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园林绿化种植设计的浅析

2014-02-18林雅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绿地树种绿化

林雅红

摘要:园林的绿化种植设计被当代人视为瑰宝,在绿地的园林规划中所占的比率相当大,种植的设计对园林的绿地工程项目影响深远,设计的好坏对整个园林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选择种植材料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好的植物材料,并且尽量设计出好的设计方案,通过艺术的手段让植物材料的本身特点凸现出来,将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协调起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

关键词:现代园林 绿化种植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0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园林绿化种植的设计原则

园林绿化不是简简单单的种树、种花、种草,不是种的越多越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1必须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性质和主要功能需求,设计时必须以此为基础。

1.2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一致。对于规则式的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的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需求,应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广场、大门、主干道、大型建筑附近应多应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草坪、自然山水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应用自然式种植。不同位置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态,就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园林景观。

2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盲目追赶潮流

例如,前几年全国千篇一律的大草坪种植模式,加大了后期管理的费用,忽视了绿量所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及近几年又兴起了乔木+灌木+地被模式。前者单一追求了视觉效果,而后者又过分强调了生态效益,两种种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结合绿地使用性质、面积大小、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才能使绿量和景观得到兼顾。

2.2加大植物的种植规格

有些设计者为了迎合一些决策者急功近利的心态,盲目加大树木规格。这种现象造成种大树风气的流行,浪费了资源和资金,降低了树木的成活率,抛开被移走了大树的地方的环境破坏不讲,被移植的大树也面目全非了。

2.3追求高档次而不能因地制宜地选用树种

有些设计者在设计中经常不分场地地选择所谓的高档次的树种,在北方,认为杨、柳、榆、槐树档次低,不愿意用它们。其实它们的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并能为其他树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北方城市基础绿化不可多得的树种。

2.4忽视绿地使用者的真正感受

设计师把自己认为好的植物景观感受强加于绿地的真正使用者,设计者只有尊重绿地的主体服务对象,对使用者行为心理学、社会学、宗教信仰、美学等方面的潜心研究!设计出的植物景观正是他们想得到的!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2.5设计苗木品种不明确

设计苗木品种不明确,名称笼统,尤其不标明苗木品种的拉丁学名。这样做给一些施工队伍造成可乘之机。例如,桧柏、北京桧、沈阳桧、丹东桧等许多栽培变种,施工队为了取得更多的利润,鱼目混珠,用低价的丹东桧来替代高价品种沈阳桧。严重影响了设计效果和工程质量。

2.6 同一树种各地名字不同

同一树种各地名字不同!有些设计者不标拉丁学名,造成栽植树种混乱。我们即使标明树种的拉丁学名。由于施工队伍良莠不齐,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例如在新世界花园工程中,施工队就把我们种植图中标明山桃栽植成山桃稠李,前者花期3-4月,先花后叶,为春季观花树种,后者花期7 月,先叶后花。为避免此类错误的产生,首先应提高施工和监理队伍素质,其次设计者应考察各地苗木分布情况,为业主及施工提供优质苗木来源。

3园林绿化种植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园林绿化种植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成败。绿化设计师面临着如何丰富优化现有的绿化种植,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环境这一重要课题。

3.1应注意四季景色变化

因为园林植物的景色往往会随季节而有所变化,所以设计时最好分区分段种植,使得每个区域或地段都有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同时在统一中还要求变化。例如春、秋二季叶色红艳,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

而在一些游人四季都比较集中的地方,应当使春夏秋冬四季皆有景可赏,例如可以选一些常绿的或者随季节变换颜色的乔木、灌木;即使在那些以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该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在这一季节过后,就会显得十分单调无味。

3.2全面考虑植物在各方面效果的和谐统一。

各种园林景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彼此在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时要注意各元素的和谐统一,既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保持一定相似性,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使人对周围的景色产生一种柔和、舒适、愉悦的美感。例如在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的花灌木,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没有变化,但也千万不能变化太多,否则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从而失去美感。

在色彩上注意颜色的互补,这样可以很好的突出主题,给人以视觉惊艳。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即我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3.3注意植物种植后的景观层次

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设计出后的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透视线。重视植物种植后的景观层次,远近的观赏效果,远观常常看整体、大片的效果, 如大片秋叶,近观才会去欣赏单株的树型、花、果、叶等姿态。另外一定要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进行苗圃式的种植。设计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个体的选择,要先看整体体,例如形态、轮廓、高低,其次是枝、叶、花、果等。

我们可以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色彩、线条,将落叶、常绿的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类自然景观,利用树冠饱满或者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配置成一个个的独立小景观,以达到景观层次富于变化的水平。

3.4植物要满足功能、生态需求

选择园林绿化种植的植物种类时要符合绿地的功能需求,例如行道树要满足蔽荫的功能,所以要选择生长快、树干高、容易成活、适应城市环境、耐烟尘、耐修剪的树种。而绿篱则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易形成屏障、耐修剪的树种。而种在假山上的植物,则应选择耐干旱、能衬托山景的植物。水边种植的植物则应选择能耐湿、水景相协调的植物。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性的树种,例如松树、柏树等。

植物种植还要满足植物的生态需求,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和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基本上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选择植物应以当地本土植物为主,当然也可采用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者能够创造出满足其所需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3.5注意种植的搭配和密度

长短期过渡的问题可以用生长快慢不同的树进行适当配置的办法解决。但是树种的搭配要求必须合适,一定要满足各种树木的生态需求,否则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绿化功能的发挥还会受到树木种植密度的直接影响,所以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应当根据成年树木的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的距离。当然如果要想在短期就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种植距离也可适当的靠近些,但一定同时要注意考虑长期的影响及处理所以并不提倡只考虑短期效果。

对于在树木搭配,还应兼顾观叶树与观花树;落叶树木与常绿树木;乔木与灌木的搭配。在植物的配置上还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来确定花草树木之间的合适比例。例如在纪念性的公园常常绿树往往比例需要大一些。树木种植搭配时还应当注意过渡要缓,以避免景色显得过于呆板、散碎。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时要尽量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以在原有树木基础上再搭配其它植物进行种植。 当然有时为了使绿化效果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缩短景观形成的时间,在一些主要的景点也常使用移植古树的方法,但是移植时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古树的成活。

4结语

园林绿化种植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设计艺术与其他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提倡以人为本,强调生态性、多样性,并应合理组织空间、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环境,不断将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参考文献:

[1]马辉.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桥设计理法研究[J].博士,2010

[ [3]张晓红,陈锦忠. 浅谈园林色彩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

猜你喜欢

绿地树种绿化
珍贵树种黄檀栽培技术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走进绿地
我爱绿化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沙湖立交绿化
小猴栽树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