盒的考证结束了,考证重在过程,乐在结论。根据此次经验,当您今后购买一个精制铜墨盒或一件待考的古物时,最好问一问来自哪里。当您考证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可以动用家谱资源。长沙百合居士徐先生也曾动用蒲氏家谱,考证出一个蒲氏铜墨盒的来历。那又是另一个成功考证的示例!可惜家谱不是电子读物,查起来很费事。不管怎么说,档案和家谱,对考证极其有用。我们期望更多的清史、民史、世系家谱尽快走入电子文件,以利研究者查阅。感谢师大陈二永教授为我拍了不少实物照片,他是窦氏故乡师宗人,为我讲述了不少师宗故事。我还要感谢云南王运生先生,他的论文《窦垿及其父、祖的诗》为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从军行墨盒岳阳楼
登岳阳楼
孙高华
陈道明
陈杰
达云飞
马金海
欣赏边塞经典 培养家国情怀
挥别校园从军行
从军行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