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某油田利用模块钻机调整井钻井作业的难点与对策
2014-02-19姬洪刚卓振洲张雪峰和鹏飞刘鹏飞
姬洪刚 卓振洲 张雪峰 和鹏飞 刘鹏飞
摘 要: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进行,老油田在后期调整作业阶段面临着钻机设备老化、防碰严重以及储层保护要求严格等共性问题。渤海某油田为完善边部注采井网、提高边部储量控制程度,提出利用剩余槽口增加4口大斜度井,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在设计阶段和实施过程中,针对该采油平台住宿能力有限、模块钻机设备老化、表层防碰严重、大斜度底砾岩段长钻具易损坏以及储层保护要求等问题,通过人员结构优化、设备管理改造、井眼轨迹优化、钻头和钻具优选以及储层保护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最终顺利完成本批次调整钻井作业,为后续渤海油田此模式下的调整井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储备。
关键词:调整井;大斜度井;模块钻机;设备老化;钻具优选;储层保护
1 工程概况
渤海辽东湾某油田为一个近南北走向复合断块构造,其东侧和北侧均以辽西1号断层为界,西侧呈斜坡向凹陷倾没,受辽西1号断层影响,派生出一系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次生断层,把整个构造自北向南分为3个断块,即1号、2号和3号块。建有开发平台一座,分南北两个槽口区域,A区有5×8共40个槽口(包括单筒双井槽口1个),在2005~2007年间完钻41口井,B区为后期新建外挂有5×6共30个槽口,2009~2011年间完钻26口井,集中开发阶段采用模块钻机及其配套设施模式。2012年6月为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油藏部门研究决定利用剩余槽口布置四口大斜度井(井身结构:444.5mm井眼×339.7mm套管+311.2mm井眼×244.5mm套管),以完善边部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2 作业难点分析
目前渤海油田正处于深入开发阶段,钻井船资源较紧张,利用采油平台钻修机、模块钻机进行调整井作业的方式越来越普遍。而这种模式存在采油平台住宿紧张、钻机设备老化、防碰严重以及储层保护等诸多问题。
2.1 人员住宿量有限
非钻井作业时间,该采油平台在满足救生能力条件下的核定最高住宿人数为120人,定员41人,同时有调剖作业人员11人,而钻井作业人员量限定在68人以内,这给保证正常作业人员量带来极大的压力。
2.2 模块钻机设备老化
在设备方面,由于该模块钻机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主要设备老化较为严重、极易损坏,比如配置的TD500PAC顶驱系统,目前该型号在用顶驱唯此一台,2台3NB1600型号泥浆泵存在活塞偏磨等情况,原钻台配用的液气大钳已经使用了7年,部件老化使用效率低,如B27和B29井修理时间均达到单井建井周期的12%,给作业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
2.3 防碰问题严重
本批井所用槽口是该平台最后的四个槽口,在周围已钻井轨迹的围绕下,此四口井均存在严重的防碰风险,尤其浅层防碰问题突出,如表1。
2.4 底砾岩段长、钻具易损坏
钻井在本区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东营组,其中东营组东二段为该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底砾岩岩性为:浅灰色砂砾岩为主,部分灰白色,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火成岩岩块,少量燧石,砾径2~3mm,最大4mm,棱角状,砂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及暗色矿物,中粗粒,分选差,泥质胶结。本批次井311.2mm裸眼段平均长2225.25m,其中馆陶组底砾岩井段平均219.75m,井斜70.74°,钻具容易损坏,增加作业的困难,如图1为已钻井出井钻头照片。
2.5 储层保护
对于采出井而言,钻井的真正目的在于最终油气量的产出,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将储层损害程度最低化是储层保护的首要要求。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优化人员结构
为保证作业的进行,且满足安全救生能力要求,作业前优化人员结构。削减井口作业人员,将安装套管头、油管四通、座套管卡瓦等井口相关作业交予井队负责,并在作业钱进行培训、考核;减少地质录井人员数量,将捞砂工作直接交由地质师负责;限定作业监督数量,白夜班各1人。优化之后人员少而精,在不使用生活支持船的情况下,同样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这为今后调整井作业队伍精简化做出了典范,也为模块钻机独立作业的作业模式指明了方向。
3.2 钻前、作业中加强设备管理
针对设备问题,钻井作业前组织各路专家、技术人员对各设备进行全面梳理,更换所有有问题部件,对大型设备试运转,各单项设备达到正常条件后,进行所有设备的联合运转,以此检验设备能力以及潜在问题;制定严格的设备保养规定,尤其加强顶驱的保养要求;现场备足各类备用件,梳理作业周围平台设备情况,做到有需要及时可调用。
3.3 优化轨迹、作业过程防碰监测
3.3.1 优化轨迹设计
