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编世界地图与地势图套合分析

2014-02-19佘世建薛怀平张寒梅徐汉卿廖小韵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6期
关键词:世界地图新编陆地

佘世建,侯 贝,薛怀平,张寒梅,徐汉卿,廖小韵

(1.湖南地图出版社, 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3.湖北省地图院,湖北 武汉 430071)

1 1︰3300万《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概况

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于2002年由湖北省地图院编制完成[1,2],并在科考、科研和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11]。2005年6月,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印制的1︰3300万《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在武汉出版,作为“极地科考内部用图”,在我国的南北极科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南北极地图集》[12]所采用(见图1)。

2 新编1︰3100万竖版《世界地势图》概况

2013年,基于《系列世界地图》的全数字化世界地势图编制完成[13];2014年1月,新编《世界地势图》(竖版大全开)在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14](见图2)。

图1 《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被《南北极地图集》采用(审图号:GS(2009)1648号)

图2 竖版《世界地势图》(审图号:GS2013-1769)

由于世界地图为小比例尺地图,传统的世界地势(地形)图绘制一般会掺杂一些手工描绘的方法来加强地形效果的显示,导致失真或突兀。而新编《世界地势图》采用分层设色的方法和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不掺杂任何人为描绘成分,以全数字化方法绘制出各高程带的范围以及区域地貌形态,将全世界陆地和海底的地势起伏逼真细腻地表现出来。

3 线划图与地形图套合编制

3.1 线划图与地形图套合编制的技术路线

将线划图和地形图进行套合来编制带地形的世界地图,是世界地图编制中的一种新尝试,如图3。

图3 技术路线图

3.2 线划图与地形图的套合分析

编制带地形的竖版《世界地图》,先设想在分国家区域设色的基础上叠加地形,通过透镜方式显示陆地地形背景,但实践证明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1︰3 100万竖版《世界地图》属于小比例尺图,地形形态高度浓缩,宏观态势一览无余,地形细节无法体现,淡化后的陆地地形背景起不到衬托地图主题的作用。二是竖版《世界地势图》内容的选定是以简单表示地理和社会要素、突出地势专题为基本原则的,因此该图世界地表起伏的宏观特征非常明显;但竖版《世界地图》表示的内容全面均衡,而且绝大部分内容均分布在陆地上,诸如各级居民地、各级境界、水系、交通、其他地物要素、各类地名和自然地理名称、分国家区域设色等,如此丰富的地理要素和社会要素信息量,突出表现在地图的主要层面,使得本来就淡化的陆地地形背景,许多地方呈星星点点状,影响读图效果。因此,竖版《世界地图》最终设计方案确定为:陆地不显示地形背景,海洋因其要素简单而表示地形背景,整幅地图在周边海洋地形的烘托下,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立体感强。

采用全数字化高程数据计算生成的竖版《世界地势图》是一个整体,如何将这个整体的地形图与竖版《世界地图》套合准确,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探讨,总结出这样几种控制套合精度的方法:①通过放缩、旋转等方法,套合控制住世界各大洲的几个主要河流,诸如亚洲的长江、欧洲的伏尔加河、非洲的尼罗河、大洋洲的墨累河、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等,地形的整体布局就与地图基本吻合。②重点检查破碎陆地与地形的吻合度,如加拿大靠近巴芬岛的北极地区、欧洲的地中海附近、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周边、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海地区等,这些破碎陆地一旦出现套合误差很显眼,容易发现。③密切关注整片的陆地板块周边单线河入海口的情况,对少量伸进海里的单线河进行打断处理,以求合理美观。④内图廓四周与地形的衔接应满足印刷要求。

3.3 新编1︰3100万竖版《世界地图》概况

由《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与新编《世界地势图》[14]套合的新编《世界地图》(竖版大全开)于2014年4月在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15](见图4)。

图4 竖版《世界地图》(审图号:GS2014-433)

新编《世界地图》反映了最新的行政区划、人口、交通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变化以及自然地理内容,在南极洲增加了我国新建的“昆仑站”、“泰山站”2个科学考察站。在该图椭圆形内图廓的左、右上方,分别配置了“太平洋地区”、“大西洋地区”2个附图,将太平洋和大西洋与周边国家的地理关系表现出来。在椭圆形内图廓左、右两侧,加载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政区统计”等图片文字板块,反映了七大洲各个国家的国名、国旗、首都、面积、人口等信息。主图内容与周边的图片文字板块以及附图相互配合,整个图面高度统一协调。

4 结 语

根据线划图与地形图在世界地图相套合的基本特点,将线划图与地势图精确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展现了世界地理与世界地形的结合效果。进一步强化了地图的知识性和科普性,共同构成了地图作品的视觉美。

[1]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等.系列世界地图[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23(2):111-116

[2]徐汉卿,汪冰,郝晓光,等.《系列世界地图》上的专题内容[J].地理空间信息,2003(1):22-23

[3]郝晓光,朱建钢,薛怀平,等.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J].极地研究,2005, 17(2):134-138

[4]徐汉卿,朱建钢,郝晓光,等.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的制作[J].测绘科学,2005,30(6):97-98

[5]徐汉卿,薛怀平,郝晓光,等.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航线图[J].地理空间信息,2006(5):74-76

[6]廖小韵,徐汉卿,郝晓光,等.北冰洋航海线在世界地图上的表示及相关讨论[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增刊):159-162

[7]廖小韵,张侠,郝晓光,等.北极航道在新编世界地图上的表示[J].测绘科学,2009(增刊):162-163

[8]徐汉卿,郝晓光,廖小韵,等.从央视南极航线图看新编世界地图的优越性[J].测绘科学,2010(增刊):95-96

[9]郝晓光,陈晓峰,张赤军,等.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覆盖范围的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1):119-122

[10]郝晓光,方剑,柳林涛,等.基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4):1 108-1 112

[11]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等.《系列世界地图》及其应用与推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4):1 085-1 089

[12]鄂栋臣.南北极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

[13]郝晓光,徐汉卿,佘世建,等.基于《系列世界地图》的全数字化世界地势图[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1):282-385

[14]湖北省地图院.1︰3 100万《世界地势图》(竖版大全开)[Z].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4

[15]湖北省地图院.1︰3 100万《世界地图》(竖版大全开)[Z].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世界地图新编陆地
龟兔赛跑新编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新编报到等
陆地开来“宙斯盾”
世界地图隐瞒了什么
陆地上的“巨无霸”
《亡羊补牢》新编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刻舟求剑新编
世界地图版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