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光荣职责 推进工作创新
2014-02-19杨红岩
杨红岩
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而校园讲坛建设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传播大学理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过积极打造“校园讲坛”品牌,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品位的同时,特别注重校园文化育人效果的发挥。
2010年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一直坚持着力打造“校园讲坛”这一文化品牌,将众多的校园讲座进行整合归类,统一纳入到“校园讲坛”。 把“校园讲坛”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做到“五结合四提升”,即“校园讲坛”建设与提升学校内涵相结合、与学校党建思政工作相结合、与不断加强的学科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进而达到提升党的领导力、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校园文化的引导力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力。2010年至2012年,学校共举办各类讲座400余场(次),直接受益师生约6万人次,间接受益师生约1万人次。目前,学校“校园讲坛”包含了“三坛一堂”的“3+1”模式,即“团学讲坛”、“学术讲坛”、“理论讲坛”和“盛乐大讲堂”。“校园讲坛”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主办,不同归口部门分别承办。这些讲坛在弘扬主旋律,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加强校园文化引导力;汇萃专家名士,汇集多种学科,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提升校园文化吸引力;营造学术氛围,增强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创新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盛乐大讲堂”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科联评为自治区第二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推进“校园讲坛”品牌化的做法和特色
让“校园讲坛”品牌化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从提出“校园讲坛”开始就一直坚持的目标。4年多来,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统一引领下,学校各单位积极响应、协同配合。“团学讲坛”有声有色,“学术讲坛”氛围浓厚,“理论讲坛”紧贴前沿,“盛乐大讲堂”分享思想盛宴。“校园讲坛”在凸显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一)“团学讲坛”助力学校思政教育。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为了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对象思想行为特征的变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巩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做到与时俱进。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于“校园讲坛”之中,充分发挥“校园讲坛”对青年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正确导向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二)“学术讲坛”助力学校教学科研。“学术讲坛”的开展,使校园里的博士、硕士、本科生以及教学、科研人员更易在第一时间与学术前沿接触。通过聆听讲座,广大师生可以涉猎到更广泛的综合知识,可以不断拓宽学术视野等。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先后邀请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美国费耶特维尔大学、日本广岛大学、韩国青云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瑞典隆德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环保部、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干部,文化名人等近200人来到学校为广大师生作前沿讲座。通过讲座,一方面增强了学校与学者的联系,大部分学者被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外籍专家)或兼职教授(国内专家);另一方面,大部分学者的讲座直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许多问题在讲堂上迎刃而解。因此,“学术讲坛”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破解学校教学科研难题的重要平台。
(三)“理论讲坛”助力学校改革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始终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把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措施和基础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健全学习制度,理论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进一步弘扬,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党委中心组按照“理论学习要精、政策学习要深、知识学习要实”的要求,以“理论讲坛”为载体,突出抓好了学习的四项内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本职业务、经济、政治、科技、法律、文化、军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从2010年3月以来,学校已先后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了90余场(次)的专题学习辅导。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将学习理论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同制定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在发展中形成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在实践中开创新局面。同时,也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才能不断提高治校理政水平。
(四)“盛乐大讲堂”助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盛乐大讲堂”的设立是随着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而产生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时间以周六日为主,主讲人不以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学历水平等论高低,只要是有工作积淀、经验丰富、品德修养好的各行各业人员均可参加。“盛乐大讲堂”于2004年初步成形,最初只是零散的各类讲座,经过几年的发展,2010年正式更名为“盛乐大讲堂”,成为了“校园讲坛”的一个重要补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盛乐大讲堂”人文素质系列讲座已达300余场(次)。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纷纷登台,《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什么》《大学的生活与大学的精神》《勤奋学习,踏实做人——我的成长之路》《提升个人修养,绽放魅力人生》……类似的人文素质讲座让在校大学生受益无穷,在启迪心智、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对人生重大问题的看法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过举办各类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校园讲坛”活动,着力探寻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通过分类设计形成系列,让“大学讲坛”有计划、有安排、有导向,形成了品牌效应,增强了大学讲座的吸引力和校园文化的构建力。通过多年的积淀,“校园讲坛” 在增强校园文化的引导力、保持校园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
推进“校园讲坛”品牌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特色。“校园讲坛”品牌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学科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等为观念支撑,还需要通过各种物化和非物化的舆论宣传,更需要将讲坛文化的精神和制度安排,体现在校园各种文化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得到认同、升华。学校在开办讲坛的过程中,应加大讲座的普及力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形成比较系统的讲坛文化体系,在持之以恒中彰显特色,最终把讲坛办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和人生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人生的启迪。具体操作方法可为:校党委统一领导,将“校园讲坛”开展情况作为提升学校文化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校党委宣传部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为“校园讲坛”的有序开展和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平台条件和宣传氛围,鼓励各单位积极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开展各类讲座。学校办公室可以根据主讲人的学术声誉和地位,不仅要将主讲人聘请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还应督促主办方要和主讲人建立起长效机制,扩大人脉、学脉。
(二)创新机制,完善配套措施。一方面,创新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机制。客观上讲,每所学校都有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习惯,也有一些学生缺乏自主拓展素质、提高能力的自觉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如:设立素质拓展学分、第二课堂学分或毕业限定学分,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等,变课外为课堂,变软任务为硬指标,转变“要我学”的被动局面,促使形成广大学生“我要学”的良好机制。另一方面,完善配套措施,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在明确带队教师的基础上,成立“校园讲坛”学生服务团,负责宣传、组织、会务及会后文案等大量具体事务工作,弥补教师管理队伍人员不足的困难,确保活动管理人员的持之以恒,同时又使学生在活动组织中受教育、长才干。
(三)注重成果的整理,发挥“校园讲坛”品牌的最大效用。从目前开展的一系列讲坛来看,几乎没有一场讲座的内容被完整拷贝下来,所有聆听讲座的老师或学生,仅仅做到了讲座内容的摘记,而没有将主讲人的全部思路和内容进行整理记载。因此,“校园讲坛”有“数量”没“质量”,缺乏对讲坛成果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梳理。所以,学校应形成一整套规范的措施,将每一次讲座内容进行录音或视频整理,每年进行一次讲座汇编,分纸质、音频和视频三种格式,要将主讲人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最新成果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阶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让智慧的成果惠及每一名师生,要让品牌的力量发挥最大效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康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