造斜方面,一般造斜点由外向内逐步加深,同时相邻井的造斜点深度错开30m以上[1],以防止井眼间窜通和磁干扰,由于本批次四口大斜度井均使用近外排槽口,如图2,因此控制造斜点在140~170m之间,做表层预斜作业,使用高弯角马达(1.5°单弯单扶)钻具保证造斜率。钻具组合:444.5mm钻头 +244.5mm泥浆马达(1.5°,438mm直翼扶正套子)+203.2mm浮阀接头 +400mm扶正器+203.2mm非磁钻铤+203.2mm MWD+203.2mm非磁钻铤+203.2mm定向接头+203.2mm 随钻震击器 +X/O+127mm加重钻杆×14。钻井参数:钻压尽量跟上,初始排量2300L/min,待确认造斜正常后可逐步提高排量至正常,顶驱转速50~60r/min。在槽口井序方面,尽量均布井口,使井眼轨迹呈放射状分布,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风险。
3.3.2 钻进过程防碰监测
钻井作业前由定向井工程师做单井作业计划及防碰方案,同时利用作业间隙时间组织定向井、司钻、录井人员进行作业内容、海油《丛式井防碰与碰后处理要求》文件的宣贯,进一步提高防碰意识、明确出现防碰的各种征兆,加强防碰技能。钻进至造斜点后,做陀螺定向和上部井眼轨迹的陀螺复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定向井防碰方案。由于老井数据精确度和测斜仪器误差存在的影响,其中B27井表层钻进至214.8m,出现钻具蹩跳、机械钻速降低至1m/h、振动筛出现较多水泥、监听B10井出现异响等严重的井眼碰撞征兆,通过陀螺复测确定与B10井中心距0.85m,最后进行回填侧钻。B30井表层钻进至226m,同样出现防碰征兆,通过分析预计与邻井B11井中心距1.2m,最终现场通过优化轨迹,调整工具面,顺利滑槽通过防碰点。
3.4 优选钻头及钻具组合
3.4.1 钻头优选
对已钻大斜度井馆陶组地层使用钻头统计如下表2,BD606KG型未能钻穿馆陶组底砾岩并且出井后磨损情况相当严重,而MS1963SGS和CK606KG型PDC钻头虽然钻穿,但出井情况也很糟糕。经过与钻头厂家沟通,对原CK606KG钻头做了一些改进,使用双排齿+二级减震齿结构PDC钻头,但仍未能一趟钻穿馆陶,出井外排齿完全磨损。进一步分析出井钻头及地层岩性,得出一只钻头钻过馆陶组上部大段中砂岩、含砾砂岩段之后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损坏,因此单只钻头不足以钻穿馆陶上部砂岩和底砾岩。据此决定二开第一趟钻使用7刀翼、双排齿抗磨损PDC钻头[2-4],解放机械钻速钻进,钻至底砾岩顶起钻更换牙轮钻头。牙轮钻头优选可靠性高的进口Smith钻头(轴承额定使用寿命50万转)和江汉HJT537GL,保证一次钻穿馆陶组底砾岩。之后确认进入东营组后,起钻更换5刀翼,强攻击性PDC钻头钻进至完钻井深,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3.4.2 钻具组合
针对本井馆陶组底砾岩井段钻进困难、钻具易损坏,二开311.2mm裸眼段长、扭矩较大以及大斜度井段易形成岩屑床、携砂困难的问题,通过底砾岩及以上井段使用高扭矩泥浆马达(7/8头)钻具、下部东营组使用旋转导向钻具来解决。马达钻具组合:311.2mm 钻头+244.5mm泥浆马达(1.15°,308mm直翼扶正套子)+203.2mm 浮阀接头+269.9mm 扶正器+203.2mm 非磁钻铤+203.2mm MWD+203.2mm非磁钻铤+203.2mm 随钻震击器+X/O+127mm加重钻杆×14根。旋转导向钻具组合:311.2mm钻头+228.6mm PD Xceed+209.6mm ARC+209.6mm Telescope+203.2mm 非磁钻铤+203.2mm随钻震击器 +X/O+127mm加重钻杆×14根。
3.5 储层保护工程技术措施[5-6]
为保证本批次钻井能达到预期产量目标,在311.2mm井眼储层段各选两口井分别使用麦克巴Ultradril体系(B29、B30)和中海油服阳离子体系(B27、B28)进行储层保护效果的对比。同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储层保护工程技术措施:进入储层前进行短起下钻,更换高目数(140目及以上)筛布,充分循环清除井浆中的有害固相,补充高浓度封堵胶液,提高钻井液的承压封堵能力;储层段钻进期间,控制钻井液API失水<4ml,密度走设计低限;储层段起下钻及下套管,控制速度,减小压力激动等。最终四口井产量均超过配产要求,生产形势良好,如图3。
图3 产量对比图
4 结束语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的深入进行,利用模块钻机和钻修机的作业模式普遍使用,而对于某些长期闲置设备在进行后续调整作业时,会碰到上文中提到的诸多问题,这给调整井作业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人员结构优化、设备管理、井眼轨迹优化、钻头和钻具优选以及储层保护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保证作业的顺利完成,这对渤海后续此模式调整井作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海洋石油钻井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付建民,韩雪银,等.PDC钻头防涡技术在砾岩地层中的探索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2,S1:5-6.
[3]邵明仁.PDC钻头厚层砾岩钻进技术探索与实践[J].中国海上油气,2008:45-46.
[4]李天明,李大佛,等.用于砾石夹层钻井的新型PDC钻头的研制与使用[J].探矿工程,2006,8:57-59.
[5]姜伟.储层保护技术在渤海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6):394-396.
[6]李玉光.海洋石油高孔高渗油田开发储层保护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1,13(4):42-45.
作者简介:姬洪刚,男,工程师,毕业于河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位,主要从事海洋石油钻完井技术监督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