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7.0土方量计算方法分析比较
2014-02-19冯琼瑛梁晓军
冯琼瑛,肖 敏,杨 锋,梁晓军
(1.广东海洋大学 实验教学部,广东 湛江 524009;2.湛江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广东 湛江 524039)
土方量计算是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土方量的计算是个复杂的问题,会受到场地平整时的坡度、计算方法、施工验收方法、土的松散系数以及高程误差等因素的影响[1]。土方量计算软件和方法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原理不同, 适用的场合及精度也不尽相同。下面就CASS7.0土石量计算常见的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及DTM法的基本原理、计算精度和适用条件进行分析比较。
1 CASS7.0土方计算方法概述
方格网法是土方量计算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该方法计算土方量时,通常将地面分成规则的矩形地块,细分到每一网格的地块高程相等[2],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标高,在地形图指定范围内绘制方格网,将方格四个角上的高程相加(如果角上没有高程点,就通过周围高程点内插得出),取平均值与设计高程相减,计算出每一个方格的填挖高度,再乘以每个方格的面积,求出每个方格的填挖方量。最后累加计算出指定范围内填挖方量,并绘制出填挖方分界线。
断面法是根据计算体积的范围,以一定的间距等分场地,并作断面;按照设计高程与地面线所组成的断面图,计算每条断面线所围成的面积;以相邻两断面面积的平均值乘以间距[3], 得出相邻两断面间的体积,再通过累加计算整条线路的填挖方量。计算公式为(S1+S2)/2×L,其中,S1、S2分别为断面1、断面2的面积,L为两断面间的距离。
等高线法是利用图上封闭的等高线来计算土方量,先计算出两条相邻等高线所围成的面积,乘以这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高程差,求出这两条相邻等高线围成的墩台形的土方量,再通过累加计算出指定范围内的土方量。
数字地面模型(DTM)法是根据实测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生成不规则三角网来计算每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采用DTM法时,地表被模拟成许多不规则的三角形斜面,每个三角形覆盖的范围就是体积微元,每个体积微元的地形被简化成三棱锥,通过计算每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加计算出指定范围内的填挖方量[4]。
2 案例分析
以某公园沙滩整治工程中的土方量计算为例,该工程整治范围约13万m2,南北海岸线全长约600 m,东西宽约200 m,测量点间隔约5 m。其中,整治前测量点5 058个,最小值-4.434,最大值6.215,平均值1.105 704,标准差1.680 158。整治后测量点4 839个,最小值-4.357,最大值6.215,平均值1.916 458,标准差2.085 217(高程单位:m)。采用不同设置,计算得出填挖方结果如表1所示。
表中序号1~6项均采用方格网法,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设计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还可以是实测地形生成的三角网。计算时,先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闭合区域(一定是闭合而不是拟合,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序号1、2、3项在计算时假定设计面为平面,设计高度为7 m(该案例最大高程值不超过7 m),分别计算出整治前后的填方量,相减即得到回填方量。此法适合于只有填方或只有挖方的工程计算(如果某工程同时存在挖方和填方,计算结果会有部分抵消)。序号4、5、6项以整治后的实测数据生成的三角网为设计面。计算过程是先以整治后的实测结果生成整治后.sjw文件,选择设计面为三角网,打开整治后.sjw,设置方格宽度分别为20 m、10 m、5 m。序号7采用DTM法,先分别生成整治前.sjw和整治后.sjw,然后选择计算两期土方量,导入整治前.sjw和整治后.sjw,系统经过约1 h等待后得到总的挖填方量,同时每个三角网的挖填方量保存在dtmtf.log文件中。序号8采用ArcGIS10地形转栅格法,作为横向比较参考。该地形转栅格法采用迭代有限差分插值技术,可将点、线和面数据插值成符合真实地表的栅格表面,专门用于创建符合真实地表的DEM[5]。
表1 某公园沙滩整治填挖方计算结果
断面法和等高线法不适用于本工程,此处不赘述。
计算结果误差分析如表2所示。该整治工程以填方为主。虽然受海流影响,局部如东面近海一侧因海水浸蚀会产生少许挖方量,但比例极少,故忽略对挖方量的误差分析。
表2 某公园沙滩整治填挖方计算结果误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与CASS平均值比较,还是与ArcGIS10的地形转栅格法计算方法比较,本案例中方格宽度设置为10 m的方格网法误差最小。此方法操作简单,当需要分别计算填、挖方量时,宜采用设计面为三角网计算,当只需计算回填方时,可采用设计面为平面计算。DTM法计算精度高,但计算时间较长,计算结果保存在dtmft.log文件中,查看不够直观。本例中方格网法(设置方格宽度5 m)与DTM法计算结果最为接近,巧合的原因在于本案例实测点距正好大约5 m。
3 精度分析
土方量计算是一种近似算法,不同的计算方法,或者不同的参数设置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同。计算精度主要取决于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密度。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高程点分布要均匀,并注意地貌特征点、地形变换点的选择,对高程不足的地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补加。
方格网法的精度取决于数据采集的密度和方格网的大小设置。对地形起伏大的网格,可以通过加密网格的方法提高计算精度。方格大小默认为20 m×20 m,也可以根据场地大小或野外采集点密度自行设置。一般说来,方格的宽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但如果方格宽度设置过小,超过野外采集点的密度也没有实际意义。从本例可以看出,当方格大小设置适中时误差最小,过大或过小都不合适。
DTM法的精度取决于采样密度、测量误差、地形类别、高程点数目和位置等,特别是地形特征点必须采集到。使用DTM法计算时要先根据采集的高程数据文件建立三角网,并对已经生成的三角网进行必要的编辑。
断面法的精度只有当两相邻断面面积S1、S2相差不大时才能保证,而且间距越小,精度越高。计算时要注意横断面数据的选择和计算,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要增加断面数。
等高线法的精度主要由矢量化后得到的地形图的精度决定。一般此方法计算得到的精度较差,当地面起伏较大、坡度变化较多,且地形图精度较高时可考虑采用[6]。
4 适用条件
方格网法简便直观,易于操作。适于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如土地平整,塘、河填挖等大面积土方量估算。
DTM法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最广,每个三角网都是由实测点连接而成,能较好地反映地形地貌特征,是土方量计算中最常用方法之一,不管是平坦地区还是起伏较大山地都有很大优势,常用于矿场开采等山地土石方计算。
断面法计算简便实用,其计算精度跟断面间距有直接联系,该方法局限性较大[7],适于山地、高差较大或狭长的地形,比如道路、沟渠、管道等带状工程的土石方计算。
等高线法计算繁琐,而且必须用封闭等高线才能计算,实际测量时很难满足要求,故等高线法局限性很大,只在工程概算时使用。
[1]王铁生,程鹏里,赵东保,等.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误差影响[J].测绘通报,2012(增刊):109-112
[2]王先鹏,曹荣林.土方量计算的原理与方法及ArcGIS 的应用前景[J].地理空间信息,2009,7(8):139-141
[3]陈黎阳.土石方测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测绘,2010,33(5):36-38
[4]李建飞,秦岩宾,齐中举.基于CASS的土石方多种计算方法与比较[J].测绘工程,2012,21(3)78-80
[5]池建.精通ArcGIS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李芳芳,牛书平.CASS软件在土石方计算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2010,30(4):235-236
[7]张婷婷,王铁良.土方量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6 047- 6 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